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棄,能夠堅持理想,那麼成功就有80%的希望。
要取得事業成功、生活幸福,重要的要有積極的自我心象,要敢於對自己說:“我行!我相信自己!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
1862年9月,美國總統林肯發表了將於次年1月1日生效的《解放黑奴宣言》。在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一位記者去采訪林肯。他問:“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曾想過廢除黑奴製,《宣言》也早在他們那時就起草好了。可是他們都沒有簽署它。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偉業留給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會非常懊喪。”林肯說完匆匆走了,記者一直沒弄明白林肯這番話的涵義。
直到林肯去世後,記者才在他留下的一封信裏找到了答案。在這封信裏,林肯講述了自己幼年時的一件事:“我父親以較低的價格買下了西雅圖的一處農場,地上有很多石頭。有一天,母親建議把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原來的農場主早就搬走了,也不會把地賣給我們了;那些石頭都是一座座小山頭,與大山連著。有一年父親進城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石頭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搬走了它們。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像的小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隻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林肯在信的末尾說:“有些事人們之所以不去做,隻是他們認為不可能。而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之中。”
這個故事很有啟迪性。它告訴大家,有的人之所以不去做或做不成某些事,不是因為他沒這個能力,也不是客觀條件限製,而是他內心的自我想像首先限製了他,是他自己打敗了自己。
一些成功學研究大師分析許多人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天時不利,也不是因為能力不濟,而是因為自我心虛,自己成為自己成功的最大障礙。有的人缺乏自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有的人缺乏安全感,疑心太重,對他人的各種行動充滿戒備;有的人缺乏勝任感,工作中缺乏擔當重任的氣魄,甘心當配角;也有的人反其道而行之,為掩飾自己的缺點或短處,誇張地表現自己的長處或優點……
這些人真正的敵人是他們自己。
每個人在一生之中,或多或少總會有懷疑自己,或自覺不如人的時候。
研究自我形象素有心得的麥斯維爾·馬爾茲醫生曾說過,世界上至少有95%的人都有自卑感,為什麼呢?電視上英雄美女的形象也許要負相當大的責任,因為電視影響人心實在太大了。
有些人的問題就在於太喜歡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其實,你就是你自己,壓根兒不需要拿自己和任何人比較。你不比任何人差,也不比任何人好,造物者在造人的時候,使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不與任何其他人雷同的。你不必拿自己和其他人比較來決定自己是否成功,應該以自己的成就和能力來決定自己是否成功。
拿破侖·希爾指出: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如果你都能夠盡力而為、盡情而活,你就是“第一名”!
許多人喜歡看NBA的夏洛特黃蜂隊打球,特別喜歡1號博格士。他身高隻有16米,在東方人裏也算矮子,更不用說在即便身高兩米都嫌矮的NBA了。
據說博格士是NBA有史以來破紀錄的矮子。但這個矮子可不簡單,他是NBA表現最傑出、失誤最少的後衛之一,不僅控球一流,遠投精準,甚至在高個子隊員中帶球上籃也毫無所懼。
每次看到博格士像一隻小黃蜂一樣滿場飛奔,讓人心裏總忍不住讚歎。其實,他不隻安慰了天下身材矮小而酷愛籃球者的心。
博格士是不是天生的好手呢?當然不是。
博格士從小就長得特別矮小,但他非常熱愛籃球,幾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籃球場上玩耍。當時他就夢想有一天可以去打NBA,因為NBA的球員不隻是待遇奇高,而且也享有風光的社會評價,是所有愛打籃球的美國少年最向往的夢。
每次博格士告訴他的同伴“我長大後要去打NBA”時,所有聽到他的話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甚至有人笑倒在地上。因為他們“認定”,一個16米的矮子是絕不可能混到打NBA的地步!
他們的嘲笑並沒有阻斷博格士的誌向,他用比一般高個子的人多幾倍的時間練球,終於成為全能的籃球運動員,也成為最佳的控球後衛。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矮小的優勢:行動靈活迅速,像一顆子彈一樣;運球的重心偏低,不會失誤;個子小不引人注意,抄球常常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