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心學聖人:王陽明心學聖人:王陽明
燕山刀客

放縱一夜,內疚了一生

家丁們正準備出發,突然看見沒關的大門被推開了,一個年輕人從外麵走了過來。

王守仁自己回來了。諸介庵如同在沙漠中行走了三個月的迷路者,突然看到泉水一樣興奮,連端嶽父架子教訓女婿這麼重大的事情都忘記了,一把拉住王守仁:“賢婿啊,你總算回來了……”

過去的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王守仁對於包辦婚姻,本來就不報什麼希望。等他見到自己未來的妻子時,失望之情更是無以言表,想想自己的後半生,就要和一個完全沒有幸福感覺、完全無法讓自己心動的女人生活在一起,還要對她盡丈夫的義務,這樣的婚姻,有還不如沒有,這樣的日子,真不如出家當和尚當道士。

無論如何,不能擁有一個紅顏知己,不能與她情投意合,心心相印,這一生注定會留下極大的遺憾。不管嘴上承不承認,你無奈的眼光騙不了自己。不管事業有多成功,也不可能彌補這種遺憾。

這天早上,想想就要完成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了,壓力很大的王守仁沒有給諸介庵打招呼,就溜出府門,想到大街上透透氣。

離開了讓人壓抑的府第,走到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的街上,在這個陌生的城市,沒有人知道我來自何方,沒有人在乎我的喜怒哀樂,沒有人介意我的隨心所欲。我想要最後一天的快樂,最後一刻的放縱,從中午開始,這個世界就不再屬於我,我的人生就完全不同了。

走著走著,王守仁來到了一座道觀,觀前非常熱鬧,上香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王守仁一打聽,才知道自己無意中走到了南昌有名的鐵柱宮,這裏離開諸家已經非常遠了,要不要進去看一下,馬上出來?

沒想到這一進去,出來後就是第二天一早了。

在這裏,他遇到了一個道士,在側殿的蒲團上盤腿打坐。滿頭的白發證明了他的年齡,而如嬰兒般細膩的麵龐,卻顯示了他修養的深厚,讓人想起金庸筆下的天山童姥。這樣的一個老人,讓人無法不尊重。王守仁立即想起了自己去世的母親,如果能得到這個道人的指點,能夠學一些養生之術,隻怕現在還能看到她的笑容,聽到她的掛念,吃上她做的飯菜,穿上她做的衣服。可是……

王守仁不敢大聲,害怕影響老人,不過即使再小心,老人還是看到他了,向他輕輕點了點頭,王守仁上前深施一禮:“參見道長!”

老人微微一笑,上上下下打量著這個清秀的年輕人:“你身體好像不怎麼好吧。”

王守仁被說中了,很有些不好意思。他問:“道長您是哪裏人?”

“貧道是四川人,因為訪問道友,沒想到在這裏長住了下來。”

“道長您高壽?”

老人有點不高興了,似乎在說,我皮膚這麼光滑緊致,你真覺得我老?他麵無表情地回答:“我一點都不老。”

“那您到底有多大?”王守仁堅持問,等老人回答之後,他更加驚訝了。

老人很平靜地告訴他:“我才九十六。”

王守仁自己身體不好,對於長壽的人很是佩服,就想請教道長尊姓大名。

“我從小就漂泊四方,父母起的名字早就不用了,不過蒙道友們抬愛,他們都叫我無為道者。”

無為道者?俗話說,無為而有為則可為,有為而無為則不為。刻意追求某種結果,反而總得不到結果。你一心求富,卻總是發不了財,你想閱盡人間春色,卻得不到女生的真心;你一門心思地學做聖賢,就一定能修來正果嗎?多少人夢想長生不老,卻活不到六十歲生日。這老者不求長生,九十六歲卻有如此健康的體魄,鶴發童顏。想到這裏,王守仁再次深施一禮:“我想道長是領悟到長生的秘訣了吧。”

“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長生秘訣,但養生的方法肯定是有一些的。”老人相當隨和地說:“來來,坐下,我來給你講講養生之道。”

王守仁猶豫了一下,還是坐了下來。今天,可是他入洞房的日子,這養生……

老人說,養生的道理其實很簡單,隻要牢記一個字就好:靜。

“靜?”

“就是清靜,清心,才能寡欲。道家中誰的成就最高?”

