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氣大傷身”,生氣不僅對人的身體沒有好處,還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甚至因為生氣可能會導致問題的嚴重化。所以,請熄滅心中的怒火,保持一顆冷靜的心。
須知道,火大傷身
“氣大傷身”,這真是句千古不易的真理。無論什麼原因產生的憤怒,都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蓬萊市青年張某,隻因購買的體育彩票號碼與特等獎的號碼相差一位數,而與200多萬元的獎金失之交臂,一氣之下,患了癔病。張某是位老“彩民”。8月18日,第49期體育彩票開獎,特等獎號碼是223918+2,與張某自選的號碼僅一位之差。張某氣得一天沒有吃飯。第二天晚上,張某感到頭暈體乏、惡心想吐,被妻送到駐軍某部衛生隊治療。經檢查,張某係因生氣過度而患上了癔病,需住院治療。
醫學專家們告訴我們。生氣首先傷害的是人身上最重要的心臟。《美國醫學會雜誌》報道,具有仇恨、敵意、易發怒個性的青年,心臟動脈較容易提早硬化,最後導致心臟病。報道說,據一項在1985年起針對374名18歲至30歲男女進行的長期跟蹤研究,發現個性較具敵意、仇恨及易怒的人,其心臟動脈硬化的機率較一般個性的青年高二點五倍。研究人員指出,在生氣或憤怒的時候,人體內所分泌的壓力荷爾蒙會令血壓上升,使血小板凝結在一起,造成血管硬化。研究人員將一些導致罹患心臟病的因素,如吸煙、飲食習慣及運動等剔除,純粹比較不同個性的人對心臟健康影響的差異,令這項研究頗具說服力。我國的中醫學也映證了這一點。正如《內經》所說:“喜怒不節,則傷臟,臟傷則病起。”當人憤怒時,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強,從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所以經常發怒的人易患高血壓、冠心病,而且易使病情加重,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人由於憤怒,也可導致食欲降低,或食而不化。經常如此,可使消化係統的生理功能發生紊亂。
憤怒還可影響人體的腺體分泌。如正在哺乳的母親,由於發怒可使乳汁分泌減少或使其成分發生改變,這對嬰兒是十分不利的。又如人在受了委屈、侮辱而發怒時,淚腺分泌增強,泣不成聲。有的學者做過調查,發現兒童在憤怒時滴淚的占35%,在日常生活中婦女的這種情況更多見。再如,隨著憤怒的程度和時間增加,唾液可由增加而變得枯竭。比如有的人在爭吵開始時唾沫星子飛濺,逐漸就變得口幹舌燥,吵嚷聲隨之也慢慢消失了。此時人的唾液成分多會發生改變,即使是吃平時最喜歡吃的東西也會覺得味道不美。
另外,怒傷肝,人處於氣憤愁悶狀態時,易導致肝氣不暢、肝膽不和、肝部疼痛;怒也傷肺,生氣的人呼吸急促,可引起氣逆、肺脹、氣喘咳嗽;怒傷脾,氣極憂慮,很傷脾胃;經常生氣,可使腎氣不暢,易致閉尿或尿失禁;傷神,生氣時由於心情不能平靜,難以入睡,致使神誌恍惚,無精打采。
有一點不用說,生氣的人樣子是醜陋的。經常生悶氣會讓人顏麵憔悴,皺紋增多,容貌超過實際年齡。
真是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那些老愛生氣的人,可要注意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在你發泄你對生活的不滿的時候,疾病也會找上門來。
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正常的人遇到不痛快的事,都難免要發點脾氣。喜怒哀樂,人之常情,無可非議。但如不適當地控製自己的感情,盛怒之下,容易做出傻事、蠢事,過後連自己都後悔。一件再也平常不過的小事,會活活氣死一個大活人。
