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規定了完成的指標,比不規定做事效率要高

曾有教育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小學生閱讀一篇課文。不規定時間,結果用了8分鐘全班才完成。第二次,規定5分鐘必須讀完,結果全班同學用不到5分鐘時間都讀完了。

這個實驗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做事情如果事先定一個指標,會有利於這件事情的完成。

讓我們試想,一個人隨興所至地去做事,還是被規定完成指標地去做事,哪一種方式效率更高呢?很多人都會明白,是後一種效率更高,雖然後一種會讓人更不舒服。

但是人就是這樣,天生有一種惰性,如果隨著自己的性子,恐怕人什麼都不想幹呢。我們必須要認識人的這個本性,在做事時,要盡量避免惰性對我們的影響。

怎樣戰勝惰性呢?最好的辦法恐怕就是做事時給自己規定指標。當然我們一般由別人給自己規定指標,有時沒有人規定,最好自己給自己規定一下,否則人就很難避免渾渾噩噩地混日子。

規定任務指標給任務接受者,會造成一個心理壓力,這個心理壓力可以激活你的行動,為了完成這個指標而做出各種努力。這就是“指標定律”。

指標在人生中就是目標。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經過一個正在建築中的工地,問石匠在做什麼,三個石匠各有不同的回答。

第一個石匠回答:“我在養家糊口,掙口飯吃。”

第二個石匠回答:“我在做最捧的石匠工作。”

第三個石匠回答:“我正在蓋一座樓房。”

最後,前兩個石匠做了一輩子的石匠,而第三個石匠則成為一個優秀的建築師。

這個故事中,第三個石匠之所以最後取得比較高的成就,是因為他從一開始就給自己定下了成為建築師的目標。這個目標激勵他去努力實現它。當然有目標不一定都能實現,但沒有目標肯定什麼都實現不了。

美國斯坦福大學做了一項調查——關於目標與人生績效的關係。通過對一群普通人進行了二十五年的跟蹤,發現沒有目標的人處於社會的最底層;目標模糊的人成為藍領;目標明確的人成為白領,屬於專業人士;目標遠大,且把目標寫在紙上的,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人,最後成為社會的頂尖人士、各行各業的領袖。

調查顯示:目標對人生有積極影響而且極端重要。有了目標,就有了努力的依據,就有了人生的動力。

有許多人,就像一艘在大海中失去方向的船,漫無邊際地生活著,不知道未來在那裏,隻是在原地打轉,無奈地揮霍著生命。無聊、空虛的情緒長期占據心靈,自己沒有可以傾注熱情的事情,白白浪費了光陰。一張紙放在太陽底下不會燃燒,但用聚焦鏡把陽光聚在一個點上,紙就會燃燒。人一旦有了目標,生命就開始聚焦。才會在生活中發現新的契機,一步步向理想邁進。

規定指標,也是防止“吃大鍋飯"、“濫竽充數”的最常用手段。在群體中,如果不規定出指標,更容易亂了套,人人都想偷懶耍滑,都指望著別人去幹。所以,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團體,指標都是達成目的的巨大動力。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