“學生無知,但想應該是老子和莊子吧。”

老人點點頭表示肯定,然後接著說:“老子清靜,莊子逍遙,他們才能有這麼高的道行。要是整日糾纏塵世中的恩恩怨怨,鉤心鬥角,心中自然充滿怨氣,必將折損陽壽,養生當然無從談起。”

老人估計好長時間沒見過這麼英俊,又這麼有禮貌的聽眾了,自然非常高興,話匣子一旦打開就有點hold不住,恨不得把平生所學都展示出來。可見再追求清靜的人,內心深處依然有表現自己的渴望,依然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所謂無為,往往是得不到認可時主動采取的高姿態,其實還是有為。

“來來來,我教你如何打坐……”

“這個……”王守仁本來準備告辭的,婚禮馬上就開始了,各項儀式相當隆重,來賓眾多,貴客盈門,婚禮一結束,把客人們打發走,還有更重要的工作等待自己完成,還有更重要的儀式等著自己履行,難道真要跟一個老頭子練打坐?但是,老道不知道使用了什麼魔力,讓這個準新郎無法拒絕,他很聽話地盤腿坐下,閉上了雙眼,讓丹田之氣向上奔湧。

就這樣,兩個年齡相差八十歲的男人,枯坐在鐵柱宮中。王守仁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忘記了天色已經全黑,忘記了吃飯與喝水,忘記了塵世間的一切雜念,當然也忘記了拜堂成親,盡新郎義務的事情,忘記了諸介庵和女兒在家裏心急火燎,自殺的心都有了。

眼看東方露出了魚肚白,依然在打坐的王守仁猛然驚醒,想起了未婚妻,想起了嶽父,想起了那缺少了自己的婚禮現場,那沒有自己陪伴的新娘子,臉上的汗刷的一下就下來了。他不得不叫醒還在打坐中睡著的無為道長,說自己必須告辭了。道長微微一笑,神秘地說:“小相公珍重,二十年後,我們還會相見於海上。”

王守仁一聽,這話怎麼有些瘮人呢。他倒是聽說過,那些被處決的人,臨刑之前會高喊什麼“二十年後,老子又是一條好漢”之類的話。

十三歲遇到算命先生,把自己的前程與胡子長短聯係起來,十七歲又碰到個神秘道長,說二十年後要和自己相見,這可能性有多大呢?二十年後,道長可就一百一十六歲了,就當是老人的美好心願吧。王守仁現在更擔心的是,嶽父大人會不會把自己綁起來按在地上,讓家丁掄起棒子猛打?新婚妻子會不會一時想不開,出什麼意外?

事不宜遲,王守仁緊趕慢趕,一路狂奔,終於回到了參議府。他本來想跪下向嶽父認錯,已經做好了接受懲罰的準備。但沒想到的是,嶽父見到他平安回來,激動得一把拉住了他,聲音中帶著顫抖:“伯安,你回來了……”嶽父的笑容是那樣急切,他真的被感動了,同時更加內疚。想象中的棍棒皮鞭根本是沒影的事,甚至連王華式的諷刺挖苦都沒有,嶽父隻讓他盡快去向妻子解釋。

他輕輕地敲門,在得到允許之後,才緩緩地走了進來:“諸小姐,守仁向你謝罪了……”

諸小姐眼中的淚痕還沒有完全幹,關切地問:“相公,你平安回來就好,我一晚上都睡不著……你到底去哪裏了?”

受到鼓勵的王守仁坐到了她身邊,猶猶豫豫地牽起了她的手。看著他笨拙的動作,她開心地笑了。他猛然發現,原來她笑起來也是挺好看的。

在那個非常迷信的年代,新娘子在洞房花燭夜被冷落,是十分嚴重的事情,是會帶來一生晦氣的。但是,看到王守仁的道歉非常誠懇,這個善良本分的新娘子,很快就忘記了不快,反而關心起王守仁餓不餓,要親自下廚為丈夫燒飯。

一邊是對丈夫非常愛慕,盡心照顧的諸小姐,一邊是對妻子心存內疚,不敢再出亂子的王守仁,兩個人的感情迅速升溫。這讓諸介庵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很可能是為了早點抱外孫,他說什麼也不讓王守仁回北京,而是把女婿留在了南昌,安排了一份差事。

王守仁的職業生涯,居然是從南昌開始的。而且一幹就是一年多。三十多年之後,他再一次踏進布政使司的大門時,會有什麼樣的感慨呢?

王陽明工作不忙,壓力不大,薪水倒也不低。衙門裏的人都知道這個帥小夥是王羲之的直係後代,更是諸大人的乘龍快婿,誰敢給人家添麻煩啊。

工作實在是太清閑了,逼得王守仁找些事情做來打發時間。作為書聖的後人,王守仁對書法藝術有著與生俱來的靈感和發自內心的熱愛。上班時間練字說起來不是什麼體麵的事情,但不明真相的群眾看著王小帥哥整天趴在桌子上,還以為給朝庭寫什麼重要的文件呢,誰敢提出質疑?

