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心學聖人:王陽明心學聖人:王陽明
燕山刀客

年齡雖小,理想一定要遠大

現代生物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性格形成,主要是在五到十一歲,而在十七歲之前基本定型。王華當然不知道這些,但他知道,在北京可以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給他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也可以讓他結交更聰明的玩伴,對於他的成長,無疑是非常有好處的。

成化十八年的北京順天府,不僅是大明王朝的首都,也是這個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都市。不過當時的北京,有別於清朝的京師,也不同於中國曆史上其他任何一個統一王朝的首都,它幾乎就處於國境線上,長城以北,就是蒙古人的地盤。

北京本來是元朝的大都,永樂十九年(1421),曾經做過燕王的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於此。朱棣當然是雄才大略,蒙古人不敢放肆,但他的繼承人就沒有這麼爭氣了。朱棣死後才二十多年,正統十四年(1449)就發生了土木堡之變,五十萬明軍被瓦剌消滅,連大明帝國一把手明英宗都可恥地被俘,瓦剌鐵騎順道就包圍了北京。要不是於謙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於既倒,大明王朝能不能繼續存在還真不好說。

但是,後來的統治者並沒有吸取教訓,也並沒有遷都。一個有三百多萬平方公裏的大國,偏要把自己的首都放在邊境線上,還號稱是天子守國門,這種政治智慧真讓人費解。

雖然北京地處邊境,但絲毫不影響其中國第一大都會的地位。全中國的人才都往北京集中,全國的資源都往北京流動,全國的美女都想到北京活動……和五百多年後的今天,沒有什麼區別。

這裏有師資最強的學校,能受最全麵係統的教育,能有最光明的發展前景。

聽父親講述了小守仁在金山寺的精彩亮相,王華心裏可樂開了花,行!不愧是我的兒子,很有我當年的神韻。

王華為了孩子的將來,當然是不惜重金,把王守仁送到了最好的私立學校——一般人進不來,交借讀費也不行,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王華還叮囑私塾的老師,經常到家裏來坐坐,掌握一下兒子的學習進展情況。實際上就是連吃帶拿,變相賄賂。

十歲出頭的孩子,正處在一生中最頑皮的,也是最難管教的時期。王守仁不是劉伯溫,既不會預測天氣,也無法過目不忘。當然他也不是曾國藩,一篇文章背十幾遍也背不下來。客觀地說,他還是比較聰明,在同齡人中算得上出類拔萃的那一小部分。當然,他也符合這個一般規律:對於沒有挑戰性的學業,他早就沒有努力的衝動,他的興趣開始轉移了。

千萬別以為他總是個循規蹈矩的乖乖虎,一不留神,他就能變成惹是生非的霹靂虎。

盡管這是全中國教育水平最高的城市,盡管這是全北京教學手段最強的私塾,但私塾畢竟不是現代小學,不可能學習數學和自然常識,隻是一些最基礎的經史子集,並不需要多高的領悟能力,隻要不是太差的記憶力就能搞定。這些東西對於王守仁來說,簡直就像一個NBA球星去參加居委會組織的聯賽,太沒有挑戰性和成就感了。那些文章他早能夠背誦,那些段落他早就能夠默寫,他出現在課堂實在是為了給老師麵子;他什麼都做,就是不看書;他什麼都會,當然不想看書。那他還能幹什麼呢?

恭喜答對了:他調皮搗蛋,捉弄同學,忽悠老師;他上課睡覺,看課外書,做小動作;他下課胡鬧,爬樹抓鳥,惹大麻煩……整個一問題少年啊。多虧大明朝的私塾女生不準上,這才使小守仁少了很多使壞的機會,也讓老師不致於整天應付家長投訴。

當然王守仁不光想著破壞,也偶有想要建設之時。有一個故事,被後來人津津樂道。

有一天,王守仁突然走到老師跟前,規規矩矩地行了個禮,然後說:“請問先生,何為人生第一等事?”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這麼宏大的問題,出自一個十三歲的少年之口,讓老師感到有些怪怪的:這小朋友想法也太超前了吧。當然老師也不能太敷衍,當時回答了他,不過這答案讓小守仁很不滿意,差點讓老師下不來台。

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對於喬布斯來說,並不是再賺多少個億的美金,而是徹底打垮微軟;對於梅西來說,不是蟬聯多少次世界足球先生,而是贏得世界杯;對於張藝謀來說,不是在國內取得多少票房,而是捧得奧斯卡小金人……終極的夢想,最後的目標,往往都要超越表麵上的利害得失。

這老師並沒有過人的見解,也無法預見王守仁日後的偉大,他很輕易地回答:“當然是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入朝為官。”這個回答雖然沒有什麼創意,但也算合乎情理。不料,小守仁居然大搖其頭,脫口而出:“不對不對!”

“不對?那……那你說是什麼?”

“中狀元絕不是第一等事,讀書學聖賢,才是最重要的……”

話一說完,老師的臉騰的一下紅了,讓一個孩子這麼反駁,真丟人!不過你這不是提問,而是質問,不是請教,而是挖坑,有些太不厚道了。小守仁慶幸自己麵前站的是一個善於控製脾氣的老師,而不是善於修理兒子的老爸。如果換成王華,大嘴巴早就抽上去了:“我讓你小子逞能!”

