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是中國著名古都,素有“九朝古都”之稱,是中華民族曆史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洛陽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曆史上曾在此發生大戰20餘起。
1948年2月中旬,陳賡司令員報請中央軍委批準組織洛陽戰役的計劃,並建議派華野主力一部前來協助。中央軍委於2月下旬批準了他的報告,決定由華東第3、8縱隊及陳賡部第4、9縱隊共同實施:接到中央軍委的命令之後,陳賡司令員立即指揮部隊向襄城一帶集結,等待華野參謀長陳土榘、政治部主任唐亮所率的3、8縱的到來。27日,陳賡又電報中央軍委,建議此次戰役由陳、唐統一指揮,並得到中央軍委批準。3月5日淩晨,陳賡司令員一行到達郟縣南7.5公裏處的大石橋村,會見了華野陳士榘和唐亮,共同商定了作戰方案。
洛陽守敵為國民黨青年軍第206師,師長邱行湘。這支部隊政治上十分反動,部隊裝備也好,但卻缺乏實戰經驗。從總體上看,洛陽為一堅固設防的城市,奪取它將是一場硬仗。特別是洛陽西城,為我軍進取之首要障礙,不拔除“西工” (原國民黨中央軍校洛陽分校)和周公廟這兩個釘子,便無法進行攻城作戰。故首先攻占西關,即為洛陽戰役的關鍵。
陳士渠、唐亮根據陳謝和華野2個集團當時的態勢,作了這樣的部署:華野第3縱隊打北關、東關,相機攻城;第8縱隊於黑石關一帶阻擊鄭州援兵;22旅進抵漯河節節抗擊,遲滯胡璉兵團;第9縱隊在洛陽以西肅清隴海路各城鎮敵地方部隊並作為戰役預備隊;4縱第10旅負責占領周公廟,從西關攻城,第11旅占領“西工”,於南關攻城;第13旅因受地形限製,隻在南關外用1個團的兵力協助第11旅,另1個團則放在靠後的位置。部署停當,部隊即向洛陽開進。
按照預定計劃,3月8日,華野8縱攻占偃師、黑石關;陳謝第9縱隊攻占新安、澠池、切斷洛陽東、西之敵的聯係,並阻敵增援洛陽;9日,華野3縱隊、從城東陳謝4縱的第10、11、13旅從城西、城南對洛陽實施包圍,開始攻占該城外圍陣地。預定11日發起總攻。
10日黃昏發起進攻戰鬥,經一夜拚搏,我軍占領了西關和南關的陣地,但“西工”和周公廟卻未能攻克。陳賡司令員當即向陳士榘、唐亮建議,把發起總攻的時間推遲一天,理由是:“山炮運不到西關,僅靠炸藥攻堅有困難:”當時,陳土榘、唐亮分析:東關和北關攻城是有把握的有這兩路攻進去,敵之防禦體係就可以打亂。鄭州西援之敵已進至黑石關以東,敵胡璉部亦已出動,擔心推遲總攻對我軍不利,遂決定11日黃昏發起總攻的原計劃不變。
陳賡司令員尊重陳土榘、唐亮的統一指揮,當即命令第10、11旅於11日黃昏同時發起攻城及攻“西工”、周公廟戰鬥,命令第13旅37團參加攻南門。他強調:為了統一行動,必須不惜代價,連續進攻,與東關同時登城,否則單獨攻入東關之華野部隊在向縱深發展時會遭受重大傷亡。萬一不能與東關部隊同時登城,也必須積極設法分散敵人的火力,不能讓敵人集中力量反擊東關華野部隊。
11日黃昏,大雨傾盆,總攻發൷後,第10旅和第11旅一麵向背後的周公廟和“西工”出擊,一麵進攻西城門和南城城牆。
