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語遲,不會說話有玄機
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九月三十日,已是深秋,萬木蕭蕭。這天中午時分,大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的一個姓王的小戶人家,傳出了初生嬰兒的啼哭聲。
這家的少主人叫王華,字德輝,這年二十七歲,是一位飽讀詩書的青年才子,已經取得了舉人身份。妻子鄭氏已經懷孕十四個月了,全家人盼星星盼月亮地盼著她分娩,擔心早過了十月懷胎的孩子會有什麼事。
就在這一天中午,鄭氏的屋裏突然傳出了嬰兒的哭泣聲。孩子哭了,大人們都開心得笑了出來。這是王家第一個孫子,有著特殊的意義。這不僅僅是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新希望的創造,甚至整個家族,都會因此帶來一個嶄新的前程。
王華的父親王倫和母親岑氏在隔壁聽到哭聲,心上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下來。王倫開心地對老伴說:“生了就好,不管男女,都是王家後代,當然,男孩更好嘛……”
岑氏微微一笑:“老爺放心,絕對是個男孩!”王倫看她的笑容中有幾分得意之色,好像有什麼秘密似的,便急忙追問。還沒等問出個結果,丫鬟來報,少奶奶生下了一個小公子,這下岑氏更得意,王倫更疑惑了。
在王倫的不斷追問中,岑氏笑個不停,講出了她早上的經曆:
一陣絲竹之聲,把岑氏從熟睡中驚醒,看老頭子睡得正香,她就悄悄打開門,順著音樂聲走了出去。太陽出來了,雲頭之上赫然立著一群人,他們身著華麗的服裝,彈著琵琶,撥著箜篌,一派喜慶氣氛。為首一位大神身披金甲,懷中抱著一個嬰兒。岑氏向天上看,大神也第一時間發現了她。
大神笑嗬嗬地說:“天降貴人,給你們家送個公子。”說著,他降落到地麵,把孩子遞到了老太太手中,是個男孩。老太太這高興啊,那個年頭,誰能沒有重男輕女的意識嘛。
一行人駕著祥雲,很快就不見了。
岑氏抱著孩子,半天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發生的這一切。隻見孩子粉嘟嘟的小臉蛋非常可愛,忍不住就想去親一下。小孩一見陌生人,居然哇哇地哭了起來。岑氏大吃一驚,猛地打了個趔趄……
她睜開了雙眼,發現自己還在屋裏,還睡在老頭子身邊。剛才發生的一切,原來隻是一場夢啊。
兩個人都起床了,岑氏還沒來得及給王倫講這個夢,就聽到了嬰兒的啼哭聲。
老兩口來到鄭氏房間,看到了他們的孫子。王倫見到孩子生得白白胖胖,不覺大喜,就把老伴講的故事又給全家人複述了一次,並宣布:“這是富貴之吉兆,既然是神仙從雲中給我們王家送來了孩子,就給他起名叫王雲吧。”同時決定,把孫子出生的那間屋子,命名為瑞雲樓。
聖人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聖人的降生當然也不能平平淡淡。我們的男主角從出世之日起,就顯得那樣卓而不凡。
如果換算成陽曆,那王雲出生於1472年10月31日,屬於天蠍男。星座說見仁見智,但“天蠍座男性,具有冷靜的判斷力和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客觀地觀察事物,屬於思辨性格”。這樣的解讀,放在成人之後的他身上,倒還真的是很合適。
孩子的出生,讓王家上下都非常高興,但好景不長,希望就變成了失望,失望甚至變成了絕望,大家都覺得王雲這輩子完蛋了。為什麼呢?
原來王雲到了兩歲,到了別人早就會叫父親母親的年齡,卻無法開口說話。也就是說,他很可能是一個啞巴。語言表達能力對一個人、一個男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你不會說話就不會孝敬父母,不能照顧領導,不能夠關心妻子,還得給他們添麻煩。你的人生定然會非常坎坷,你的世界無疑會一片灰暗。
村口的桃花開過又謝掉,村前的河水漲潮又退潮,田裏的莊稼收割又播種。五年的時光一晃而過,周遭的一切都在變化,老人去世了,秀才中舉了,姑娘出嫁了,但小王雲還和五年前一樣,無法開口說話。
眼看來到了成化十二年(1476),小王雲已經五歲,個子長高了,生得皮膚白淨,眉清目秀,很招大人喜歡。但還是一如既往地開不了口,叫不了爹就隻能坑爹。王家找了很多名醫來看,銀子花出去不少,但都看不出結果來。
一遍遍求醫,一次次失望,王家人也想通了,不奢求什麼了。別說是啞巴,就算再嚴重得多的殘疾,都還是他們王家的兒子,他們要永遠撫養他。
這天,王華剛從外麵回來,坐在客廳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聽到非常陌生的聲音:“爹……”王華愣住了,自己隻有一個寶貝兒子,還不會說話,難道……
他抬起頭,發現小王雲站在自己的麵前,真是兒子,他真的在叫自己了!王華雖然是個很穩重的人,這時候卻也已經按捺不住興奮了。他一把抱住了兒子,原地轉了三圈才放下來。
“我的好兒啊,改名改得太英明了……”
原來,就在昨天晚上,王倫把老婆兒子一幹人召集在一起,宣布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我要給孫子改名,姓王名守仁,字伯安。”
眾人麵麵相覷,這是唱的哪出啊,王雲是你老人家起的,瑞雲樓是你老人家叫的,守仁又是什麼典故?不過王老在家裏的威望是無可動搖的,他說改就得改。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王倫看著大家疑惑的眼神,有點不耐煩地說:“你們知道我今天遇到了誰?”
