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第四章:保留意見的人情策略

天真的人“心口如一”,想什麼馬上就要表達出來。讓人一碗水看到底之後,你的能力和智慧就會受到懷疑,不要讓人把你看得太透徹,你的城府越深,就越能自如地行走於社會。適時的保留意見才是做到人情練達的不敗絕招。

保留意見,點到但不點破

巧妙地隱藏是為了更好地釋放,適時地暴露,是為了充分地表現自己,使自己脫穎而出,能夠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把握好藏露的尺度。當時機不成熟時,必須像獵人一樣耐心隱藏著,等待獵物的出現,然後再抓住機會,一招製勝。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不難遇到以下問題:有一些事,人人已想到、認識到了,卻無一人當眾說出來。這些人並非傻子,而是都學精了。人所共欲而不言,言者乃是大傻子。老話有一句叫:“槍打出頭鳥。”這話你爭著說,必定犯著時忌,或說中別人之痛處,這樣你就會倒黴了。

王羲之十歲的時候,聰明伶俐。大將軍王敦十分喜歡他,常常帶他在身邊,有時把他安置在帳中同寢。

一天,大將軍早起,而王羲之仍貪睡在床。不一會兒,王敦的屬下錢鳳急匆匆地走進來,屏退左右,密議叛國起兵的大事,但王敦忘了王羲之還在帳中睡覺。

其實此時王羲之並沒有睡著,他在床上聽得清清楚楚。他知道自己已聽到逆謀,斷無僥幸存活的可能,於是吐出口水,把被褥、床頭和自己的麵頰都弄濕了,繼續假裝熟睡。

王敦與錢鳳正談得津津有味時,忽然想起帳中還有王羲之,不由大驚道:“糟了!如今不得不除掉這小娃兒了。”

王敦前去打開帳子一看,隻見被子、枕頭一大片涎水——王羲之仍然好夢正酣呢!

由於王羲之裝作熟睡的樣子從而避開了王敦的猜疑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日後成為中國的一代書聖。

不難設想,王敦為了保住計謀的秘密,為了事業的成功,他絕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不該知道這個密謀的人,隻要王羲之還醒著,或者隻要有跡象表明王羲之還醒著,王敦就會不假思索地殺死他。

明明知道的事情卻故意裝著不知道,明明看得分明的東西卻裝得看不見,這就是心裏明白表麵糊塗。人人都有身處險境的時候,明知故問常常是明哲保身或達到目的的重要變通手段。

有一次,曹操建造了一座花園,造成後,他去觀看,未置可否,隻是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就離開了。眾人都不解其意,楊修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是嫌門太寬了。”監工立即命令工匠們重建,曹操再去看時,大喜,問:“誰知吾意?”左右告之:“楊修也。”曹操雖喜,心甚妒之。

還有一件事,平時曹操擔心被人暗害,便對左右的人說:“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靠近。”一日,他午睡時被子落在地下,一近侍給他拾起複蓋在身。曹操拔劍殺之,然後又倒頭入睡。起床後,假意問道:“是誰殺了我的近侍?”眾人以實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眾人都以為曹操是夢中誤殺,今見曹操又是痛哭,又是厚葬,不但不怪曹操,還多有稱讚之詞。臨葬時,楊修指著死者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曹操聽說後,愈加嫉恨,便想找機會懲治這位“能人”。後來曹操的軍隊與劉備在漢水作戰,兩軍對峙,久戰不勝,是進是退曹操心中猶豫,適逢廚子送進雞湯,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悼入帳問夜間口令。曹操隨口說道:“雞肋!”行軍主簿楊修一聽夜間口令為“雞肋”,便立即讓士兵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悼忙問其故。楊修曰:“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可惜。丞相的意思是如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本來曹操在進退兩難之際,真有班師北歸之意,但見楊修又說破他的心思,非常氣惱,便大聲嗬斥道:“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

聰明是一筆財富,關鍵在於怎麼使用。財富可以使人過得很好,也可能使人毀掉。凡事總有兩麵,好的和壞的,有利的和不利的。真正聰明的人會使用自己的聰明,那主要是深藏不露,不到火候時不要輕易使用,一定要貌似渾厚,讓人家不眼紅你。

