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 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而我隻願/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上麵兩首詩,你感覺如何?
相信每一個不太狂的讀者看過後都會心生敬意。事實上,它們都出自名家之手。前者是海子,後者是顧城。
遺憾的是,他們都已成為曆史:1989 年,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1994 年,顧城在新西蘭家中吊頸身亡。
更令人遺憾的是,他們既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1987 年,女詩人蝌蚪用一把手術刀割斷了自己的生命;1990 年,詩人方向服毒自盡;1991 年,詩人戈麥沉水自殺;1996年,著名詩人徐遲跳樓身亡;2007年,先鋒詩人餘地用一把菜刀自割喉嚨……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先生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他當年也是個“未遂詩人”:“我們班當時非常活躍,光詩人就出了好幾個。後來挺有名的一個詩人叫西川,真名叫劉軍,就是我們班的……我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得了一場重病,這個病叫做侵潤性肺結核。當時我就暈了,因為當時我正在讀《紅樓夢》,正好讀到林黛玉因為肺結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我還以為我的生命愛從此結束了,後來北大醫院的醫生告訴我現在這種病能夠治好,但是需要在醫院裏住一年。我在醫院裏住了一年,苦悶了一年,讀了很多書,也寫了600多首詩歌,可惜一首詩歌都沒有出版過。從此以後我就跟寫詩結上了緣,但是我這個人有豐富的情感,沒有優美的文筆,所以終於沒有成為詩人。後來我感到非常的慶幸,因為我發現真正成為詩人的人後來都出事了。我們跟當時還不太出名的詩人海子在一起寫過詩。後來他寫過一首優美的詩歌,叫做《麵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們每一個同學大概都能背。後來當我聽說他臥軌自殺的時候,號啕大哭了整整一天。從此以後,我放下筆,再也不寫詩了。”
自殺並不是詩人的專利,翻翻曆史,隨便哪朝哪代都有幾個非正常死亡的文人:屈原、盧照鄰、徐渭、陳天華、王國維、三毛……據說,大詩人李白也是投湖撈月亮而死的,場景雖然浪漫,但終究還是自殺。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些才華橫溢的大詩人、大學者、大才子,尤其是其中有一些還一再地在作品中鼓舞、激勵世人熱愛生命、好好活著的人,其離開人間的方式如此的悲涼呢?
解釋太多,原因太多,但真正讓人信服的解釋至今一個也沒有,也許永遠也不會有。不過有一點是公認的,這些詩人臨死前都是比較失意的。但話說回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誰不失意?看來,最終的原因還是脆弱。
俞敏洪曾經說:“我比較不具備詩人的氣質,因為詩人必須要從絕望中找不到希望,要死要活那種。為什麼我做不了詩人,那是因為任何事情到最後,我總相信會有柳暗花明的時候。”
很明顯,俞敏洪是在開玩笑。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古往今來,文壇中因為失意而自殺的詩人、文人雖不少,但絕大多數還是敢於和生活戰鬥的強者。司馬遷受腐刑而著《史記》,陶淵明仕途失意遂開隱逸詩風,杜甫顛沛流離乃成詩聖,曹雪芹、蒲鬆齡一生困頓遂成傳世名著……有道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詩人也好,文人也罷,較之普通人更需要生活的磨煉、命運的洗禮,才能達到思想上的深刻、靈魂上的巔峰。“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這是貧窮、是困頓、是失意,但也蘊藉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詩意。“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孤獨、是寂寞、是失意,但也吟出了一派曆經千年而不朽的月光和杯中情懷。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有得意,就有失意。但無論順境逆境,都要心情平靜,即使失意了,也要有詩意!否則,詩就是自欺欺人、無病呻吟和毒品!我曾經想向一位詩壇前輩學詩,他卻說:“別學,詩人都是病人!”當然這隻是一個玩笑,人分堅強、軟弱兩種,詞分豪放、婉約兩派,詩人亦從本質上分為積極、消極兩類。在此附上一段經典勵誌詩,獻給每一個暫時失意的朋友:
相信未來
食指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
當灰燼的餘煙歎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淒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