原來這天中午,王倫陪著小啞巴在家門口乘涼,一個和尚遠遠地走了過來,他看到這麼大的孩子咿咿呀呀地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不免很是著急。於是和尚叫住了王倫,在他耳邊說了八個字。老王一聽幡然醒悟:寶貝孫子這名字是非改不可了。
“他爹,老和尚說的是什麼啊?”岑氏忙問。
“好個孩兒,可惜道破!”老王一捋胡須,“聽明白了嗎?我孫子是從雲中來的,但叫雲就道破了天機,上天這是略作懲戒……”
王華博覽群書,很有見識,覺得老爹聽信一個來曆不明的和尚之言,就輕易改孩子的名字,這樣的行為相當不靠譜。
但事實證明,王倫這個決策,不僅相當的靠譜,而且相當的英明。
提起這個王家,那可是名門望族,他們的家譜可以追溯到山東琅琊,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之時,為避戰亂遷到了江南。也就是說,他們和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有著共同的祖先。甚至也有人說,王陽明就是王大書法家的直係後代。
王雲的六世祖王綱,生活在明朝初年,和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是好朋友,官至兵部郎中,廣東參議,在平定苗民叛亂時死難。兒子王彥達用羊皮將父親的屍體包裹運回老家,並發誓不再為朝廷出力。王彥達之子王與準精通《禮》《易》,響應父親的呼籲,一生平民,自號遁石翁。王與準之子王世傑,人稱槐裏子,卻入朝當上了太學生。王世傑的兒子就是王倫。
王倫字天敘。他特別喜歡竹子,在自己家的屋前屋後都種滿了這種植物。這還不算完,他還給自己起了個“竹軒翁”的號,似乎隻要有一間竹屋,能給他遮風擋雨,他就別無他求了;有一張竹床,能讓他躺下休息,他就心滿意足了;有一輛竹車,能載著他遊曆四方,他這一生就無怨無悔了。
竹子在漢語中有著特殊的意境,象征著讀書人超脫的性格,清高的風骨。王倫也希望自己和王家後代,在大明王朝這麼一個認錢不認人的汙濁社會中,能保持自己的節操,也能像竹子一樣品行端正。
王老爺子最大的遺憾是自己未能考取功名。在那個科舉取仕的時代,一個讀書人沒有功名,就如同今天一個歌手開不了演唱會,一個球員進不了國家隊,一個教授出不了論文集,一個美女買不起愛馬仕,都是很沒麵子的事情。因此,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栽培自己的寶貝兒子身上,希望王華能夠承擔起光宗耀祖的使命。
王華當然要努力,他不但要自己中進士,還要教育好兒子。他牽著小守仁的手來到書房,想讓寶貝兒子見識一下自己優越的學習環境。
王華讓兒子坐下來,順手操起了一本《孟子》,衝著兒子微微一笑:“孩子啊,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突然,他笑不出來了,雙眼直勾勾地盯著兒子。他的表情越來越吃驚,神色越來越緊張,最後,幹脆一下子坐在了凳子上!
小守仁卻還搖頭晃腦,站在那裏念個不停:“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天哪,這小子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輕鬆地背出來了,而且一點錯都沒有。別人都是學而知之,我兒子是生而知之,太邪性了。莫非,這孩子真是文曲星附體?
這也太可怕了吧,王華想到這裏,額頭上的汗都流下來了。他穩定了一下情緒,嚴肅地問:“你怎麼會背這個,誰教你的?”
“稟報父親,爺爺以前讀書時,孩兒聽過幾遍,故而就全記下來了。”
嗬嗬,不能開口說話不代表聽不見,聽得見的人不一定能背得下來,能背下來的不一定能背全對,但我的孩子做到了,我的孩子可不簡單。
王華撫著孩子的腦門,很快樂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