在人生中,無論是工作還是人際交往,都要時時注意,收斂自己的性格低調做人。太招搖、太張揚,不僅不會得到別人的肯定,有時還可能影響別人而引起別人的嫉妒和反感,最終釀成悲劇。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口若懸河、好出風頭、心中藏不住半點秘密的人非常淺薄,時間長了也令人反感乃至厭惡。相反,那些看來口齒笨拙或者總是隱藏自己才幹的人,卻往往成竹在胸,計謀過人,更容易成功。過去說“宰相肚裏能撐船”,是說大人有大量,這大量也包括深藏不露,胸中自有百萬雄兵,能藏得住秘密,不會顯山露水。

繞幾個圈子,效果會更好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腸子”,”一根筋”,為人處世“碰到南牆不回頭”,個頭公牛也拉不回來。這樣的人最該學點迂回術,讓自己的大腦多幾個溝回,腸子多幾個彎彎繞,神經多長些末梢。一言以蔽之:繞幾個圈子。

一馬平川的坦途是人們所希望和企求的。然而世上又哪有那麼多省時、省力的陽關大道任我們馳騁?在遇到暫時無法逾越的障礙時,我們要巧妙地選擇走“之”字型,在換方向前,鬆口氣,等力氣稍恢複後再往上走,有時反而能更快到達。

18世紀初,俄國和瑞典為爭奪波羅的海製海權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瑞典在第一次進攻失利以後,經過認真的準備,糾集強大的海軍和陸軍,又向俄國發動第二次進攻。

瑞典的這次進攻來勢凶猛,軍隊很快就在俄國沿海登陸。當時俄國沿海地區兵力薄弱,俄軍被瑞典人逼得一再後退。俄國軍民人心浮動,國內一片混亂。在俄國麵臨危急之際,彼得大帝異常冷靜。他知道瑞典國王查理十二和瑞典軍隊的將領們一向做事小心謹慎,優柔寡斷,缺乏勇敢的精神和堅定的意誌。如果利用瑞典人的這一弱點,俄國就會轉危為安。

於是,彼得大帝派遣一大批緊急信使攜帶著他的親筆命令奔赴各地。他的這些命令要求各地的指揮官立刻派援軍支援沿海地區。當然,彼得大帝所提到的這些援軍有的根本不存在,有的遠水解決不了近渴。負責傳送命令的信使故意糊裏糊塗地亂走,粗心大意地暴露身份,結果被瑞典人俘獲,身上的密信也被瑞典人搜出。瑞典將領對彼得大帝的絕密命令十分在意,認為俄國人隱瞞了軍事實力,俄國軍隊之所以不加以頑強的抵抗而退出沿海地區,是因為他們有著更深遠的計謀。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瑞典軍隊放棄已占領的俄國沿海地區,迅速後撤回國。

彼得大帝以一紙假書信嚇退了敵人,不費一槍一彈就解除了瑞典軍隊對沿海地區的圍困,保住了聖彼得堡和戰略設施工程,使俄國渡過了難關。

俄軍一再潰退,國內人心惶惶;瑞典海陸軍勇猛強大,節節進逼,俄國似乎隻有敗退這一條路了。但瑞典雖形勢旺盛,其領導層卻多疑而優柔寡斷。彼得大帝深知這一點,故使出無中生有之計,成功地左右了瑞典軍隊的行動,使其迅速撤退回國,從而保存了俄國的領土與軍隊。

對於非常強大的敵人或障礙,如果我們沒有必要的條件和充足的力量去打垮它,而一味地直線前進,盲目蠻幹,那是一勇之夫所為,輕則徒勞無功,重則頭破血流,丟盔卸甲,招致慘敗。實現自我,我們應該多一點韌性,能夠在必要的時候彎一彎,轉一轉,因為太堅硬容易折斷。唯有那些不隻是堅硬且更多一些柔韌和彈性的人,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

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在為人處世中,若斤斤計較、處處與人發生摩擦,即便他本領高強,聰明過人,也往往會使自己壯誌難酬,事業無成。年輕人未經社會的打磨,總呈現出棱棱角角,容易碰壁,為了減少前進中的阻力,為了集中精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願望,必要時,我們應該做出某種讓步或妥協,即用“圓”的方法去取代“方”的精神,當然也不能把“方”全丟了。人們活在複雜的社會當中,像舟行於江河,處處有“風浪”,有阻力,而一個人如果時時事事以“方”處之,以硬碰硬,竭盡全力與阻力相較量、相抵抗,甚至拚個你死我活,這樣做的結果,一來精力難以承受,二來樹敵太多,更不好過,與其如此,何不適當地用些“圓”的方法,積極地去設法排除一些困難或減少部分阻力,這樣不就使通向成功的路上少幾塊絆腳石了嗎?