我們不由得想起《三國演義》中,魏主曹睿封76歲的王朗為軍師來戰蜀兵的一段情節。本想“隻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而退”的王朗,結果卻被諸葛亮輕搖三寸之舌,給活活氣死。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在惱恨暴怒之下,口吐鮮血而亡的故事更是人人皆知。
在現代生活中,也不乏生氣、盛怒而身亡者。俗話說“一碗飯填不飽肚子,一口氣能把人撐死"。人因怒而死亡的事屢見不鮮。某媒體就報道過一則“為300元生氣生病老漢撥掉針頭拒絕進食竟餓死”的標題新聞。2002年10月5日上午,如皋市的六旬馬老漢因舊病複發,被送至鎮醫院搶救。馬老漢在昏迷中大小便失禁,兒子將臟褲子脫下,順手扔到病房的角落裏。老漢病體恢複後,被兒子接回家中調養。一日,老漢突然向兒子要那條臟褲子,說裏麵有300多元錢。兒子好不容易在醫院垃圾堆裏找到那條褲子,但沒錢。老漢認為這錢被兒子和媳婦偷走了,一氣之下,拔掉手上的針頭,拒絕進食,任憑他人如何勸解也無濟於事,每日隻靠喝點井水維持。10月19日,馬老漢終於被饑餓活活折磨而死。
怒往往由氣而生,氣怒損生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人之所以會被“氣”死,這是因為當人發怒時,會出現心跳過速,特別是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往往會因為發怒而引起心律失常,或是發生心肌梗死而導致殘疾。怒氣猶如人體中的一枚定時炸彈,隨時都可釀成大禍。古人說的“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就是這個道理。
凡事皆有度,發怒也不能例外,特別是人到老年,就更應該注意疏導和理順自己心中的氣流。從人體保健學上看,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製怒”。人老了,生理器官的機能都在減退,血管在硬化,血脂在增高,心臟日趨脆弱,腎上腺素減少,肝功能遠不及青年那樣的康健強盛。而“怒”,是一團噴出的火,是一柄呼嘯出鞘的劍。俗話說“怒不可遏”,“怒從心頭起”,它一突破理智的防線,猶如裂空而出的閃電,燒灼的是以自己生命為代價的健康。
何苦自討煩惱
有那麼一些人,受了點窩囊氣,又不便表白,他們就氣急惱火,用打自己的臉來表示憤怒。總之一句,憤怒使人失去理智,其結果往往是糟糕,甚至糟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古人為了教導我們。留下了一句三字經:“怒思禍”。
2002年11月22日早上7時左右,四川綿陽平政小區居民彭某開車出門時發現路被挖斷。車輛無法通行,遂對正在溝槽上搭建臨時通行鋼橋的施工人員發脾氣,最後竟然一時火起,情緒失控,抱起一塊石頭朝溝槽內砸去。隻見“砰”的一聲,彭某拋出的石頭砸在了主供水管道上,水管當場被砸漏,自來水立即噴湧而出,嚇得溝槽周圍的人四散逃離。半小時後,溝槽就被漏出的自來水淹沒,整個小區的200餘戶居民和小區周圍的數百戶居民瞬間無水可用。由於斷水事故發生在早上,平政小區和周圍的許多居民早餐斷炊,無法洗臉刷牙;而且正值冬天,搶修人員幾乎是在冰冷的泥水裏浸泡著。這個瘋狂的舉動真是害人不淺。
事後,被請進警局的彭某說自己很後悔。
很多人也許沒有經曆過憤怒到極點的體驗,那恰似火山爆發的急劇噴發感,人自身無法阻擋,但他們事後總會後悔。有時候生氣的傷害不僅僅是你自己的身心、你的家庭,你會破壞更多人的生活。當你的生氣破壞與傷害足夠嚴重的時候,我們說,那就是你的罪。
你沒有理由著急生氣,你卻任意使性子,你就是在犯罪;如果你破口罵人,動手打人,那罪就更嚴重了。你當尊重別人的人格,就如同人願意別人尊重你一樣。沒有正當理由,你就沒有權力向人動怒。如果是有權位的人,那你就是利用權威,犯瀆職之罪。
罪過是不可饒恕的,因此我們有必要時時勸戒自己。清人石成金的《莫惱歌》對於你來說也許再合適不過:“莫要惱,莫要惱,煩惱之人容易老。世間萬事怎能全,可歎癡人愁不了。任何富貴與王侯,年年處處埋荒草。放著快活不會享,何苦自己尋煩惱。莫要惱,莫要惱,明日陰陽尚難保。雙親膝下俱承歡,一家大小都和好。粗布衣,菜飯飽,這個快活哪裏討。富貴榮華眼前花,何苦自己討煩惱。”