周公廟敵人的工事複雜而堅固,這裏是敵人精心構築的以碉堡為主的半永久性環形防禦陣地,是西門的屏障,也是通向西門的門戶。它連同西門堅固的城垣防禦設備,構成了洛陽守敵的防禦強點。我軍排炮首先進行轟擊,把敵人的前沿工事打成一團煙霧,突擊隊的戰士們從煙霧裏飛速爬上敵人的陣地,隻幾分鐘,就全部占領了敵人的新式“袋形工事陣地”。敵人正準備突圍,我軍開始了第二次攻擊,毀滅性的炮火把周公廟的圍牆、碉堡炸得稀爛。10旅29團11連7班7個戰士,分成兩個組交替掩護,連續攻下4個敵碉堡,俘敵62人,該班無一傷亡。在各部隊勇猛攻擊下,經1個多小時的激戰,將守敵全殲,敵人吹噓為“不可攻破的要塞”陣地全部被攻占。肅清西關守敵後,10旅又向西門之敵發起了進攻。要攻進西門,必須通過敵人用拒馬暗碉堵塞著的一道長橋。11日夜間,29團1營曾兩次試圖偷過橋去爆破,均未能成功。
12日,10旅決心強攻西門,命令28團對西門實施主要突擊,29團和30團在西門兩側助攻,28團以2營為突擊營,5連為第1突擊連。12日13時,我軍發起攻擊,衝鋒號響起來的時候,炮火雖已壓倒敵人的大部分火力,但敵從左右兩側工事射出的槍彈,仍然封鎖著橋頭。李世和和另外2個戰士,首先從隱蔽地裏跑出來,踏著泥濘,向城頭飛奔,直向木馬和鐵絲網撲去。當最後一根鐵絲網被砍斷後,李世和身中一彈,倒在泥濘裏。接著2個工兵衝進前沿,把一大包炸藥按在外城牆被炮彈轟成的缺口裏,一聲巨響,城牆在濃煙中現出一個大缺口。戰鬥英雄李步周率領的突擊隊,便從牆洞中一躍而出,在泥濘裏向橋頭衝去。
這時,敵人集中全部火力企圖封鎖衝鋒的道路,前麵的同誌倒下來,後麵的人便從他身邊跳過去,把一枚枚手榴彈扔上城頭,在攀登炸垮的城牆時,敵人又開始了反撲。前後左右的火網把突擊隊包圍起來,最先衝到城邊的第一排大部負傷倒下,指導員傅立誌身負重傷,副連長李誌華英勇犧牲。這時連長安廷蘭帶著3排突擊隊衝上來了,向甕城扔了一排手榴彈,兩步爬上城牆缺口,然後又爬到甕城上。一麵向裏麵射擊,一麵回擊外壕中的敵人。
據守在第二道城牆上的敵人,以熾烈的火力向突進甕城的2營部隊轟擊,我軍指戰員遭到重大傷亡。這時第二道城門還緊閉著,城樓上的敵人還在頑抗,我軍山炮即向城樓轟擊,第一炮便打中城樓正中,第二炮又打在城樓左麵,把敵人指揮所掀上了天空。殘餘的敵人從最後的據點逃出來,向一個暗孔裏鑽了進去。我軍戰士機智地尾隨敵人從坑道進入城內,並將坑道口附近的敵人消滅,鞏固了突破口,隨後打開了城門,後續部隊相繼突人城內,與敵展開激烈的巷戰。
奪取西工發電廠也經過激烈了戰鬥。9日夜,我第11旅31團3營對發電廠發起了攻擊,一舉突入敵陣,但因未迅速擴大突破口,7、8連突擊部隊擁擠,被敵壓入外壕。次日拂曉,敵外壕內火力點以突然猛烈的火力向我壕內部隊射擊,致使7、8連傷亡較大,3營營長王誌興光榮犧牲。12日10時,該團又令2、4連分由西北、西南角發起攻擊。2、4連突擊排發揚了勇敢戰鬥、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予敵以堅決還擊,但因受地形限製,致使大部分人員傷亡。
團首長全麵分析了兩次攻擊受挫的教訓,組織營、連幹部進行了反複偵察,弄清了敵人陣地構築和外壕內的情況。第三次攻擊開始時,我軍火力組首先對敵陣地進行猛烈轟擊,壓製了敵方側射交叉火力,頓時敵陣地硝煙彌漫,一片火海,打得敵人暈頭轉向,失去了防禦依托。旅工兵排長景全旺帶領3個爆破組,連續爆破,摧毀了外壕內的火力點和障礙物。突擊隊乘爆破的斜坡實施強攻,突破敵人防禦,經2小時戰鬥全殲守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