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布衣天子朱元璋布衣天子朱元璋
清風明月

第十一章 戰滁州

話說朱元璋整頓軍紀,將手下兩萬多人日夜苦練成了精銳之師的這番表現,郭子興雖然嘴上沒說,但是看在眼中,喜在心頭,越來越發覺自己這個女婿有才幹,當初沒有挑錯,於是將朱元璋提拔為總管(相當於辦公室主任)。當時在義軍之中,總管的地位其實比萬戶還要高,說他是一人(郭子興)之下、萬人之上也不為過了。

朱元璋本來就不是個循規蹈矩的人,現在手下有兵,就不可能安分守己了。他整天想著如何招兵買馬,擴充勢力。這時,他看上了一個地方,就是滁州。既然喜歡,那就要把他占為己有,於是朱元璋決定帶上人馬攻打滁州。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帶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向滁州進發。那日風和日麗,朱元璋率領大軍走在路上,過了一段時間,發現天色已晚,便下令安營紮寨,這時,有一個人擋住了他的去路,說是想要拜見朱元璋。

朱元璋開始並未在意,瞄了此人一眼,見他相貌平平,隻是隨口問了一句,“請問閣下如何稱呼?”

“在下李善長,字百室,濠州定遠人。”此人平靜地說道。

朱元璋聞言後,肅然起敬,慌忙下馬,對他禮遇有加,還將他留在自己身邊掌管文史書籍(秘書)。因為朱元璋早就聽說這李善長在當地德望很高,看來此人絕對不簡單。

有一天,朱元璋見戰亂四起,不知何時能夠平定天下,心中不免有些迷茫,於是便問李善長:“如今天下大亂,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平定呢?”

李善長回答道:“秦朝末年戰亂四起,漢高祖劉邦本來隻是一個普通百姓,生性豁達大方,知人善任,又不胡亂殺人,五年便成就了帝王的基業。如今元朝綱常已經混亂,國家四分五裂。倘若將軍能夠效法漢高祖,天下就不難平定。”

朱元璋聞言後,頓時覺得眼前一亮,心中有了一盞小小的啟明燈,指引著自己前進的方向,使自己不再迷茫。

從此以後,君臣二人相互勉勵,終於開創了大明王朝,李善長也因此被封為明朝第一功臣。

嘗從容問曰:“四方戰鬥,何時定乎?”對曰:“秦亂,漢高起布衣,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五載成帝業。今元綱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產,距沛不遠。山川王氣,公當受之。法其所為,天下不足定也。”(《明史·李善長傳》)

一聊起明史,許多人會稱讚劉伯溫的神機妙算,也會稱讚朱升的“九字方針”,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馮國用和李善長。當時各地英雄揭竿而起,他們卻在朱元璋剛剛起步的時候,便主動來投,由此可見,這兩人眼光獨到,能夠識別朱元璋乃是個明主,確實令人敬佩!而且馮國用告訴朱元璋,應該先攻取南京,然後以此為根據地,解放全中國。熟悉曆史的朋友們一定知道,後來朱元璋就是按照這個套路取得天下的!可見他確實非同一般!

按照馮國用的策略,要想先拿下南京城,建立根據地,就必須要先打下滁州城。

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因為滁河(塗水,“塗”通“滁”)貫通境內,而得名。自古以來,滁州都是戰略要地,因為它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門戶,隔江與南京主城遙望。又南據長江,東控京杭大運河,是江東的門戶,江淮的第一重鎮。而且此處地勢險要,宋歐陽修曾在《醉翁亭記》中有過“環滁皆山也”的論斷,可見這個地方是個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

朱元璋想要取得南京就必須先取滁州,所以他決定即使付出很大的代價也要攻下滁州,但是結果卻讓他非常意外,攻占滁州雖然談不上易如反掌,卻沒有他想象中那麼艱難。當然之所以如此順利,主要因為朱元璋手下有一員猛將——花雲。

一聊起朱元璋手下的猛將們,看過《大明英烈傳》的朋友一定會說,明朝開國第一猛將是常茂(常遇春的兒子),第二猛將是常遇春。尤其這個常茂力大無窮,手握兵器禹王槊,打起仗來足智多謀,人稱無敵大將雌雄眼。他一輩子縱橫天下,少有對手,戰功赫赫,被封孝義永安王。

我想告訴大家這是演義小說,並非真實的曆史。曆史上的常遇春確實是朱元璋手下罕見的猛將,也有一子叫做常茂,但是武藝和功勞並不突出,與常遇春相差太遠,不過脾氣倒是很大,差點激變十多萬降兵,這些都是後話。

在《大明英烈傳》中並不突出的花雲,其實在真實的曆史中卻是朱元璋手下難得的猛將。

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朱元璋決定攻取滁州,於是帶領幾十名騎兵前行巡視一下情況,再作定奪,花雲也在其中。不過很不走運,幾十號人走著,走著,竟然在路上遭遇了大批賊兵。

朱元璋抬頭一看,隻見黑壓壓的一片,少說也有數千人,而自己身邊才這幾十人,心中暗想:“不好,大軍還在後頭,眼前卻那麼多賊兵,該如何是好?”

朱元璋雖然心中嚇得發毛,但是臉上卻不動聲色,暗中思索對策。

這時,身旁的花雲卻毫不猶豫地拔出寶劍,對著敵軍大叫一聲,便麵無懼色地向敵軍衝殺過去。

幾千賊兵見紅巾軍才這幾十人,心中正暗自高興,琢磨著生擒這些人回去領賞,卻不想對麵這黑臉大漢完全不要命,竟敢一上來就單槍匹馬衝殺過來,嚇得賊將大驚失色,叫道:“這個黑將軍太勇猛了,抵擋不住他的銳氣。”

有道是將是兵的膽,賊將都被花雲嚇破了膽,說了喪氣話,數千賊兵見了,也都嚇得不敢與之對戰,紛紛後退。就這樣,幾千賊兵卻被花雲一人狂追猛打,這到底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麵呢。有花雲做先鋒,朱元璋的大軍輕而易舉地攻下了滁州。

朱元璋打下滁州不久,有一天,士兵進來稟報,說外麵來了三個人,說是您的親戚,想要求見。

朱元璋聞言後,納悶不已,立即迎了出來,發現這三人原來是侄子朱文正、姐夫李貞和外甥李文忠。

這三個人的名字請大家要牢記,因為他們給大明立下了赫赫戰功,尤其這個朱文正是個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他在洪都保衛戰中,坐鎮一座孤城,卻指揮若定,硬是抵禦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連番進攻,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當然這個人性格上有些缺陷,情商不是很高,戰後對朱元璋的封賞不滿,被部下慫恿,竟然私通張士誠,結果被朱元璋軟禁,最後鬱鬱而終,這些都是後話。

李文忠是李貞之子,是曹國長公主(朱元璋的姐姐)所生。此人驍勇善戰,深得朱元璋喜愛,大明建國後,曾多次領兵北伐,戰功赫赫。而且此人品質較高,朱元璋晚年製造胡惟庸案的時候,大肆株連開國功臣們,文武百官不敢諫言,隻有李文忠一人敢三諫明太祖朱元璋,這些也全是後話。

這時,朱元璋帳下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才。文的有馮國用、李善長等人,武的方麵又有徐達、郭英、馮國勝、李文忠等人,可謂人才濟濟一堂,此時,他手下的部隊也不再是當初的烏合之眾,他們早已被訓練成了有紀律有追求的專業軍人。現在朱元璋又拿下了戰略要地滁州,當然不會就此止步,他決定帶領這些兄弟繼續前進,攻打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放眼全天下!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