明代海虞人嚴養齋,曾經當過主管考察官員的吏部尚書,後來又當了宰相。他準備在城裏蓋一座大宅子。地基已經測量好了,唯獨有一間民房正好建在地基之內,這樣使得整個建築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房主是賣酒和豆腐的,房子是他的祖輩傳下來的基業。工地的負責人想高價買下他的房子,但是這家人堅決不同意。負責人便很生氣地報告給了嚴養齋,嚴養齋平靜地說:“沒關係,可以先營建其他三麵嘛!”就這樣,工程破土動工了,嚴養齋下令工地的人每天所需的酒和豆腐都到那戶人家去購買,並且先付給他們定錢。那家的夫妻因店小而工地上的人所需的酒和豆腐數量又很大,人手一時忙不過來,供給不上,就又招募工人來幫忙。不久,招募的工人越來越多,他們所獲得的利潤也越來越豐厚,所貯存的糧食大豆都堆積在家裏,釀酒的缸及各種器具都增加了好幾倍,小屋子裏實在是裝不下了。再加上他們感激嚴相公的恩德,自愧當初抗拒不搬的行為,於是,就主動地把房契送給嚴養齋,表示願意讓出房來。嚴養齋就用附近一處更寬綽一點的住房和他們調換,這家人非常高興,沒過幾天就搬走了。

一般情況下,”直接式”處理問題,能快捷、迅速、及時地把問題搞定,是處理一般性問題的很好方式。對於那些非常困難的問題,我們就要動動腦筋,變換一下思路,不去向敵對者直接挑戰,不去觸動和攻擊障礙本身,而選擇避實擊虛、避重擊輕的迂回方式,先去解決與它發生密切作用的其他因素,最後使它不攻自破或不堪一擊,這樣比起硬碰硬的真打實敲,豈不更加得意?

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迷信一種方法,有些看似非常規的手段,繞一點圈子,卻極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實力不可盡顯,以免遭來麻煩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具有實力和能力的人不一定會在辦公室政治中笑到最後,即使不是由於自己的張揚惹得他人生厭也會因為出眾的才華而招致旁人的嫉妒,甚至是同事的排擠和上司的打壓。

雖說“酒香也怕巷子深”,表現自己的能力並沒有錯,但是過分的表現往往會造成“高處不勝寒”的淒涼場麵。所以,秉承中庸之道,適度地低調一些才是明智的選擇。

沈萬三是元末明初之人,號稱江南第一豪富。原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

沈萬三擁有萬貫家財,但他卻不懂得“低調”兩個字怎麼寫。曾經為了討好朱元璋,給皇帝留一個好印象,沈萬三拚命地向新政權輸銀納糧,竭力向剛剛建立的明王朝表示自己的忠誠。而朱元璋也想利用這個巨富的財力達成自己的願望,就命令沈萬三出錢修築金陵的城牆。沈萬三負責的是從洪武門到水西門一段,占到金陵城牆總工程量的三分之一。沈萬三不僅按質按量提前完工,還提出由自己出錢犒勞修築金陵的士兵。沈萬三這樣做,無非是想討朱元璋的歡心,但萬萬沒想到自己的一番好心卻弄巧成拙。朱元璋一聽,當下就火了,說:“朕有雄師百萬,你能犒勞得了嗎?”這時的沈萬三還沒有聽出朱元璋的話外之音,麵對如此刁難,他居然還是毫無畏懼地表示:“即使如此,我依然可以犒賞每位將士銀子一兩。”

朱元璋聽了大吃一驚,在與張土誠、陳友諒,方國珍等武裝割據集團爭奪天下時,朱元璋就曾經因為江南豪富支持敵對勢力而讓自己吃盡苦頭。現在雖然說已經將對手打敗,建立新的國家,但國強不如民富,這使朱元璋感到不能容忍。更使他火冒三丈的是,如今的沈萬三竟敢越俎代庖代替天子犒賞三軍。朱元璋心裏怒火萬丈,雖沒有立即表現出來,但卻暗自決定要找機會治治沈萬三的驕橫之氣。

