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聽歌,聽出個小規律:許多歌,唱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也很給力,但仔細一琢磨歌詞,卻不是那麼回事兒。用新近出爐的流行語來說,就是“毀三觀”。比如這首:“傷不起,真的傷不起……”不管原創者的初衷是積極還是消極,至少伴隨著這首歌的走紅,生活中或調侃或抱怨自己這個“傷不起”那個也“傷不起”的人逐漸多起來。調侃者自不必提,抱怨者亦沒有意義。因為人隻要活著,就得受傷。但受傷不是世界末日,受傷了,生活還得繼續。多苦、多累、多傷、多痛,都得“硬起頭皮”傷得起。
由於不太認同這首歌的“中心思想”,因此我們幹脆省略掉歌詞,直奔主題。
哲學家說:不受挫折,除非夭折。在受傷方麵,老天總算公平了一回。然而這個世界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不公平的,具體到受傷也不例外。我小時候有兩個同學,甲同學走到哪裏都是人們取笑、捉弄的對象,這倒不是因為他可笑,而僅僅是因為他家裏窮,窮到了全村倒數第一、誰都可以隨便踹一腳的地步;而乙同學走到哪兒都像個黑社會老大,不僅同齡人前呼後擁,連一些比他大的孩子也聽他的,這也並不是因為他長得有多偉岸,抑或練過什麼傳男不傳女的武功,而僅僅是因為他爸是村裏的治保主任兼唯一一家小賣部的老板。因為家裏相對有錢,老爸又是幹部,從孩子階段,同學們就不自覺地圍著他轉,有些人直到今天還在圍著他轉,雖說不上唯命是從,畢恭畢敬,但總給人一種電視劇中自稱“雜家”那類人的感覺。
以往,我特別瞧不起這類人。直到最近,我才發現我錯了。人家不是勢利,人家那叫“尊重財富”,“敬重領導”!如果有誰受了傷,那絕不是財富和領導的錯。
身處社會底層,尤其是在隻講人治、不講法治的封建年代,受傷簡直就是注定的。古人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恐怕就有這方麵的考慮。當然,即使是在法律製度日益健全的今天,大多數人也不願意默默無聞一輩子,這是趨利避害的人性所決定的,也未嘗不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然而向上的過程,同樣是一個不斷受傷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一個人的成功,幾乎與他的受傷次數成正比。比如,一個從沒想過考研的人,“考砸了”的傷肯定與他無緣;再比如,一個人不曾創業的人,哪來的創業失敗?靜下心來想想,失敗還真的是成功之母。
這個世界上不乏幸運兒,有些人一生下來就眾星捧月,仆從成群,有些人剛剛畢業就在家族企業中做了高管,或者被“安插”進一些別人擠破腦袋也擠不進去的單位、部門。而在持續勁爆的娛樂圈,這種情況更加普遍。有些人,演了好多年戲都還演得亂七八糟,但父母給了他一副好臉蛋,很多粉絲就迷這個,我們不服氣也不行。當然,我們不能隻看這一個方麵,西方人說,上帝關閉了一扇門,必會為你留一扇窗。世界總體來說還是公平的,千錘百煉的精英、白手起家的富翁、不拚臉蛋拚演技的明星以及各行各業屢敗屢戰又屢戰屢敗直至最終戰勝了命運的成功人士,古今中外都不鮮見。而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傷得起。
以娛樂圈為例,有這麼一個演員,如今星光熠熠、萬眾矚目,很多娛樂圈中人都想借他上位,但出道之初,他卻怎麼也不紅。他還是個典型的硬漢型演員,他塑造過的英雄形象至少有幾十個,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大英雄當年落魄時也曾幾度落淚。比如有一次,他想方設法請到著名武俠小說大師古龍先生喝酒,求古龍寫個劇本給自己。沒想到他左一杯、右一杯地敬了“古大俠”半天,“古大俠”卻喝高了,酒後吐真言道:“我怎麼會給你寫劇本呢?我要寫也得找個好看點兒的……”話沒說完,他已跑進洗手間,抱著同事哭得淚流滿麵。後來,他在《藝術人生》中說,這件事讓他耿耿於懷很多年,但他並沒有生氣,相反還要感謝那些傷害過他的人。因為不是他們的話,他不會努力,更不會有今天。他,就是我們熟知的成龍。
成龍的經曆告訴我們,受傷總是難免的,我們不能怕受傷,就不去追求,不去奮鬥,不去爭取。但他的經曆又不僅僅告訴我們這些。那就是越是受傷的時候,越是需要靜心的時候;不要用生氣和憤怒代替理智,人隻有超越傷痛,才能超越自我,不然,隻會在日後傷得更重,甚至於連受傷的機會都沒有了。
一個人應該明白,隻要他心裏夠寧靜,那麼世上就沒有所謂的風波;隻要他自己不傷害自己,那麼命運和生活際遇便傷不了他。有些人總覺得自己很受傷,往往並不是因為傷害本身有多嚴重,而是一種自憐、自惜以及難以自製的憤怒。即使隻是一點小摩擦,一句無心之言,他們也有本事把它塑造成巨大的傷疤,時刻提醒自己“某某是我的仇人,今生不共戴天”之類。可以說,他們的傷並不完全是別人造成的,他們自己也是幫凶。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也不乏能把傷痛暫時拋之腦後、苦中作樂的人,卻鮮有能客觀看待傷痛,並以傷痛為原料,最終把傷痛釀造成甜蜜的人。傷痛是一種化了妝的祝福,但隻有腳步足夠堅定、心兒足夠寧靜的人,才能最終把祝福變成現實。否則,它就談不上祝福,而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