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12.時時警戒自己,要學會製怒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人生活在充滿矛盾的世界裏,誰都遇到過生氣別扭、令人發怒的事。但我們都要學會製怒,也即不生氣。因為人一憤怒,就會短路,學識、修養、經驗、見識、智慧、理性,統統都會在一瞬間蕩然無存,多麼粗暴、多麼無恥的事兒都幹得出來。隻有製住怒氣,理性、人性和幸福,才會回歸。

美國陸軍四星上將喬治·巴頓號稱“鐵膽將軍”,他脾氣火暴,嫉“懦”如仇,訓斥部下時極為粗魯、野蠻,有些媒體甚至直接稱他為“美軍中的匪徒”。

1943年7月,巴頓擔任美國第7集團軍司令,在英國人亞曆山大將軍的指揮下,配合蒙哥馬利將軍的第8集團軍在意大利西西裏島登陸。一天,他來到後線醫院看望傷員。

巴頓來到一位病號前麵,問他:“你有什麼要求?”

“我要回國。”病號小聲回答。

“為什麼?”巴頓又問。

“我的神經不好。”病號回答。

巴頓沒有聽清:“你說什麼?”

“我的神經不好,我聽不得炮聲。”病號適當提高了聲音。

這下可惹惱了巴頓,他大吼道:“去你媽的神經!你是個膽小鬼!你真是個混蛋!”

罵完後,巴頓並不解氣,他上去給了病號一個耳光,看到病號流淚,他再次大吼,“不許你這個混蛋哭泣!我不允許一個膽小鬼在我們這些勇敢的戰士麵前哭泣!”

病號受到侮辱,哭聲更大了。巴頓的怒火也更大,他再次上前給了病號一耳光,還把病號的帽子丟到門外,並大聲地對醫護人員說:“你們以後不能接收這些混蛋,他們一點問題都沒有,我不允許這些沒有男子漢氣概的混蛋在醫院內占位置。”

說完,他再次對病號吼道:“你必須到前線去!你可能被打死,但是你必須去!如果你不去,我就命令行刑隊把你斃了!說實在的,我本該現在就親手斃了你!”

結果,這件事情很快被媒體公開,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很多士兵的母親要求立即撤換巴頓,某人權組織還要求將巴頓送上軍事法庭。盡管後來美國軍方和政界千方百計為巴頓開脫,力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此事最終影響了巴頓的“前途”——1945年,對德戰爭剛剛結束,巴頓便因脾氣暴躁、作風浮躁、輕率,以及政治上的偏見被撤職。

將軍訓斥士兵,在各國軍隊中屢見不鮮,唯有巴頓因為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行為過激引起了全國民眾的強烈反對,為其日後撤職埋下了伏筆,可見無論在任何場合,做任何事情,我們都應該冷靜、沉重,把握好分寸。隻知道發泄自己的怒火,就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不會憤怒的人是庸人,隻會憤怒的人是蠢人,隻有能夠控製自己的情緒、做到盡量不發怒的人,才是聰明人。

中國曆史上善於製怒的人不在少數,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性格也比較急躁,有容易動怒的毛病,且往往因為發怒影響了人際關係,給自己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他無論到任何地方,總是將“製怒”二字懸於牆上,時時警戒自己。

怎樣製怒,長期以來擺在了每一個人的麵前。專門研究怒氣問題的美國心理學家查理斯·斯皮爾伯格教授認為,怒氣是一種強度各異的情緒狀態,從輕微生氣到暴怒、狂怒。憤怒與其他情緒一樣,伴著心理和生理的兩方麵變化。當你生氣時會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能量激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水平都會升高。

怒氣可以由內而外,也可以單純源於外因而產生。比如對一個特定的人(例如愛嚼舌頭的同事或狂妄無知的上司)、特定的事件(意外堵車或航班取消)不爽,擔憂個人問題或自己苦悶壞了也會導致憤怒。一些傷害性或者刺激性事件的記憶同樣也能觸發憤怒的情緒。

憤怒是對外界威脅的一種自然反應,可以讓我們在受到攻擊時進行反抗並保護自己。所以,從這方麵來說適當的怒氣對於生存是必需的。但另一方麵,我們不能對每一個激怒自己的人進行人身攻擊,法律、社會道德和常識也影響和規範怒氣發泄的尺度。

發泄、抑製和冷靜是其中三種最主要的方法,而不卑不亢地表達出自己憤怒的感覺才是最健康的發泄方式。你必須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怎麼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得到滿足。自信但不具攻擊性地表達怒氣不是給他人施壓,咄咄逼人,而應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怒氣也可以被暫時抑製,然後改變或轉換成其他的東西。你可以把持住瞬間憤怒的情緒,停止思考,並把注意力轉換到一些積極的事物上。這雖然是期望把憤怒壓製住並轉換成更有建設性的行為,但也存在潛在危險。如果怒氣不能轉換為外在的發泄,怒氣就可能向內轉向自己,引起精神過度緊張,高血壓或抑鬱症。

此外,餘怒還會引起其他問題,比如引發病態的表達方式,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攻擊行為,直接向人們報複,卻不說明原因,也不是正麵應對,或是憤世嫉俗和形成充滿敵意的人格。那些經常看不起別人,經常指責並發表厭世言論的人就是這類。

達爾文說過:“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憤怒是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蘇東坡也有一句話:“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誌甚遠也。”兩位名人的話很值得一些這個動不動就發怒的人深思。

生活中,不善於“製怒”的人常常會因為不考慮時間、場合、對象,胡亂地發泄憤怒而給自己惹來不少麻煩,輕則得罪同事、家人,重則導致丟飯碗、離婚等不良後果。

那麼,怎樣消除怒氣呢?把怒氣轉移是個不錯的方法。轉移憤怒情緒的心理,在生活中很常見,有一個幽默故事深刻地說明了這一點:

一個在公司受盡委屈的先生,為了飯碗,他不敢與老板頂撞,於是把一肚子的窩囊氣全往妻子身上撒,妻子將這股怨氣轉移到孩子身上,孩子挨了母親的罵,跑去踢狗,莫明其妙挨了一腳的狗窩著一肚子的火,跑到路上去咬了行人一口,而那個行人卻正是給先生氣受的公司老板。

許多時候人們覺得跟直接產生矛盾的人溝通有困難,於是就采取別的渠道泄憤,但真正正確的做法,是在產生憤怒的地方解決憤怒,盡量找機會溫和地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嘗試後,我們往往會發現,其實很多憤怒正是溝通不暢導致的。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