據說因為王守仁太喜歡寫字,連帶得南昌府白紙的采購量大增,甚至供貨商都提價了。當年因為左思,有了洛陽紙貴的典故。一千多年之後,因為有了王羲之的後代王守仁,南昌的紙也貴起來了。

王守仁的字好到什麼程度呢?他的紹興老鄉,大書法家徐渭有這樣的評價:王羲之以書掩人,王守仁以人掩書。意思是說,書聖王羲之的書法太有名氣了,以至於讓世人忽略了他其他方麵的才華;而王守仁在其他方麵太成功了,讓世人忽略了他在書法上的造詣。潛台詞就是,我們尊敬的王老師就算在其他方麵啥也不做,一事無成,照樣可以憑借書法藝術家的身份,在五千年中華文化史上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

當然,王守仁的誌向是做聖賢,而絕不是當第二個王羲之。在南昌衙門待了一年半之後,嶽父大人終於放過了他,同意他帶著妻子返回北京。要說王華這老公公當得也真是穩當,兒媳婦一年半都不來拜見自己,而他壓根也不著急。

不過,細心的讀者恐怕已經看出來了,這結婚一年半也沒孩子,不是諸夫人這方麵有問題,就是王守仁那方麵有問題。

王守仁在拜堂之日放鴿子,給新婚妻子造成的傷害是可想而知的。但作為那個時代的大家閨秀,三從四德的觀念已經深入她的思想,她從來沒有拿這個出來說事,而自感內疚的王守仁,每次歡愛之時也是分外體貼,希望以此作為補償。盡管從來也沒采取過安全措施,諸氏的腹部還是一如既往地平坦。諸介庵請來了南昌城最有名的醫生給兩個人診斷。當知道結果時,年輕的諸氏無法掩飾自己的絕望,放聲痛哭起來。

她沒有生育能力,她不可能生出自己的孩子。這樣的現實,對於一個向往做母親,並且渴望母以子貴的女性來說,幾乎是給她的一生幸福宣判了死刑!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按照專製社會的七出之條,王守仁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掉這個小表妹。諸家人告狀都沒地兒告,各級官府都不受理。但是,這樣的事情王守仁是做不出來的。盡管諸氏不是王守仁希望的那種心靈伴侶與知己,盡管她各方麵都很普通,但她有一顆善良的心,善良到讓同樣善良的王守仁不忍傷害。

問題是,王守仁自己還年輕,他暫時還不想要孩子,不想因為孩子的出生影響自己當前的頭等大事:科舉。而且,沒準將來有一天,她的病能治好呢。

回京途中,王守仁有幸拜會了知名學者婁諒婁一齋,並且見到了他的女兒。婁老先生比王守仁大五十歲,當婁一齋提出讓自己的女兒與王守仁見一下時,剛剛成親的王守仁急忙推辭,說是不便打擾。其實,他隻是不想多見一個中年婦女罷了。

不過,當婁小姐從後堂走出來時,王守仁卻發現自己的想法是何等的錯誤與可笑。婁小姐顯然比自己還要年輕,更像是婁諒的孫女。她烏黑的發髻下麵,一雙大眼睛如同秋水般清澈,那種與生俱來的靈氣與嫵媚,是諸小姐不曾具備,也注定不可能擁有的。

王守仁不覺心生遺憾,感慨命運的安排讓人無奈。但這種念頭隻是一閃而過,很快就被婁老先生的熱情所掩蓋了。

王陽明更不會想到,第二次再見她的時候,要隔那麼多年,而且見到她的時候,她已經不會說話了。

婁諒是著名大儒吳與弼的學生,和王陽明一樣,他很早就立下了成聖賢的誌向,並喜歡結交佛道中人。

據說婁諒有特異功能,能未卜先知。最經典的一個段子是:

有一年,婁諒和一幫人約好去京城參加會試,走到杭州突然不走了。別人很奇怪,就問他怎麼回事,他神秘地說:“此行非但不第,而且有禍患。”誰信他這一套啊。結果一個月後,京城傳來噩耗,舉行會試的貢院起火,燒死了不少舉人。

這可不是江湖傳說,嚴肅學者黃宗羲可是記錄在了經典著作《明儒學案》裏,並且說婁諒是因為長期靜坐,才有了常人不具備的神術。“靜久而名。”不過,婁先生真的有這麼大的本事嗎?

隻要想想他把寶貝女兒嫁給誰,女兒後來又有什麼遭遇,就會覺得婁先生的這個傳說不靠譜。

在與婁諒的交流中,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王守仁。這句話,他一生也沒有忘記,並且說給無數人聽。

聖人必可學而至!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