一天,沈萬三又來向朱元璋大獻殷勤,朱元璋給了他一文錢說:“這一文錢是朕的本錢,你給我去放債。隻以一個月作為期限,初二起至三十日止,每天取一對合。”所謂“對合”是指利息與本錢相等。也就是說,朱元璋要求每天的利息為百分之百,而且是利滾利。

沈萬三雖然滿身珠光寶氣,但是他腹內卻沒有多少墨水,財力有餘而智慧不足。他心裏一盤算,第一天1文,第二天本利2文,第三天4文,第四天才8文嘛。區區小數,何足掛齒!於是他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任務。可是回到家裏再仔細一算,沈萬山不由得就傻眼了。第十天本利還是512文,可到第二十天就變成了524288文,而到第30天也就是最後一天,總數竟高達 536870912文。要交出5億多文錢,按照這個數目,沈萬三就是傾家蕩產也不一定夠啊!

當然,後來沈萬三果然傾家蕩產,朱元璋下令將沈家龐大的財產全數抄沒後,又下旨將沈萬三全家流放到雲南邊境。

昔日的江南第一豪富,終因張揚過度,而落得了人財兩空的下場。做人要善於宣傳自己,但也一定要懂得隱忍和隱藏自己,特別是在位高權重的人麵前,更要懂得收斂自己,因為這些人大都不喜歡身邊的人鋒芒蓋過自己;否則,就會遭至嫉妒和算計,甚至是滅頂之災。所以,要想成功,並一直保持下去,就要學會在任何時候都要把握好自己的尺度。

物極必反,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得把握一個度,特別是在彰顯自己的時候,一定要記得這一點。做人要懂得彰顯自己,否則會影響自己的知名度,但是做人也不能過於張揚自己,否則還沒到成功之時,就可能大禍臨頭了。“人怕出名,豬怕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要想成就大事業,為人處世時就要學會隱藏自己,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底細,而且在自己得意的時候,更要懂得隱藏的道理。這樣才能避開災難,萬事大吉。

高瞻遠矚,不介意口頭上的勝負

看得遠才能走的遠,他們說,把目光放遠一些,一是看清方向,走得順利,不至於總是遇到障礙走回頭路;二是走起來不會太累,能走的快走的遠,成語“高瞻遠矚”正是蘊含這種“站得高,看得遠” 的人生哲理

紅頂商人胡雪岩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擁有一縣的眼光,那你可以做一縣的生意,如果你擁有一省的眼光,那麼你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擁有天下的眼光,那麼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可見,走路爬上需要眼光,經商賺錢需要眼光,而做事做人同樣需要眼光,如果你目光短淺,那麼你永遠也達不到自己的終極目標,一個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高瞻遠矚的人,一個眼光長遠的人,而不會計較一時的痛快,口頭上的勝負。

鄭暉從業已經有五六年了,他的技術和工作態度都沒得說,他唯一一個缺點就是脾氣大直,說話太衝,這使得他遭受了不少的挫折。

鄭暉在一家公司幹了三年,逐漸從一般的技術人員做到了一個小工頭,有望升到主管的位置。然而一件事卻使得他的升遷之路被徹底地堵死了。

那是一個星期天,鄭暉正在對公司模具部門的工模進行盤點,作為主要負責人的他對盤點事項做了詳細的安排,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工人們開始在悶熱的車間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項工作。不知什麼時候,上司過來了,看了他的工作步驟後斷然說:“停下來,停下來!”然後又指點應該如何去做。鄭暉向上司解釋了方法的具體步驟並且說明這是他多年來的經驗積累,工人們已經熟悉了這種工作方法,而且工作進行得很好。鄭暉又對上司說,你的指示雖好,但用於模具盤點不合適。上司聽了這話,立即陰沉了臉,用生硬的口氣命令,必須按他說的要求去做。但是鄭暉覺得他的指示裏含有明顯的漏洞,於是據理力爭,接下來雙方理所當然地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最終上司暴跳如雷,鄭暉也氣得臉色鐵青。最後鄭暉甩下了話說:“既然你那麼堅持,那你就讓他們按你說的去做吧,出了什麼問題我可不管。”說完他就離開了車間。事後鄭暉手下的工人們還是遵循了他的方法,上司的提議在實際工作中確實是根本行不通。