不知道王守仁的成長中有什麼基因突變,還是北京靠近邊境,讓他年幼的血管裏注入了更多狂熱激情,他已經不再滿足於像老爸一樣死讀書讀死書,唯一的目的是應對科舉。他還有更多的愛好。

他喜歡看兵書,把老爸書房裏的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一類作品全都偷出來,看得那叫一個如饑似渴、全神貫注。讀到精彩的地方,趴在床上咯咯笑個不停。看到傷心之處,眼淚又能掉下來。

這還不算完,他還把家裏人吃完的桃核殼收集起來,在自己的房子裏玩排列組合,類似於我們今天的沙盤推演。

中國傳統的文化人講究琴棋書畫,這棋指的是圍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普通青年下象棋,文藝青年下圍棋。圍棋精致,象棋粗獷。下圍棋是高雅品位的象征,下象棋是遊手好閑的表現。

但王守仁作為狀元後代,卻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象棋,而且相當癡迷,也許是象棋更像戰場上真刀真槍的對壘,火藥味更濃,對抗性更足吧。

王守仁用家裏給的零用錢買了一副象棋,藏在學校附近的一個安全地方。然後他就約上兩三個同好,一有機會就跑過去玩,經常殺得是樂不思蜀。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班上總有愛告密的娃。終於有一天,當他掄起車大喊“將軍”之時,抬頭看到的卻是一張最熟悉的苦臉。

棋友們立即飛快地消失,隻留下了這一對父子。王守仁果斷地蹲在地下,雙手護住腦袋。不過王華這次倒沒有動手,他長歎一聲,緩緩端起棋盤,走到了不遠處的小河邊。

聽到嘩啦啦的響聲,王守仁不看也知道,他是要和這些朋友永別了。

為了悼念象棋的無辜陣亡,他還特意賦詩一首:

象棋終日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

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

馬行千裏隨波去,象入三川逐浪遊。

炮響一聲天地震,忽然驚起臥龍愁。

王華這個天真的書呆子,以為扔了象棋,兒子就能老實一些,專心讀書了。卻不知道,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而且,壓迫越深,反抗越烈。很快他兒子就有了全新的娛樂項目,更驚險更刺激,也更能吸引愛好者加入。

王守仁新開發的項目是什麼呢?這是一種大型益智遊戲,類似於今天的真人CS,就是組織兩撥人進行軍事演習。

王守仁從小就展示了良好的組織才能,以及在同齡人中的威信。領袖氣質不是天生的,是用自身能力來證明的。誰能在十歲出頭的時候,就讀這麼多的兵書,並且把書中的計策掌握得這麼到位,誰當然就有資格當老大。

他一聲令下,將參與遊戲的同學分成兩隊,一邊主攻,一邊主守。不過,調兵遣將的人隻有一個,就是他王守仁。而這些孩子,居然很樂意接受這樣的安排,並且玩得很爽很投入。

不過,事情很快就發生了轉機。

這天,兩隊人馬正在激烈交鋒,而小守仁站在高台上,揮著令旗也是忙得不亦樂乎。他掌控一切,如果攻方打不開局麵,他就會教他們一些新戰術;如果防守陣容不堪一擊,他就會指導擺出新陣形;如果雙方的差距過於懸殊,他就會對陣容及時進行調整。

玩得正high,突然發生了意外,所有的士兵像中了邪一樣,四散奔逃,把主帥一個人丟在高台上。

一個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現在王元帥麵前:“趕緊給我回家!”

一路上王華緊緊捏著拳頭,他是在克製自己內心的強烈衝動,不想在光天化日之下實施家庭暴力。好了,終於到家了,門一關,我的地盤我做主,看誰敢幹涉我們家的內政!今天,我非把小兔崽子好好修理一頓不可!

“你為什麼不好好讀書,這麼貪玩?”

王守仁聽到之後,表情倒是非常平靜,似乎意識不到即將到來的危險:“我這樣挺好啊,為什麼要讀書?”

王華強忍住自己抽人的衝動,耐心地勸說:“孩子啊,你隻有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可能中進士,甚至像你爹我一樣中狀元。然後,不僅可以當大官,享受世人的尊敬與仰慕,還能……”他本來想說,還能娶漂亮媳婦,但覺得不合適,硬是給咽下去了。

“父親中了狀元,子孫後代未必能中狀元吧。”

“你不努力肯定中不了,連個秀才都考不上。”

“秀才不當就不當。再說了,儒者患不知兵。真正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應該是文武雙全的,提筆能寫漂亮文章,提槍能上馬保家衛國。如果隻能做誇誇其談的文人,平時想著撈取功名,為蠅頭小利算計半天,國家有危難的時候卻束手無策。這樣的讀書人,是國家的恥辱!”

王華一合計,你這小子,是不是在諷刺老爹,反了不成?於是大喝一聲:“來人,拿家法來!”

鄭氏應聲走了進來。王守仁如同行走在沙漠中的迷路者看到了水源,連忙躲在母親的懷裏。王華長歎一聲,心說,算你小子又逃過一劫……

但是,王華顯然低估了自己的兒子,“讀書學聖賢”的抱負,並不是他的心血來潮突發奇想,而是確實把這個當成努力的方向。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守仁的出位行為有所收斂,和父親及老師的關係也有所改善。這是什麼原因呢?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