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鐘粹宮的窗欞就被晨光驅散了幾分昏暗。
春香和秋月端著水盆輕手輕腳走進內殿,看著床上還在酣睡的朱慈烺,兩人對視一眼,還是硬著頭皮上前,小聲喚道:“殿下,該起了,今日要去早朝監國呢。”
這是周皇後特意吩咐的差事,兩個小宮女不敢怠慢。
可朱慈烺昨晚和袁貴、胡寶在萬歲山練槍到淩晨,困意正濃,被人吵醒後不耐煩地揮揮手,扯過被子蒙住腦袋,悶聲道:“去去去,別打擾本宮睡覺!再囉嗦,就把你們嫁給太監守活寡!”
這話嚇得春香和秋月瞬間噤聲,吐了吐舌頭,悄悄退到殿外候著。
就這樣,朱慈烺第一天監國,就把早朝拋到了腦後,繼續呼呼大睡。
與此同時,皇極殿外早已站滿了文武百官。
明末的大臣們雖說治國能力堪憂,卻跟著勤政的崇禎皇帝養成了早朝的習慣。
今天眾人來得格外早,都想看看這位七歲的小太子,究竟會如何執掌朝堂。
可從晨光熹微等到日上三竿,朱慈烺的身影始終沒有出現。
大臣們漸漸躁動起來,議論聲此起彼伏。
“唉,陛下也是糊塗,七歲孩童懂什麼監國?怕是早就忘了上朝的事!”
幾個平日裏就圍著內閣首輔溫體仁轉的官員,趁機煽風點火。
“首輔大人,如今陛下龍體欠安,太子又遲遲不到,不如還是由您來主持大局,才好穩定朝綱啊!”
另有一批勳貴和投機官員則暗自竊喜,在他們看來,太子不上朝才好,省得平添許多麻煩。
唯有英國公張之極、吏部尚書薑逢員、刑部尚書馮英、戶部尚書侯詢、翰林編修楊廷麟等忠心於大明的官員,滿臉焦急地望著殿外,期盼著太子能早日出現,盼著這位儲君能展現出幾分過人之處,為搖搖欲墜的大明帶來一絲希望。
眼看日頭越來越高,兵科給事中光時亨終於按捺不住,從人群中跳了出來,扯著嗓子喊道:“諸位同僚,依我看,七歲太子根本難當監國之任!依下官之見,不如有事直接交由內閣處理,咱們散了吧!”
這光時亨是明末出了名的“嘴炮”,更是溫體仁的心腹。
別看他隻是個從七品的小官,卻總喜歡站在道德製高點上指責他人。
崇禎皇帝自幼受東林儒家思想熏陶,一心效仿唐太宗李世民,對言官清流格外寬容,即便心裏恨極了那些噴他的人,表麵上也得強裝接受。
可明末早已沒有魏征那樣敢言且心懷天下的直臣,即便有,也會被黨爭激烈的文官集團排擠至死。
崇禎對文官的縱容,反倒讓這些清流們愈發肆無忌憚,懟天懟地懟皇帝成了常態。
武將們在前線流血犧牲,功勞卻常常被這群“嘴炮”搶去;
楊嗣昌、陳新甲勾結太監高起潛,間接害死了名將盧象升;
大明最後的“擎天柱”孫傳庭,更是在文官集團的逼迫下倉促出關決戰,最終兵敗戰死潼關,留下“傳庭死,而明亡”的悲歎。
光時亨,正是在這種環境中滋生的“標誌性人物”,連崇禎都敢懟,自然沒把七歲的朱慈烺放在眼裏。
而溫體仁則老奸巨猾,始終閉目養神,一言不發。
他深知“槍打出頭鳥”的道理,這種時候,自有手下去當先鋒,他隻需坐收漁利。
就在這時,朱慈烺帶著袁貴、胡寶慢悠悠地走進皇極殿,剛好聽到光時亨的“高論”。
不過他此刻滿腦子都是簽到,暫時沒心思理會這個跳梁小醜,在心裏默念:“係統,簽到!”