愛情經不起怒氣的考驗
人是社會群居的動物,需要從群體中得到歸屬感,並擁有和其他人互動合作的感覺。而這種互動合作的品質,是以你對別人的尊重、關心乃至體諒與容忍為基礎的,你對別人的注意和重視程度決定著你們之間的和諧程度。在這裏,控製自己和良好的個人修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生氣在群體中就像是一把利劍,隨時都有可能傷到周圍的人,甚至是自己的最愛的人,自己的親人。
蕭軍與蕭紅這對著名作家的愛情就是毀在情緒的怒火之中。
蕭軍與蕭紅是在患難中締結真情的。當時,哈爾濱發大水,大半個城市都淹進了水裏。蕭軍用一隻小劃子把蕭紅救了出去。婚後的生活盡管清貧,一次次因付不出房租而被迫搬遷,一次次進出當鋪,日常吃的是麵包沾鹽,喝的是白開水,但他們的心靈卻愉快而富裕。他們經常依偎著徹夜長談,談文學、談時事、談未來,一麵分吃著又幹又硬的黑麵包幹,覺得幸福無比。
但是,幸福卻毀滅於他們誰都沒在意的小小情緒之中。蕭軍是個典型的關東漢子,豪爽、仗義,但是有時候卻很粗暴,他會因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發火,而且動手打妻子。而蕭紅雖然外表爽朗,內心卻是十分細膩敏感,她越來越忍受不了蕭軍的大男子作風,渴望丈夫尊重她的獨立人格,渴望仍然像初戀時那樣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但是蕭軍總是在外麵奔忙,很少注意到蕭紅內心的需求。特別是聽說他在外麵又交上了新的女朋友,蕭紅悶在家裏,煩悶、失望、哀愁,籠罩著她的整個生命。她的臉色越來越蒼白,經常頭痛,但她還是默默地承擔著家庭主婦的責任,並且為蕭軍整理、抄寫文稿。可是這一切變化,粗心忙碌的蕭軍仍然沒有注意到。反而發脾氣動手的情形愈演愈烈了。
身體越來越衰弱的蕭紅忍受不了這種心靈的折磨,1936年夏天,她突然離開上海去了日本。以後他們分分合合,狀況一直未得到改變。蕭紅依然痛苦地感到自己仍然被輕視著,她的處境並沒有改變。那個愛她的人依然是那麼粗魯,動不動發脾氣,舉起拳頭。對於有著深厚文化素養的人來說,這是她無法理解、也無法容忍的。他們終於分手了。
後來在西安,蕭紅對聶紺弩說:
“我愛蕭軍,今天還愛,他是個優秀的小說家,在思想上是個同誌,又一同在患難中掙紮過來的?選可是做他的妻子卻太痛苦了?選我不知道你們男子為什麼那麼大的脾氣,為什麼要拿自己的妻子做出氣包,為什麼要對自己的妻子不忠實?選我忍受屈辱,已經太久了?”
蕭軍和蕭紅互相傾慕,互相理解,他們在一起經曆過甜蜜的日子,也經曆了生活的極度清貧,但那時他們心靈卻愉快而富裕。可惜的是,蕭軍是個豪爽、仗義,但卻很粗暴,典型的大男子主義的人,不尊重蕭紅的獨立人格。
在兩個相愛的人之間,有一點是我們經常能感受的到的,那就是為了占據對方所有的愛,不惜控製對方的渴望。很多人在得不到對方關心而且感覺到自己無法控製身邊的人時,他們就會覺得,要想贏得對方的注意和愛,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他受傷,就像他們自己所受的傷一樣。小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注意和同情,經常會選擇破壞的方式,比如破壞父母的財物,以此來引起父母的注意,控製父母的關愛。大人的心理同樣如此,隻不過,破壞變成了侮辱。
但是,這一事實始終無法改變:生氣使你贏得可控製權,但也無可避免地刺傷對方的心。有人說,婚姻是一男一女相互研究了3周,相愛了3個月,又相互忍耐了30年。雖然說法比較片麵,但從中也能體會到,婚姻中兩個人互相尊重是維係和諧婚姻的主要因素。而能彼此控製自己的情緒,則是婚姻長久的根源。
怒火如果不加以控製,不僅會傷了自己,而且會傷了別人,尤其是身邊的人,甚至自己最愛的人。這樣的愛情悲劇難道還不能令我們警醒嗎?