之後鄭暉慢慢地把這件事淡忘了,隻是每次同事獲得加薪或晉升時,他卻總是靠邊站。他和上司偶爾見麵的時候,上司有時候會對他輕輕地笑一笑,意味深長的眼光,即使是直腸子的鄭暉也醒悟到了一些東西。他終於明白,其實這件事情還沒有過去,至少對上司而言是如此。

最終鄭暉選擇了離開。離開公司的那天,他忍不住去問上司,到底是不是因為那件事情才使得他成為了升遷的“局外人”。上司搖了搖頭,又肯定地點了點頭,說:“你要記住,沒有上司願意被下屬頂撞,哪怕是隻有一次!”鄭暉苦笑著離開了。

在工作中無論上司是對是錯,你都要先聽他說,然後再婉轉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在上司正確的情況下,下屬對上司表現出應有的尊重,這點比較容易做到。但是,假如覺得上司錯了,一般下屬的心裏就憋不住勁兒,想和上司理論一番,甚至直接指出他的過失。這樣,上司雖然在心裏認為你可能是對的,但麵子上肯定會掛不住,一定會把你視為一個可惡的下屬,從而不會想著給你晉升的機會。

一般來說,上司都有著非常強的尊嚴和成就感。行使權力,發布命令,使事情向著自己所預想的目標發展,會給他帶來這種感覺。因此,對於上司來說,侵犯尊嚴等於是對人的汙辱和蔑視,是絕對不能被容忍,更不能被諒解的“大逆不道”的犯上之舉。這是身為下屬的人在與上司打交道的時候,切切要銘記在心的處世箴言。

然而有許多時候,下屬的;中撞會使上司下不了台,麵子難堪。如果上司的命令確有不足,采用對抗的方式去對待上司,這無疑會使他感到尊嚴受損。特別是在一些公開場合,上司是十分重視自己權威和麵子的,或許他會表示可以考慮你的建議,但他絕不會允許你對他的權威提出挑戰。

“小康,請你今晚把這一疊講義抄一遍。”經理指著厚厚一疊稿紙對秘書小康說。小康聽到此言,麵對講義,麵露難色,說:“這麼多,抄得完嗎?”

“抄不完嗎?那請你另覓輕鬆的去處吧!”也許經理正在氣頭上,於是小康成了眾目睽睽下的受氣桶。

像小康這樣生硬直接地拒絕上司的要求,給上司的感覺是她在對抗,不服從指示,因而掃了上司的威信,被斥責也就難免了。

其實,她可以處理得更靈活些。她不妨這樣,立即搬過那一堆稿子埋頭就抄起來,過一兩個小時後,把抄好了的稿子交給經理,再委婉地表示自己的困難,那麼經理肯定會很滿足於自己說話的威力,並意識到自己要求的不合理處,而延長時限。

一個人即使是天才,一味地任性使氣,也是很難立足的,而且會招致難料的厄運。我們應認清形勢,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才能做到自我保護。

古人雲:識時務者為俊傑。識時務者,識榮辱、知進退也。識時務者,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知道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退,決不會去拿雞蛋碰石頭。他會剛柔並濟,在自己不得意的時候,退一步,保存實力,以待來時。真正的大丈夫不一定是那些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衝鋒陷陣無堅不摧的英雄,卻會是那些看準時局、能屈能伸的聰明者,他們懂得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采用不同的生存與發展方式。也就是我們在這裏所說的高瞻遠矚的策略,一時吃虧不會影響成敗,更不必計較於口頭上的勝負,學會從容退讓,暫時忍辱受屈,暗地裏默默積蓄力量,等待轉敗為勝的時機。一時的容忍決非是對命運的屈服,也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對未來的鋪墊和積累,為成功做的一次投資。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柔軟,一種權變,也是一種高明的生存智慧。

從容不迫,冷靜應對對方激動情緒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難免會遇上一些愛發脾氣的人,其實誰都有發脾氣的時候,終生不發一次脾氣的人是沒有的。其區別僅僅在於,有人脾氣大,有人脾氣小,有人是亂發脾氣,有人故意用發“脾氣”去達到一定的目的。麵對這些人,我們應該冷靜的麵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了不妨放一放或者想想好的情況。改善我們的生活狀態或達到工作目標需要一個冷靜的頭腦和冷靜思維。因為當人憤怒或處理負麵情緒時都會間接的減低我們的智商!遇事冷靜,做事之前多考慮,這樣才能更好的麵對生活,麵對工作!

