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靜心靜心
馬銀春

第三章 靜心是一部書

1.跟自然談談,跟自己談談

說起中國文化,人們必稱“源遠流長”,那麼,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究竟在哪裏、是什麼?很多人認為是《周易》。盡管時至今日,仍有人認為,《周易》不過是本卜筮之書,是迷信,是糟粕,其實這是無視《周易》產生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所致。文化是一個非常寬泛的詞語,在文字都還沒有產生的上古時代,算卦就是一種文化。更何況占測隻是《周易》的一大功能,它其實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政治、科學、文學、農學、社會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古往今來,隻要能讀懂《周易》者,無論從事的是哪一行業,都能從中汲取到智慧的力量。

說《周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主要是因為它是中國哲學的源頭。哲學是什麼?說簡單點就是指導人生的學問。而《周易》的核心哲學命題,便是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天人合一”思想,說白了就是現代人常說的“人與自然、人與世界、人與社會的和諧”。

如何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舉《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睽卦為例:

睽卦六十四卦的第38卦,其卦辭是:“此卦占來運氣歹,如同太公做買賣,販豬牛快販羊遲,豬羊齊販斷了宰。”其中的細節不必深究,但我們都知道,太公也就是薑子牙,未得周文王重用前是個很落魄的人,做什麼買賣都賠本,所以總體來說,睽卦表示人生的不順。不過稍通易理的人都知道,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如同薑子牙的人生一樣,並非不可逆轉。就拿薑子牙來說吧,他之所以做買賣不順利,主要還在於他根本就不是做買賣的料,或者說誌不在此。把任何一個人放在並不適合他的崗位上,他都不可能太順利。當然,人生的有些不順是自己造成的,也有一些不順是命運造成的。還說薑子牙,他之所以去做買賣,在於他的政治才能在荒淫的商紂王那裏得不到認可。然而命運同樣是可逆的,於是,薑子牙去了西周,並順利地當上了周部落的二把手。所以一個人遭遇不順時,完全不必自怨自艾,這時候最需要的是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我到底是努力不夠,還是定位不準,或者說隻是因為沒有遇到合適的人?

想明白了這些問題,還用得著算卦嗎?事實上,我有時候認為,周易六十四卦不外乎一個古代版的《人生指導手冊》,它把人生可能遭遇的種種具體情況大致一網打盡。當你遇到乾卦的局麵時,就按乾卦的指導方法去行事;當你處在坤卦的境地時,你就去查查坤卦的“備注”……可惜的是,很多人遇事尤其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往往心煩意亂,靜不下心來,從而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的處境究竟如何。

我們接著聊睽卦。前麵說過,失意是可以逆轉的,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的失意難以逆轉呢?是努力不夠嗎?未必。如睽卦的六三爻辭說:“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這個場景用白話文講大意就是說:

一個地位卑微的漢子(古時的奴隸或平民)趕著一輛牛車,走上了岔路口,漢子趕緊跳下車,想叫牛朝後退幾步,但他不吆喝牛,而是用雙手扳住車子向後拖。而牛沒聽到往後退的命令,仍拚命朝前走。於是,一個向後拖,一個朝前走,就在大路上頂起牛來……

毫無疑問,這不是牛的錯誤。牛不喝水不能強按頭。爻辭中的漢子是不懂駕車之道,空費了不少蠻力,生活中的很多人則是不懂得駕馭生活,不懂得因勢利導,把本來輕而易舉的事情搞得越來越費勁,回頭還要像那個跟牛較勁、跟牛生氣的漢子一樣,與世界較勁,罵老天不公,跟生活生氣,看自己不順眼。

六十四卦中的第48卦井卦的一個卦象也頗值得人們深思:村子裏有一眼井,井水又清又甜。村民們每天來來往往到井上汲水,卻不知道愛護。時間一長,井水中的泉眼被沉澱的泥沙堵塞住了。人們打不了水,圍在井邊吵吵嚷嚷,卻不想辦法去淘井,有人反而氣急敗壞地把汲水用的瓶子都砸了……

很多人經常有意無意地扮演“汲水人”的角色。麵對“井裏沒水了”的問題,他們不是想辦法淘井,而是犯起了牛脾氣,氣急敗壞地摔了瓶子!這樣做能嚇得了井嗎?井是沒有思想感情的,時間長了不淘,必然會被泥沙堵塞,這是自然規律,摔再多的瓶子也無濟於事。想喝水,及早把井淘清是唯一的辦法。

生活中免不了問題,這很正常。有問題,就解決問題;隻有當問題解決不了時,解決不好時,才是問題。

遇到問題,首先要冷靜地看待它,研究它的來龍去脈。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社會上的一人一事,都有其基本規律、屬性和訴求,研究透了,事情多半也就解決了。對於那些遇事衝動的人,首先要研究的不是這些,而是自己:問問自己,為什麼這麼愛生氣?生氣是有助於改變狀況,還是會讓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這個問題到底有多難?解決不了又對我的生活有多大的影響?我自己到底能不能解決?我要不要請別人幫忙?等等。回答完這些問題,大多數人都能從理智的邊緣走回來,即使暫時找不到解決辦法,但總不至於人為添亂,讓問題惡化。

有些問題處理不好,是智力和經驗的問題。有些問題處理不好,比如前麵講到的兩個卦象,則是因為當事人缺乏一種處理問題所必須的良好心態。當然,有些問題並不是心態好就能解決的。所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其實是把人類從自然的從屬地位提高到了與自然平起平坐的地位。而實際上,我們僅僅是自然的一員。“天若有情天亦老”,很多自然規律是我們無能為力的,很多既成事實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麵對這些,人要學會適應,學會妥協;而不妥協,又恰恰是很多人愛犯的最大毛病。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