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的革命之旅
求學時光雖然艱苦,但也是褚時健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這段時間雖然短暫,卻是他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這個動亂時代,求學結束的褚時健並沒有繼續學業,而是義無反顧地參加了革命的隊伍,為祖國安定、民族新生進行激烈鬥爭。
第一節革命生涯
褚時健參加了青年團,高喊著“要民主、要自由、不要獨裁”的口號在大街上遊行,鬧學潮,鬧革命。
1947年,褚時健考上了高中,不過當時他受到環境的影響,覺得這個階段並不適合上學,幹脆就沒有去上。
1948年,在得知自己因為參加學生運動被國民黨特務盯上後,褚時健離開了昆明。從此以後,他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褚時健回到了家鄉的祿豐車站小學當老師,這裏是他上小學的地方,大伯也住在這裏,對這裏可謂是再熟悉不過了。和褚時健一起來的還有自己的堂兄褚時仁、堂弟褚時傑以及他的學長、堂兄的好友周兆雄。
除了教學之外,褚時健還是共產黨的秘密情報員。他將國民黨部隊在滇中、滇南的調動情況都如實地記錄下來,一有兵源或者物資的調動,他就如實地將情報送到部隊去。由於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褚時健做事也膽大心細,他每次都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組織給他取了一個響亮的綽號——“黑貓”。
1949年,共產黨地下組織得到了一份情報,由於叛徒的出賣,敵人已經得到了一份祿豐車站一帶的共產黨員的名單,其中就有褚家三兄弟。
褚時健對這件事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春節前的一個晚上,他剛回到家中,周兆雄就急匆匆地來到他家告訴他,國民黨13軍的人馬上就要到了,組織上讓他立刻轉移,和已經先期離開的褚時仁、褚時傑彙合,到西山找部隊去。
褚時健匆匆地告別了母親,從後花園翻牆而出,消失在山林之中。三兄弟一起到了部隊,但並不能常見麵。他最小的弟弟褚時候十八歲時也參加了地下工作,隻是因為年齡比較小,沒有暴露,暫時留在了家中。
褚時健從一個學生成為一名地下工作者,又從一個地下工作者進入了部隊。
當時自救軍的部隊編製並不算完整,一些稱呼也並不規範,自救隊成員多數是一些青年或者是農民,大致來源分為四種:第一種是一直堅持革命鬥爭的老一輩遊擊隊員;第二種是南盤江地區的受苦農民;第三種是投身革命的進步學生;第四種是起義的國民黨士兵和收編的土匪。部隊裏麵可謂是魚龍混雜,素質不同,但是這些人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希望早日推翻舊世界,建立老百姓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褚時健兄弟在這支成分複雜的部隊中顯得很不一般,他們都有文化,參加過學生運動,又有一定的鬥爭經驗,又是農家子弟,能吃苦,不怕苦不怕累。兄弟三人職位各不相同,當時的褚時仁在師範學校讀書時就參加了共產黨,來部隊後被任命為二支隊七連的指導員,褚時健在九連擔任指導員,職位相當於代理排長,褚世傑當時在八連當戰士。
說是主力部隊,實際上自救軍哪有主力部隊,說到底還是遊擊隊,實力無法跟國民黨的正規部隊抗衡。因此部隊的主要訓練戰術也多於遊擊戰術,一直在彌勒、陸良、師宗一帶的大山裏轉戰。
當時在部隊的生活很艱苦,由於是打遊擊戰,並沒有固定的駐地和根據地,基本上隔一段時間就要轉換位置,有些時候一天甚至要連續轉移好幾處。
在夥食上同樣艱苦,自救軍沒有固定的糧食補給,基本上一粒米都吃不到,平常都是吃一些洋芋、刀豆之類的食物,有時候在深山中連飲水都成問題。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有不少人開始發牢騷,有的已經受不了了。
