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不容易看到自己的錯誤,總覺得自己是好人

如果問許多人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是好人麼?恐怕沒有幾個人說:不是。而且他們是打心眼裏這樣以為的。

生活中的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大多數人都不認為自己是壞人。即使自己有邪惡的行為,他們也會為自己找到借口,或者下意識地把責任推給別人。這就是“自我寬恕定律”。

基督教和佛教都倡導懺悔,就是主張人們去發現自己的過錯,並進行悔改。而在生活中,許多人不僅僅是為了怕承擔責任,而是從心底裏無法發現自己的錯誤和罪過。

比如一個殺人犯殺了許多人,被抓獲後,他對自己的罪行不以為恥,反而覺得是社會待自己不公造成的。他出身貧苦,覺得現實對他很不公正,他是為尋求“公正”而去從事暴力行動的。而且在他的黑社會團夥裏,他是“大哥”,儼然以“英雄”自居,沒有半點罪惡感。

還比如,一個偷竊工廠原材料的小偷說:“我偷的是公家的,又不損害個人!”

一個搶了富翁的搶劫犯說:“他有的是錢,就一定是正道來的嗎,不搶他搶誰?”

看看,連犯罪都有理。這就是極為普遍的自我寬恕定律在作祟。

不僅僅是罪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對自己的錯誤,都有這種心理傾向。

對員工吝嗇的企業家,認為:“家業是我創的,資金是我投的,這年頭工作難找,我不讓你們失業就不錯了。”

打人的說:“誰讓你罵我!”罵人的叫:“誰叫你踩了我的腳還不道歉!”

夫妻之間吵架,也經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覺得自己付出的多,對方太自私。

這是因為人性有個根深蒂固的特點,就是發現別人的錯誤容易,卻不容易看到自己的錯誤。

比如,我們不喜歡被人議論,可是我們自己卻喜歡背後議論人。

我們自己的自私、善妒等品質,我們自己總是認識不到;如果別人對我們這樣,我們卻反應強烈。

當和別人發生衝突,我們很難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審視誰是誰非,而隻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認為和自己有矛盾的人就是壞人,其實人家可能也正是這樣看你的。而我們自己恐怕很難想象自己在別人眼中竟是“壞人”吧!

發現自己的錯誤並予以承認,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漢武帝是個對中國曆史作出過重大貢獻的帝王。然而,在他統治期間,由於發動了一場長達30多年的對外戰爭,給人民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犧牲了無數生命,造成各類矛盾的激化。

這時,桑弘羊上書,請求在西北邊陲輪台擴大屯田5000多頃,以就地解決軍糧,擴大戰爭。武帝深刻地反省自己後,下了一道曆史上著名的“輪台罪己詔”,檢討了自己的過失,並宣布從此在政策上改弦更張,停止戰爭,注意休養生息。

作為—個專製帝王,能夠麵對現實,捫心自責,是比較難得的。

其實宗教中的贖罪精神,是很有積極意義的。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號召我們經常反省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並改正之。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