從1930年開始統治伊索比亞長達四十年的海爾·塞拉西,年輕時原名利傑·塔法裏,他出身貴族家庭,很小的時候,他就展現出充分的自信與王者之風,令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噴噴稱奇。

塔法裏十四歲便進入宮廷,他立刻給國王曼涅裏克留下了深刻印象,並成為他的寵兒,塔法裏受到攻擊時的優雅風度、他的耐性以及沉著的自信令國王傾倒。其他年輕貴族,既傲慢自大又裝腔作勢,而且嫉妒心強,他們總是欺壓這位帶著書卷氣的瘦小少年。然而塔法裏從來不發怒,他知道發怒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而他不會屈服於這樣的情緒。他身邊的人已經感覺到他總有一天會成就大業,因為他的表現仿佛已經坐上了王座。

1936年,意大利的法西斯黨攻占伊索比亞,已改名為海爾·塞拉西的塔法裏流亡國外,他在國際聯盟發表演說,請求協助。聽眾席上的意大利代表以粗鄙的辱罵妨礙他演說,但是他依然保持尊貴姿態,仿佛完全不受影響。這使得他更受推崇,也讓他的對手看起來更加醜惡。

事實上,尊嚴是你處在困難局勢時必須要戴上的麵具:仿佛任何事情都影響不了你,你擁有全世界的時間來回應,這是極為有力的姿態。

真英雄之所以是真英雄,不僅在於他的勇猛或膽識,更在於他的肚量和策略,他不與小人一般見識,不逞一時之氣。這不僅反映出他內心所擁有的真正昂揚的誌氣,而且顯示出他的鎮定和大度,心中不存爭強鬥勝傲氣逼人的狹隘思想。

差不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技巧,碰到與我們不一樣的觀念時,先不要當即就生出鄙夷之心,他那麼做,自有他的道理。世上有多少小河溝裏翻了船的人,就是因為控製不了自己的脾氣,然後一不小心,就鑽進他人設好的陷阱裏。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幾乎是一片廢墟,此時,吉田茂出任首相,在他七年的任期之內,的確為日本的戰後重建立下了汗馬功勞。吉田茂最具特色的風格,是他濃厚的貴族意識,麵臨大事常常激發出一股·舍我其誰”的氣魄。

1953年2月日本國會進行當年預算審議時,一位右派民主社會黨議員西村榮一質詢時首先發難:“首相施政演說中對國際形勢如此樂觀,根據何在?”吉田茂答道:“目前戰爭危機已遠離而去,英國的丘吉爾首相,美國的艾森豪威爾總統都這樣說過,我也這樣認為。”西村榮一又咄咄逼人地說:“我不要聽英國首相或美國總統的意見。”吉田茂傲然回答:“我是以日本總理大臣的身份答詢的。”這時吉田茂已經有些煩躁了,西村榮一卻是寸步不讓,再以言辭激怒對方:“你不要得意忘形!”吉田茂也回敬說:“你不要口出狂言!”西村榮一問:“什麼是狂言?”如此針鋒相對,一來一往,吉田茂在情急之下,冒出一句“無禮者,馬鹿野郎(混蛋)”的罵人的話,怒氣衝衝。西村榮一當然受不了,要求吉田茂收回剛才的怒罵。一時,會場的氣氛異常緊張。吉田茂總算識大體,強壓住怒氣,當場表示言語不妥當。

但西村榮一並不就此罷休,他抓住吉田的失誤,乘勝追擊,發動了“吉田首相懲罰動議”,隨後在眾議院竟然獲得通過。這是日本政治史上第一次出現“懲罰”首相的臨時動議,對吉田茂威信的打擊之大,可以想象。十二天之後,在野黨乘機提出“內閣不信任案”,也獲眾議院通過。吉田茂隻好隨即解散了眾議院,但卻弄得自己聲譽掃地,不久他就下台了。這就是有名的“馬鹿野郎解散”事件,成為吉田茂政治生涯中的一大憾事。