褚時健兄弟並沒有開小差,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他們在軍中紮下了根。部隊要打仗,就要進行各項的整頓和訓練、射擊、排陣等等。對於這些褚時健並不陌生,從小就跟著大人上山打獵的他,用起槍來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在射擊訓練的時候褚時健非常認真和刻苦,光是瞄準就練了半個月。正是這樣的刻苦訓練,褚時健的基本功非常紮實,後來成了連裏的神槍手。從此,除了在水裏的本事,褚時健又多了一項本領。
俗話說“技多不壓身”。在後來被劃為“右派”的日子裏,在哀牢山上,褚時健一槍射殺了兩隻麂子;80歲時在玉溪靶場上較量,現役的團長都敗給了他。
1949年5月,中共中央政府下達命令,將雲南自救軍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二支隊”,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隊序列。這時候,部隊的裝備條件和生活條件開始好轉,連隊裏配發了輕機槍,褚時健終於有了一把屬於自己的步槍。
褚時健在部隊裏的第一把槍是一支79式步槍,這把槍跟著褚時健不知道經過了多少風雨。自從有了這把槍,本就沉穩大膽的褚時健打起仗來更是如魚得水。當時他隻是一名青年團員,團員當指導員是那個特殊時期的產物。部隊當時很需要幹部,而褚時健雖然剛畢業就參加了革命工作,但根本不知道入黨才能提幹,所以他連入黨申請書都沒寫。
褚時健打起仗來勇敢機智,不畏生死,又是團員出身,會做思想工作,為人處世都有模有樣,當時有個姓李的連長就看上了褚時健的能力,向上級提出讓褚時健去當他的指導員。
知道這個消息以後,褚時健經過詢問才知道入黨以後才能當指導員,心中也有些疑惑,自己連共產黨員都不是,當指導員合適麼?
李連長很爽快地告訴他:“你先當著,其他的問題交給我來辦。”從這時起褚時健就成了他們連的指導員,後來開始打仗,大家也都沒有時間管他是不是黨員這回事,褚時健覺得入不入黨也無所謂,隻要專心幹革命,問心無愧就好了。
11月的時候,邊縱13、14團在路南縣圭山區大水塘與國民黨481團打了一仗。褚時健所在的3營擔任警戒任務。雙方嚴陣以待,但誰也不敢貿然行動,連長李國真安排戰士們守在前線,輪流休息。
在整休期間,褚時健還是一有空閑就跟一個勤務兵去村後的小學裏麵打一會籃球放鬆放鬆。有一天中午他剛準備吃飯,不知道從哪裏飛來一發迫擊炮,帶著聲響地落在了他的身邊。勤務兵是一個老兵,反應很快。在場的人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他已飛起一腳將炮彈踢到一旁的土堆裏,隻聽轟隆一聲,土堆飛起,漫天的土伴隨著幹糧彌漫在天空當中。
這一腳可以說是救了在場很多人的性命,本來準備吃飯,現在幹糧都炸飛了,也吃不成了,褚時健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對勤務兵說道:“不吃了,走,上戰場去。”
本來以為前線已經打作一團的褚時健來到才發現,一絲風吹草動都沒有,這讓他有點納悶了。或許是與天俱來的直覺吧,褚時健去陣地後方視察。當時陣地後麵有一條溝,溝裏的水已經幹涸。褚時健到這裏一看,果然不出他所料,溝裏麵有一支齊整的軍隊正徐徐地前進,已經距離陣地不過四五十米。
褚時健心想,如果讓敵人掏了屁股,那他們這一營的人就得全部完蛋。他立刻示意身邊的戰士,掏出身上所有的手榴彈,朝著溝裏甩。
溝裏的敵人本來以為隻要從敵人後方捅進去,直接就能將這一營的人一鍋端了,沒想到忽然傳來幾聲炮聲。接著溝中的幾聲爆炸聲讓他們完全亂了陣腳,眼看已被發現,偷襲不成,敵人隻好灰溜溜地撤走了。
戰鬥結束後,連長聽身邊的戰士講述了整個戰鬥過程,他對褚時健的看法又不一樣了,不由得哈哈笑道:看來自己的眼光還是那麼的毒辣。
對於老連長,褚時健心裏也是十分佩服的,他覺得在這麼艱苦的年代,能夠組建這麼一支部隊非常不簡單。在部隊裏,他跟著老連長學到了很多在學校裏麵學不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