揮別工作怒氣
某公司材料處副處長龐女士大概是最有資格發怒的人了。龐女士在公司30年,當了12年的副處長,因為性別因素無法升遷。剛開始她不平,曾經是升遷最快、帶領百位工程師、最年輕的女主管,眼見資淺的同事一個個往上爬過你,你氣不氣?
“但當我轉個念頭想,12年前我就能與男性一較高下,這12年來沒被降職,專業能力仍受到肯定,有什麼好氣的?”歌喉好、懷有一身好舞技的龐女士,喜歡從書中學習,拉大自己的格局,以寬廣的態度看待挫折或批評。她認為,“情緒不會無故找上門,多是自己將負麵情緒攬在身上。”
偶爾站在高山看海洋,原本波濤洶湧的海水,也同樣萬物俱寂,平靜無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成為她的典範,蘇東坡詩詞書畫無一不通,當過官卻被遠貶海南島,處在蠻荒化外之地仍不改名士文雅本色,他釀美酒,研究飲食文化,流傳至今的東坡肉就是他最落魄時的佳作。格局一旦拉大,就會心懷感恩。她常感念父執輩們因戰亂而顛沛流離,生活物資雖貧乏,他們卻無怨無悔,老家富饒的田產一夕之間沒了,原本任職教務長的長輩落得一無所有,“他們才真該生氣。”拉寬視野看問題,許多負麵情緒反而成為動力來源,特別是怒氣。但有些方法並不是對每個人都適合的,所以要自己創造一些宣泄方法。
找人談一談:當壓力越來越大,心情越來越糟時,不妨與家人、好朋友或當事人聊聊。傾訴是改善不良心情的最好方法。但這時要注意原則,掌握分寸。不該說的隱私、涉及人際關係的事、麵對不能對其暢談的人等等,都不能為圖一時心情痛快全倒出去,為以後留下麻煩。
還可以寫信,可以像拳擊隊員一樣對沙袋之類的物品猛擊,可以大哭一場,可以唱唱卡拉OK。還有參加體育活動、朋友聚會、逛商店、休假、外出旅遊等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換自己的不良心情。
阿Q精神也是一種宣泄。看開點,實際點,凡事別想太多的後果,越想越煩惱。對某些事,把它想到最壞,並告訴自己“不過如此,還能怎樣呢?”這樣你反而輕鬆了。以前跑江湖的人常說一句話:腦袋掉了不過碗大個疤。這話聽起來令人害怕,但江湖中人這種灑脫的習性值得借鑒。也不要給自己定過高的目標。是自己的不用爭也跑不了,不是自己的爭也爭不來。即使爭來了,付出與所得之比是不是合算呢?
除了宣泄以外,還要自己尋找樂趣。如:蹦迪、卡拉OK、看足球、電子遊戲、打牌、體育活動等等,隻要有興奮點,就能使你快樂。
美國情緒管理專家帕德斯等人推薦發泄怒氣,他們得出維持健康的七個步驟:
一、認清怒意。
二、找出生氣的對象。
三、站在“肇事者”的立場想,為他尋找合理的理由;告訴自己:“那個找我麻煩的家夥搞不好遇上了什麼煩惱,日子不好過”。
四、數到十,或以別種方法放鬆精神。大部分心理專家都同意,報複心態的發怒,一點好處都沒有。
五、以不攻擊的方式,將不滿表達出來,與其說“你錯了,你簡直離譜”。不如說“我覺得受傷,你的所作所為沒有考慮到我的需要”。
六、傾聽。很難,但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七、寬恕。借著寬恕,會讓你深深覺得,愛才是人際關係的主宰。
深呼吸以製怒
在製怒上,最重要,也最必要;最容易,也最困難的就是下麵這種方法。
你是否曾想過隱藏你的生氣、壓抑你的生氣?
還是希望借由你對生氣的忽視,期望它會自行遠離?
你是否想讓生氣傷害你?言語上的傷害,還是大大的發一頓脾氣?
抑或是你希望自己能用平和有幫助的方式表現生氣?