“叮!恭喜宿主在皇極殿簽到成功,獎勵一萬積分、一百杆線膛槍、五萬發子彈!”
朱慈烺心情大好,邁著沉穩的步子走到龍椅前坐下。
袁貴和胡寶則一左一右站在他身後,胸前各斜挎著一把AK47,身姿挺拔。
朱慈烺覺得這陣仗十分威風,可大臣們的目光卻充滿了怪異。
他們從未見過這種造型奇特的“兵器”,根本猜不透這兩個小太監身上掛的是什麼。
不過張之極、薑逢員等忠臣卻沒心思糾結這些,隻要太子能想起上朝,就是好事。
他們立刻上前躬身行禮:“參見殿下!”
溫體仁、光時亨等人雖滿心不屑,卻也不得不按規矩行禮,隻是動作漫不經心,語氣敷衍:“參見殿下!”
朱慈烺的目光緩緩掃過群臣,待眾人行禮完畢,才微微抬手,沉聲道:“眾卿免禮平身!”
“謝殿下,千歲千千歲!”
朱慈烺給袁貴使了個眼色,袁貴立刻上前一步,尖著嗓子喊道:“有本早奏,無本退朝!”
這話一出,群臣頓時炸開了鍋。
好不容易等來了太子,豈能讓他這麼輕易就退朝?
他們本就沒指望一個七歲孩童能處理朝政,但借著機會“教育”太子一番,彰顯自己的“忠心”,卻是必然的。
光時亨再次第一個跳出來,高聲道:“殿下,臣光時亨有本奏!”
朱慈烺早就知道這“嘴炮”的德行,此刻正好試試係統的“忠誠測試術”到底準不準,當即在心裏啟動功能。
“叮!檢測到兵科給事中光時亨:曆史上曾力阻崇禎皇帝南遷,間接導致大明滅亡;流寇攻破京師後,立即投降李自成,忠誠度0!”
聽到係統的提示,朱慈烺心中暗喜,這功能果然靠譜!
他眼神瞬間變得冰冷,盯著光時亨,隻吐出一個字:“奏!”
光時亨本以為太子會立刻準許他奏事,沒想到等了好一會兒才聽到回應,彎腰躬身的腰都快酸了,心裏愈發不滿。
他定了定神,提高音量說道:“殿下,如今大明天災人禍不斷,陛下龍體欠安,才傳旨讓殿下監國。殿下理應效仿陛下,勤勉理政,按時早朝。可今日殿下卻因貪睡,讓群臣在此苦苦等候!臣等深知殿下年幼,無法處理朝政,不如放權給內閣,待陛下康複後再親政不遲!”
他話音剛落,立刻有十幾位文官清流上前附和:“殿下,微臣附議!”
“殿下,臣也附議!”
朱慈烺掃了一眼這些附議的人,心中冷笑。
戶部侍郎王鼇永、督察院禦史李鑒、兵部侍郎王正誌、禮部徐起元、翰林院陳演......
這些人,全都是曆史上出了名的“貳臣”,有的甚至還做過“三姓家奴”,如今倒有臉在這裏談“忠心”!
不等朱慈烺發作,英國公張之極早已氣得須發倒豎,指著光時亨和那些附議的言官,厲聲罵道:“住口!你們這些腐儒,竟敢威脅皇太子殿下!身為大明臣子,不思報答皇恩,反倒蔑視朝堂、違抗聖旨,欺負殿下年幼!請殿下傳旨,斬殺罪魁禍首光時亨,對其餘言官施以廷杖之刑,以正朝綱!”
“殿下,請旨斬殺光時亨!”
駙馬都尉鞏永固緊跟著上前,高聲附和。
“殿下,臣雖為文官,卻不屑與這些人同流合汙!請殿下嚴懲光時亨,以儆效尤!”
吏部尚書薑逢員、李邦華、楊廷麟等忠臣也紛紛挺身而出,站在了朱慈烺這邊。
皇極殿內,瞬間分成兩派,劍拔弩張的氣氛,讓這場初臨的監國早朝,充滿了火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