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靜心靜心
馬銀春

第一章 靜心是一首詩

1.無論如何,不管怎樣

無論如何

人們往往不理智,缺乏邏輯性並以自我為中心;

原諒他們吧,無論如何。

如果你善良,人們會指責你懷有自私和不良動機;

仍舊善良吧,無論如何。

如果你成功了,你會贏得一些假朋友和一些真敵人;

還是去成功吧,無論如何。

如果你誠實和坦率,人們會欺騙你;

仍然誠實和坦率吧,無論如何。

你花數年時間所營造的,有人會在一夜之間將其摧毀;

繼續營造吧,無論如何。

如果你找到了安寧和幸福,他們會嫉妒你;

依舊歡樂吧,無論如何。

你今天做的好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

仍然去做好事吧,無論如何。

你將你擁有的最好的東西貢獻給世界,再多也不夠;

繼續將最好的奉獻給世界吧,無論如何。

你瞧,歸根到底,這是你和上帝之間的事;

而絕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無論如何。

上麵這首小詩的作者,是享譽世界的特蕾莎修女。之所以沒有選我們這個詩歌王國中的任何一位大詩人,而是選擇一位外國業餘詩人的作品,作為我們的開篇之作,在於我始終認為,詩人也好,作家也罷,有時候寫出偉大的作品,相對來說或許並不太難,隻要有才華、肯努力,就可以做到。真正難得的,是在現實生活中踐行自己的作品。而特蕾莎修女正是極少數做到這一點的人。

我們總是說,要詩意的棲居,詩意的生活,殊不知,所謂詩人,乃是放大人間的幸福與痛苦的人。所以詩意,有時候意味著苦澀。不過沒必要一聽到“苦”字就皺眉頭。膽汁苦不苦?沒有它人體就運轉不下去。良藥雖苦,卻能把人從疾病的苦痛中解救出來。而特蕾莎修女一輩子所從事的事情,就是從苦中挖掘甜,然後毫無保留地賜予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特蕾莎修女,又稱德蘭修女,於1910年出生於阿爾巴尼亞,她一生扶貧濟困,先後在印度和其他國家創辦了五十餘所學校、醫院、濟貧所、青年中心和孤兒院;曾獲得印度尼赫魯獎金、美國約瑟夫·肯尼迪基金會獎金和羅馬教皇約翰二十三世和平獎金,並於1979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這首詩,折射出的即是她那高尚的人格、開闊的胸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早在年輕時代,特蕾莎修女在世界上就享有廣泛的知名度。後來,她又建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並逐漸發展至全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然而,伴隨著她的知名度及其在教會中地位的日益提升,其思想、言行及財產等諸多方麵,開始遭受大量評論和非議。如美國作家克裏斯多弗·息金斯在其著作《宣教立場:德蘭修女理論與實踐》中說:“你所知道的德雷莎修女, 不是部分是假的,而是全部都是假的。”

特蕾莎修女假在哪裏呢?該作者指出:

——人們認為,特蕾莎修女把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加爾各答(印度城市),其實不然,特蕾莎修女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梵蒂岡, 或是訪問其他國家,她很少在加爾各答;

——人們認為特蕾莎修女的慈善組織幫助了無數的窮苦人,其實不然,相反,她收到了大量的捐款, 但這些錢卻很少用在窮人身上。至於人們所樂道的她經營的那些孤兒院、 收容所等等,這些機構很多都是她信口開河編出來的,完全不存在;

——人們認為,特蕾莎修女是無私的人道主義者,其實正好相反,她是偏執而且殘酷的基本教義派。她對於“痛苦”有一種不健康的崇拜, 她認為受苦是讓人接近最直接上帝的途徑。因此, 她所經營的“療養院”不是用來治療窮苦的人, 而是讓他們痛苦的死亡的場所。特蕾莎修女的療養院沒有任何現代化的醫療設備,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沒有受過醫療訓練的修女, 她們使用沒有消毒的針筒, 不使用任何止痛藥, 也不打算治好任何人。由於修女禁止使用止痛藥, 許多病人都是在最痛苦的情況下死亡的。德雷莎修女唯一在乎的事, 是傳教……

心存善念,助人為樂,無論古今中外,都是毫無疑問的美好品質。不過有些時候,助人也往往惹上一堆麻煩,特蕾莎修女就是如此。國內的袁厲害、陳光標等慈善人士亦如此。我們不能簡單指責那些質疑者就一定不對,一定居心險惡。在一定程度上,我也相信“世上並無絕對無私者”這句話。然而,當特蕾莎修女在幫助窮人、病人、孤兒、無家可歸者時,那位美國作家又在做什麼呢?對於國人的質疑陳光標等慈善人士,已故的季羨林老先生曾經說過一段中肯的話:“慈善可以是很高的層次,無私奉獻,也可以有利己的目的,比如圖個好名聲,或者避稅,或者領導號召不得不響應;為慈善付出的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時間、精神,層次很多,幅度很大,不管在什麼條件下,出於什麼動機,隻要他參與了,他就開始了他的道德積累。所以我主張慈善不要問動機。”

而特蕾莎修女的回答則是這首小詩。正像她在詩中所說的,“如果你善良,人們會指責你懷有自私和不良動機;仍舊善良吧,無論如何。你今天做的好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仍然去做好事吧,無論如何”,因為“這是你和上帝之間的事,而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所謂“名滿天下,謗亦隨之”,一個人不可能讓全世界滿意,世上總有人以聒噪為能事,無論你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都不可能讓那些沒素質的人說出有素質的話。但是沒關係,隻要你的心足夠安靜,隻要你的腳還堅定地踏在自己認定的路上,你的耳朵就會自動屏蔽閑言碎語。當然,把它們當作一種反麵激勵也未嘗不可。

最後要說的是,這首詩的作用並不僅限於此,實際上它還道出了一個極富詩人個性的處世精神:無論如何,不管怎樣,做你想做的,做你該做的,別理那些聒噪的,少聽那些無聊的。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