這一切全看你,由你自己決定。你想用激進的方式直接表現出來,讓其他人知道你在生氣,還是用溫和的方式表現出來,讓人們認識到你的修養,從而使你的情緒轉化為有建設性的力量,發揮它積極的意義?
人在發怒時是很容易失去理智的。這個方法就需要我們有很好的道德修養和意誌鍛煉,盡量杜絕或減低發怒時的情緒反應。它的表現形式是以內部語言或文字來協助。有的人在自己的床頭或工作崗位上寫上“息怒”的字樣,當遇到發怒的事情時,一看到“息怒”二字便會冷靜下來。一些人辦公桌的玻璃台下或床頭常常可以看到“製怒”二字,意在提醒自己:不要發火。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但這是對富於理性的人而言的。懂得思考的人會從客觀和合乎邏輯的角度,來分析和評估事情的各種情況,即使他們感覺自己在生氣,也會控製著它,不讓它表現出來。但是當他真的衝動的時候,他那缺乏自我表現訓練的能力便暴露無遺。他會由一個跟著想法走、受大腦支配的人、一個理性的人,變成一個跟著感覺走的人、被情緒所主宰的人,一個盲目的人。
在管理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與人們發生一些分歧,甚至矛盾,這是正常現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時解決問題,日積月累,就容易引起對方的不滿。因此,如何化解矛盾,最能體現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技能,也是對方對公司感受最深刻的時候,處理得好與壞很容易在人們心目中形成正反兩種極為鮮明,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這個非常時期,作為管理者,要學會以冷製怒,一定要自己先冷靜下來,如喝口水,深呼吸或讓其他同事及時參與進來等。將事情冷卻下來,反複思考,研討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慎之又慎地處理好。不能毫不遜色地與同事或客戶硬碰硬地發火、吵鬧,甚至動不動就采取製裁威脅等過激行為或其它製裁,否則,事情隻會越鬧越大,越鬧越僵,管理越來越難,信譽越來越差。當你要發怒的時候,請嘗試讓自己冷靜下來,深呼吸,努力製怒吧!優秀的人最忌諱在情緒激動時做出決定,往往要壓抑住自己的感情,待其平靜下來以後再作決定。情緒對理性是有衝擊的,常常會讓理性迷路,這時拿主意那是非敗不可——除非你運氣太好。所以我們作決策時要客觀,要理性,這樣才能做到深思熟慮。
一個人要有忍耐力,還要能適時地控製好自己的情緒,盡可能不讓消極、對事物有害的情緒爆發出來,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把喜怒哀樂表現在臉上,影響他人和群體的情緒,影響大局的發展。美國總統馬辛利的確是位能忍、善忍和善於控製自己情緒的人。一次,他因用人的問題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對。在一次國會會議上,有位議員甚至當麵粗魯地辱罵了他。作為總統,馬辛利對於議員如此粗野的行為當然是怒火中燒,可他極力忍耐,沒有發作。等對方發泄完了,才溫和地說道:你現在怒氣該平和了吧,照理你沒有資格這樣責問我的。但現在,我仍願意詳細解釋給你聽。他的忍讓、謙遜,讓那議員自感羞愧,矛盾立刻緩和了下來。由此可見,忍耐力、對自己情緒的良好控製不僅可以緩和尖銳的矛盾,還能體現自己謙讓大度的美德。如果當時馬辛利不是能忍,而是咄咄逼人地進行反擊,大發雷霆,那麼一定會加劇矛盾或使矛盾激化,出現相反的結果。
意誌的忍耐力就是把痛苦的感覺或某種情緒抑製住、不使其表現出來的能力。它是意誌頑強性的一個前提,二者時常是聯係在一起的。哈佛經理在執行決策和處理問題時,對忍受困難、痛苦、挫折有長久的承受力,對於突發的一些事情,在情緒上能夠把握住自己,不大喜大悲,有足夠的自製力,這樣才能穩定士氣,平衡心態,積蓄力量,等到時機一到,馬上進行行動,贏得最後的勝利。
躲開“地雷”,轉移憤怒
平心而論,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是絕不會無緣無故發怒的,發怒總有原因和針對性。這個原因在易怒者眼中是不可忍受的導火索,但另一些人卻認為不必或不屑為之動氣。所以學會製怒必須從提高自己對外界刺激的耐受力和對外界刺激的客觀評價入手。
