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積極聯係各種短視頻平台,購買推廣。
不遺餘力地將樂樂打造成「網紅小公主」,將王建國塑造成「溫情奶爸」的代表。
各種用「懲罰工具」玩耍的視頻層出不窮,花樣翻新。
今天,是皮帶變成了秋千,在鏡頭前晃來晃去。
明天,是戒尺變成了指揮棒。
王建國煞有介事地揮舞著,樂樂則像個小木偶一樣,按照他的「指令」做出各種滑稽的動作。
後天,就連家裏最普通的拖鞋,都被王建國用彩筆畫上眼睛嘴巴,做成了所謂的「愛的小船」。
讓樂樂頂在頭上,或者放在水盆裏,假裝是小船在航行。
視頻的配文總是那麼「正能量」,那麼「感人肺腑」。
【看,父親的愛,就是這麼平凡而偉大!讓那些冰冷的工具,都變得溫暖起來!】
【誰說嚴父才能出孝女?我們家是用愛感化一切!】
【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不僅僅是父親懲罰孩子的道具,也可以變成體現父愛如山的溫情玩具!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評論區自然是一片叫好。
【這爸爸太有才了!學到了學到了!】
【這才是真正的寓教於樂啊!比那些隻會打罵的家長強多了!】
【樂樂好幸福,有這麼一個懂得用愛溝通的爸爸!】
【已下單同款皮帶,準備和我兒子也玩起來!】
我看著那些評論,隻覺得胃裏一陣翻騰。
他們隻看到鏡頭前那虛假的和諧與歡樂,卻看不到這背後,一個孩子正在被怎樣扭曲地塑造。
樂樂天真地以為這些都是爸爸媽媽愛她的「遊戲」。
她對皮帶、繩索、戒尺這些本該讓她警惕的物品,越來越麻木。
甚至因為這些東西能給她帶來關注和「愛」,而對它們產生了畸形的依賴和親近感。
有一次,家裏來了客人,客人的小男孩比較調皮,不小心碰倒了樂樂的玩具。
樂樂二話不說,抄起沙發上王建國隨手放著的皮帶,就往那小男孩走去。
小男孩當場被嚇得哇哇大哭。
客人夫妻倆的臉都綠了,抱著孩子匆匆告辭,走的時候看我們一家的眼神,充滿了驚恐和不解。
王建國和林千卻不以為意。
王建國甚至還得意洋洋地對林千說:
「看見沒,咱們樂樂多厲害!」
林千也笑得花枝亂顫,連連點頭。
「是啊是啊,我們家樂樂就是聰明,一點就透。」
我坐在旁邊,聽著他們的對話,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腳底升起,瞬間蔓延到四肢百骸。
他們已經完全沉浸在自己編織的謊言裏,無可救藥了。
而樂樂,就像一塊被他們隨意揉捏的橡皮泥,正在被塑造成他們期望的模樣——一個能夠為他們帶來名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