西村榮一是別有用心,咄咄逼人,故意誘發對方發怒而失態。而吉田茂一時失控而冒出“馬鹿野郎”的罵人的話,正中了對方的圈套。吉田茂是想遏阻對方的攻勢,捍衛自己的尊嚴,但用發怒罵人的方式卻正是南轅北轍,適得其反,授政敵把柄,使自己處於非常被動的位置。因為失去理智性克製力的自尊,已不再具有它本身的莊嚴色彩了,卻轉化為可悲的尊榮。君不見當有人遭到別人有意無意的人身攻擊時,人們首先從良知上會譴責那些很不光彩的攻擊者。然而,當被攻擊者大動肝火,采取報複行動時,結果常常成為眾矢之的,也在人們的心目中嚴重損害了自己的形象。吉田茂一係列的噩運來臨,正是他怒而大罵帶來的惡果。

還有一種情況,多發生在上下級之間,有些上司生性脾氣不好,易發火,經常在人不明原因的情況下,就大發雷霆,弄得下屬不知如何應付。

在不了解情況時,作為下屬的你千萬不要衝動,因為上司的發火有時是沒有什麼依據的。此時應該弄清原因對症下藥,這樣不僅能夠化解上司的怒氣,還會讓他對你的冷靜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劉在一家商貿公司工作。一天,公司經理由於與外商談判進行得非常不順利,本來談妥的事情又中途變卦。當他怒氣衝衝地回到辦公室,見到辦公室亂七入糟,心情更加煩躁,不分青紅皂白就大罵起來。此時,小劉正在不緊不慢地看報紙,以為上司是衝著自己來的,加上平時就覺著上司好像對自己有意見,心想:自己的工作做完了,看會兒報紙還挨臭罵。於是與經理爭吵起來。另一位同事連忙過來,向經理說明了情況,經理此時也有些醒悟過來,直言:心情不好,不好意思。對小劉卻悻悻然,感到小劉不懂事兒。

麵對上司的壞脾氣我們要學會冷靜對待,小事不與其計較;原則性的大事,麵對起來也不可脾氣暴躁,更不能耍小孩子脾氣,一定要態度誠懇地與他協商。值得指出的是,那些在上司對其發脾氣之後,特別是受到委屈對待時,能主動向上司表示親近的員工,將會被視為聰明的、有理智的人。這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種良好的素質修養。此時,最愚蠢的行為,莫過於當場與上司對抗、頂撞。如果我們覺得自己下不了台,不如反過來想想,假如我們當麵頂撞了領導,領導同樣下不了台。倘若我們能在領導耍威風時給他麵子,起碼能說明我們大氣、大度、理智、成熟。隻要領導不是存心找你的茬,冷靜下來的他一定會反思,我們的表現一定會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情況:相互無意的碰撞,卻鬧得臉紅脖子粗;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在那裏大動肝火;為一些無關緊要的糾紛,爭吵怒罵,沒完沒了……這些都是一些自製力差的人表現出來的一種不良情緒。我們也清楚:躲避那些不良情緒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主動調節情緒,學會冷靜,達到內心世界與外界環境的平衡,從而保持身心健康。在遇到衝突、矛盾和不順心的事時,還必須學會處理矛盾的方法,明確衝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有哪些?哪些解決方式是衝突雙方都能接受的?學會管理和調控自己的情緒,是每個人走向成熟、邁向成功人生的重要基礎。

攥住底牌,秘密握在自己手裏才可靠

有的人心裏藏不住事,有時因衝動而和盤托出全部真相,人生中並非所有真相都可以講。真誠固然可貴,卻不是人人都是以誠相待。衝動是泄露的大門,隨意亮出自己底牌的人可能會輸掉人生的很多機會。

為人處世應設法保持自己的神秘,亮出自己底牌的人讓別人按牌來攻,肯定會輸掉。混得再不好,也不要向別人訴苦,而要做出成功的樣子;同樣,即使很成功也不要亮底曝光,出人意料更能使人心悅誠服。

在現實中,我們為人處世一定要善於隱藏自己,有些時候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底細,而且在自己得意的時候,更要懂得隱藏的道理。這樣才能把災難避開,才能萬事大吉。

有一次,馮道接到命令讓其出使契丹,而他到了契丹後,竟意外地受到禮遇,契丹王還有意要留用他。馮道其實並不想留在契丹,但是又不好拒絕。於是,他一邊上奏契丹王說: “遼與後晉也算是父子關係,事於就如事父,這樣看來,我現在實際上等於出仕兩朝。”他說這話,意在博取契丹王的好感。而另一方麵,馮道命令屬下購置薪炭,以備寒冬之用,向契丹王表示他不敢逆旨回國。

