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褚時健天生不解風情,或許是當時的社會風氣把他培養成了“老古板”。要問他心裏喜歡馬靜芬麼?那當然是肯定的。不過,他又想了很多,自己是農村家庭出身,雙親去世早,俗話說“長兄如父”,他還得帶弟弟妹妹過日子。當時他雖然是幹部,但是收入並不高。馬靜芬的家境那麼好,從小肯定嬌生慣養,能跟著自己吃苦麼?能幫自己照看弟弟妹妹麼?褚時健心中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兩人的背景和經曆完全是天差地別,這讓褚時健產生了一種自卑感。
馬靜芬是一個喜歡情調和大自然的女人,年輕時候她非常喜歡穿裙子,愛紮辮子,辮子上還紮著蝴蝶結,是一個青春可人的女孩子。她喜歡優雅舒適的生活環境,從照片上可以看出來,她是一個非常講究的女孩子,每張照片都被她精心地點綴過。
褚時健雖然被她深深地吸引著,但卻把這份感情埋藏在心裏,沒有表達出來,對於兩人以後能不能走到一起,褚時健不知道,他心裏想著:隨緣吧!
褚時健經常去馬靜芬所在的工作組檢查,見麵以後雖然隻是談工作,但馬靜芬心裏也能感覺到褚時健對她“有點意思”,從沒有談過戀愛的她也在等待著什麼。
褚時健考慮了很久,有一次他在通海的時候找到馬靜芬。當時兩個人是在一間簡陋的辦公室中,室內隻有一張桌子和一張小床。褚時健坐在桌子的一頭,看著對麵的馬靜芬,他感覺到自己的嘴唇有些發幹,於是抿了抿嘴唇。兩個人談完工作後,各自都沉默了一小會兒。
褚時健率先開口對著馬靜芬說:“小馬,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
聰明的馬靜芬早已經意識到他要說什麼,但一時還是有些意外。她的腦子一片空白,以至於褚時健後來說什麼她完全都沒有聽到。
那一天是1951年3月23日,馬靜芬記得很清楚。
半年後,工作隊完成了任務,兩個人的關係也更進了一步,馬靜芬留在了玉溪。確定關係以後,兩個人一起到學校旁邊的山坡上,褚時健對馬靜芬說:“我的家庭條件你也知道,跟我在一起,隻怕你也會跟著吃苦。”
馬靜芬聽了之後說:“苦點兒不怕,隻要跟你在一起,就是我最大的快樂。你到哪兒,我跟到哪兒。”
1955年冬天,褚時健當上了玉溪行署人事科科長,隨後,褚時健和馬靜芬在地委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出身於大戶人家的馬靜芬履行了當初的諾言。她沒有向丈夫要新房,也沒有要任何彩禮。兩人結婚更沒有置辦什麼像樣的家具,隻是將雙方的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吃了些糖果,喝了點茶,大家在一起熱鬧了一番。馬靜芬還唱了一首《紅莓花兒開》,並不善於唱歌的褚時健也被氣氛所感染,唱了一首《漁光曲》,兩人在眾人的祝福中進入了洞房。
兩人結婚以後,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褚時健的事業心很強,婚後並沒有把全部心思放在妻子和家庭上,馬靜芬也發現,婚後的生活並不如之前想象的那樣美好和甜蜜。
婚後的第三天褚時健就沒有回家,這讓馬靜芬很不解,丈夫去哪兒了?為什麼不告訴自己一聲,難道自己在他心目中一點都不重要嗎?馬靜芬忍不住胡思亂想。在她的再三追問下,褚時健才說了五個字:“到峨山出差。”幸好她是一個很強大的女人,很快就適應了這個對工作無比熱情的丈夫。一年後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雖然是個女兒,但取了一個有點中性的名字——褚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