孫郎中一直念念不忘許淮是本草傳人的事。
許淮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本草種類繁多,加上我那時候年紀尚小,短時內怕是不能如你所願了,今日裏來,是給你送診金來的。”
說罷許淮掏出兩吊子大錢塞到孫郎中手裏。
孫郎中推辭了一番,奈何推不過許淮,隻好收下。
“你這小子硬是不肯承我一個人情,如此再叫我怎麼好意思,向你討要那本草樣卷啊?”
孫郎中說這話時候笑嗬嗬,卻有幾分半開玩笑半當真的模樣,許淮心裏微微怔愣了一下,他卻是忘記了這一茬兒。
人們好以禮尚往來,他非要付了診金,如此一來,誰也不欠誰,竟有一些推切交集的嫌疑。
許淮來自後世,又無家族背景,他現在最缺的是就是知己友人。
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句話,無論是前朝還是後世,總歸是有用的。
許淮想了想,說道:“承蒙前輩的關照,我倒真有一事想要請教。”
對於尋醫問藥的事情,孫郎中向來是以孔夫子為典範尊學。
相傳,孔夫子曾去參加魯國祭祖典禮,他一進太廟,就向人問這問那,幾乎每一件事都要詳細谘詢,當時有人譏笑他:誰說“鄒人之子,懂得禮儀?來到太廟,什麼事情都要問。”
孔夫子是在鄒縣出生,其父叔梁紇做過鄒縣的縣官,鄒人之子正是說的他。
孔夫子知道後,凜然回懟:“正是因為不知道,才要問,這不正是知禮的表現嗎?”
後來《論語》有記:子入太廟,每事問。或問:“孰謂鄒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知禮也。”
在孫郎中看來,世上疑難雜症多如牛毛,要做到真正的醫者仁心,就當學孔夫子,不恥下問。
他不像旁的郎中大夫,仗著自己年紀大資曆老,倚老賣老,好為人師,孫郎中很樂意和許淮來探討尋醫問藥。
“但說無妨。”
孫郎中應聲之後,許淮將自己遇到的醉翁酒鋪李滄的事情說了一遍。
越來越害怕考試,或者一到關鍵性考試就發揮失常,明明很簡單的題卻會做錯,這在後世,稱之為考試綜合症。
而在後世也早已經有了應對考試綜合症的方法,應用最多的就是高考之前的專業心理輔導或者動員會。
李滄這種情況十有八九就是考試綜合症,若是不能做好心理疏導,李滄這輩子隻怕都與上榜無緣了。
之前在醉翁酒鋪,他沒有直接說,是因為他懂是什麼問題,也懂得心理觀察,可到底是半道出家的和尚,觀察已經是黔驢技窮了。
要他做心理治療,以他的水平,那可就差遠了。
也許中醫裏頭,也有關於心理治療的方法呢?
與其自己琢磨,不如直接和孫郎中商量。
聽許淮講完李滄的事,沒想到孫郎中直接蹙了眉,他撫了一把自己的山羊胡子,沉吟了片刻。
“這李滄,看似無病,實則是心病,心病自然是吃藥治不好的病,你可有想出好法子?”
許淮當然有法子,那就是給他做心理輔導,可是許淮他自己不會啊!
可他好不容易塑造起來的‘本草傳人’形象,又不能自己打臉直接說不會。
許淮想了想道:“的確有一法,可需要你幫忙。”
“什麼法子?”
“你可曾聽聞六字仙訣?”
“六字仙訣?”孫郎中撫須凝思一番,忽然兩眼一亮,看向許淮:“你說的可是南北朝時期梁代著名醫家陶弘景所著的《養性延命錄》中記載的六字訣?”
許淮壓根不知道什麼陶弘景!
他曾經寫作時,也愛看別人的著作,有一本寫女醫的小說也是明朝背景,其中提到過祝由術,就和後世的心理療法十分接近。
他的記性,還是在來到這個時代之後,才感覺變好很多,想起六字仙決已經很不容易,這出處,壓根兒就沒半點印象。
孫郎中講起,他連忙附和:“正是,我曾聽聞,有一鄉紳家中獨女幼年體弱,不能日曬風吹,一遊方道士便教其日頌仙訣百遍,一年後,那女子便和常人無異,恢複健康。”
孫郎中明白了許淮的意思。
這李滄本就是心病,什麼奇經八脈靈丹妙藥都是不管用的,而他的心病根源還在他自己身上,用六字仙訣穩住他自己的心態,隻有他深刻的相信自己,才能真正解決這件事。
可是,這卻讓孫郎中犯了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