經過馮道這一番動作,契丹王覺得他實在是一個難得的“忠義”之士,且有隱衷難言,頓時心生憐憫,就放馮道回國複命去了。然而這時,馮道卻故作姿態,假意留在契丹不走,經過契丹王多次催促,他才慢慢收拾行李。出發後,他還沿路停留,表示他舍不得離開的依依之情。於是一行人費時一個多月,才回到本國。

隨行的官員對此大為不解,便問他:“既然大人您也歸心似箭,恨不得插翅飛回,為什麼卻老是盤桓不走呢?”馮道說:“我這是以退為進,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其實我何嘗不希望早點回國呢?但是無論我們怎麼趕路,契丹人隻要快馬加鞭,一日之內就可以追上我們。因此,我就佯裝對遼地有不舍之情,這是為了避免對方知道我真實的想法。”

回國後,他自然又受到了後晉皇帝的賞識和信任,因為皇帝認為他能不戀異國之封,而毅然歸來,實在是難能可貴。

正是因為馮道善用心計,八麵玲瓏,沒有向契丹王亮出自己的底牌,才得以保護自己和整個出使隊伍安全回國。

把底牌攥在自己手裏,那就可以隱藏實力,別人永遠搞不清楚你到底有多少斤兩,而這就是你在必要時求勝的最好本錢。

在山區有一種鳥捕魚的技術十分高明。這種烏體態十分輕盈,渾身羽毛油黑發亮,像一個小精靈。它在岸邊的枝頭上停下的時候,頭頸的轉動頻率之快十分驚人,大約一秒鐘就有三次左右。它這樣做的目的,是不放過任何一次獵物出現的機會。果然,它瞄準了一處深水灣,那裏魚兒成群,正在來回遊動。它得意地用嘴整理一下羽毛,而後挺直身子,子彈一樣射向正對深水灣的空中,稍一停頓,又炮彈一樣“咚”地一聲紮進水灣。

我們一定以為它在這一瞬間會叼起一條魚來的,其實錯了——它是直入水底後迅疾將身子收作一團,蜷縮在灣底的砂石上。起初被驚得四散而逃的魚兒見無什麼動靜後,又慢慢圍攏過來,好奇地看著那團射進水裏的、在陽光下顯得十分怪異的東西,有的魚兒甚至湊過去試探地叮咬幾下,希望那是一團美味。

此時的它,看似不動聲色,其實正微張雙眼四下觀望。很快就瞄定了一條又大又肥的魚兒。待這條大魚遊到它攻擊的最佳位置時,便從灣底展開身子,箭一般射出去。那魚兒尚未反應過來,便被它叼住,躥離水麵,落在岸邊的枝頭上。

許多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不懂得這種心理,總是誇耀自己的學曆、本事和才能,希望自己能早日被重用。其實,往往事與願違。明智的做法是:先降下身份和麵子,甚至讓別人看低自己,克製自己的欲望和衝動,不過早地暴露自己的才華,逐漸積蓄自己的實力,當你默默無聞的時候,你會因一點成績一鳴驚人,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處。然後再尋找機會全麵地層現自己的才華,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獲得競爭中的主動權。

尤其在大公司中,因為人多,難免會有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事情發生。而有許多人正是善於鑽營奔走、挑撥離間。每逢公司有人事上的升遷調動時,不僅流言滿天飛,同事見麵亦是言不由衷,尷尬萬分。何以會有這種情形?當然是有人泄露了人事上的機密,於是乎加油添醋,以訛傳訛,搞得人心惶惶,既破壞公司的和諧,更影響士氣。

一般說來,如果你是上級所賞識的人,遇到有升遷的機會時,你的上司必定會召見你,對你的工作、生活等有所垂詢慰勉。此時不管你的上司是否對你有具體的承諾,你一定要守口如瓶,如果你能做到這個境界,那麼你才會讓別人認為你是可共大事的人。這個人事動態便是你的一張底牌。

要做到嚴守底牌的最好辦法是以靜製動,或是幹脆置之不理。如果說你的地位重要到能夠引起人們的期待心理,此種情況更是如此。即使你必須亮出真相,也最好避免什麼都和盤托出,不要讓人把你裏裏外外一覽無餘。小心謹慎是靠小心緘默來維持的。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