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讀一則趙樸初先生寫的一首《寬心謠》,讀來發人深省: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領取養老錢,多也喜歡,少也喜歡。
少葷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
新舊衣服不挑揀,好也禦寒,賴也禦寒。
常與知己聊聊天,古也談談,今也談談。
內孫外孫同樣看,兒也心歡,女也心歡。
全家老少互慰勉,貧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勞勤鍛煉,忙也樂觀,閑也樂觀。
心寬體健養天年,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這首歌謠對生活中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事、貧與富、愁與歡、對吃穿、對晚輩等,都作了樸實而深刻的闡釋。《寬心謠》字麵上是寫給老年人的,而實際上也是寫給社會上每一個人的,作為一個渺小的個體,我們需要以平常心來善待自己。《寬心謠》不僅能使人多一份寬心,少一份浮躁;多一些喜悅,少一些煩惱;還能使人們的心靈受到淨化,胸懷博大。反觀人生,我們活在世上不就是為了活得快樂幸福嗎?盡管生活也少不了煩惱,沒有煩惱,快樂也就失去了意義。有些人覺得煩惱、不爽、憤憤不平,是因為他們的心量不夠大,需要我們修煉自己的心胸。
著名童話大師安徒生有一篇童話,叫《老頭子做的事總是不會錯的》,故事大致如下:
有一對清貧的老夫婦住在鄉村裏。有一天,他們想把家中唯一的一匹馬拉到集市上換點更有用的東西。老頭子牽著馬來到集市上,他先與人換得一頭母牛,又用母牛換了一隻羊,再用羊換來一隻肥鵝,又把鵝換了母雞,最後用母雞換了一口袋爛蘋果。在每一次交換中,他都想給老伴一個驚喜。
當他扛著大袋子來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時,遇上了兩個英國人。閑聊中他談了自己趕集的經過,兩個英國人聽後哈哈大笑,說他回去準得挨老婆子一頓胖揍。老頭子堅稱絕對不會,而且他敢打賭,自己的老太婆會喜笑顏開。兩個英國人就用一袋金幣和老頭打賭,說如果他回家不受老伴任何責怪,金幣就歸他。於是三人一起來到老頭子家中。
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非常高興,跑過來擁抱他。老頭子毫不隱瞞,將換東西的過程一一講來。老太婆興奮地聽著,每聽到老頭子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時,她都充滿了對老頭子的欽佩,十分激動地予以肯定:
“哦,我們有牛奶喝了!”
“羊奶同樣好喝,還可以剪羊毛織羊毛襪子!”
“哦,我們可以在冬至那天吃烤鵝了!”
“哦,我們有雞蛋吃了,或者養一群小雞。”
最後,聽到老頭子背回了一袋子已經開始腐爛的蘋果時,她同樣不慍不惱,大聲說:“我們今晚就可以吃到蘋果餡餅了!”
英國人就這樣輸掉了一袋金幣。
童話畢竟是童話,現實生活中誰要是攤上這麼一個傻冒兒的老公,不瘋掉,也得氣個半死。但生氣有什麼用?你的傻冒兒老公已經把駿馬換成了爛蘋果,對著一堆爛蘋果生氣,是絲毫改變不了現實的。最重要的一點,你要明白他是為了給你一個驚喜,盡管這個驚喜實在讓你吃驚。他的美好的動機是無價的。全世界所有的駿馬也抵不上一顆為你的心。你應該理解,應該重動機,輕結果,然後找個恰當的機會巧妙地告訴老公——下次可別這麼幹了,我受不了這樣的刺激!否則的話,老公給你一個“驚喜”,你卻給他一頓臭罵,接下來肯定是一場戰爭。戰爭多了,指不定鹿死誰手。
不容忽略的是,追根溯源,問題是出在了老頭子身上。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寬容,隻靠一部分人的寬容,世界是和諧不了的。寬容和忍耐一樣,都是有限度的。包括那個說老頭子什麼都是對的老婆子,她也未必哪裏都對。她隻是善於從不幸中尋找有幸,善於發現或者說給予別人閃光點而已。讓別人都閃光,你的生活就是星光大道,光明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