對付外界的刺激無非以下幾招,不過它們都十分管用。前提是你用對了地方。
首先,躲避刺激。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可使人產生憤怒,如遇到這種情況要盡量躲開,或暫時回避一下,以免使矛盾激化,這是一種消極的製怒方法。
其次,轉移刺激。人在憤怒時,往往大腦皮層中出現強烈的興奮點,並且它還會向四周蔓延。為此,要在“怒發"尚未“衝冠"之際,善於運用理智有意識地去轉移興奮中心。比如,有意躲開一觸即發的“地雷",即爭吵的對象、發怒的現場,去到其它的地方幹點別的事情。這時我們轉移了一下目標,在大腦皮層建立另一個興奮中心,便減弱和抵消了原來的興奮中心。這種辦法相對積極一點。趕快轉變一下思路,聽聽音樂、唱唱歌、看看報紙、逗逗孩子,想象一些輕鬆、愉快的情景,例如風和日麗的天氣,青山秀水的風景,鳥語花香中的感受,或閉眼幾秒鐘,從矛盾中逐漸解脫,使你激動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怒氣自然就會煙消雲散了。
有意躲開“地雷",有意識地撤火。也要注意轉移的方法。其實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隻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你就可以很好的駕馭自己。在眾多調整情緒的方法中,你可以先學一下“情緒轉移法”,暫時避開不良刺激,把注意力、精力和興趣投入到旅遊中去,以減輕不良情緒對自己的衝擊。一個高考落榜的男孩,看到同學接到錄取通知書時深感失落,但他沒有讓自己沉浸在這種不良情緒中,而是幽默地告別好友:“我要去避難了”,說著出門旅遊去了。風景如畫的大自然深深地吸引了他,遼闊的海洋蕩去了他心中的鬱積,情緒平穩了,心胸開闊了,他又以良好的心態走進生活,麵對現實。
可是轉移的活動那麼多,哪一個才是最有效的呢?你最好還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外界事物對你的吸引力來選擇,如各種文體活動、與親朋好友傾談、閱讀研究、琴棋書畫等等。總之將情緒轉移到這些事情上來,盡量避免不良情緒的強烈撞擊,減少心理創傷,也有利於情緒的及時穩定。
情緒的轉移關鍵是要主動及時,不要讓自己在消極情緒中沉溺太久,立刻行動起來,你會發現自己完全可以戰勝情緒,也唯有你可以擔此重任。一是把自己的注意力從一種情緒狀態中轉移到另一種能引起其它情緒狀態的事物上。二是思維轉移法。把思維活動從消極的、不愉快的情緒轉移到另外的情緒狀態中去,從而擺脫消極的、不良的情緒的纏繞稱為思維轉移法。三是行動轉移法。在情緒不好時,用做其它事情的方法打消或衝淡不良情緒的影響。
控製住憤怒的情緒
憤怒,多麼不可捉摸的力量!
在平日裏,讓你生氣的可能大多都在一些小事上。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些現象:人多擁擠的公交車輛上,乘客之間由於無意碰撞而引起爭吵,雙方鬧得臉紅脖子粗;學校裏同學之間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如不小心碰落了別人的鉛筆盒之類而出言不遜,大動肝火,怒氣衝衝;鄰裏之間為了一些小糾紛而各不相讓,爭吵辱罵,沒完沒了。這些都是無原則的衝突,不必要的感情衝動,毫無意義的犯顏動怒,是無益之怒。
怒,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人之七情之一。人與人之間由於性格、修養、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不盡相同,發生某些磨擦或衝突是難免的,憤怒情緒的出現也可以理解。然而,若是經常憤怒,或是憤怒一觸即發,往往會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損害。《內經》說:“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則傷臟;臟傷、則病起。"近代科學研究證明:暴怒能擊潰人體生物化學保護機製,使人抵抗力下降,而為疾病所侵襲。怒氣猶如人體中的一枚定時炸彈,隨時都可釀成大禍。“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就是這個道理。
發怒會使人遠離真理。世界上很少有因為憤怒就使問題和矛盾獲得解決的;相反,常常因為憤怒把事情搞僵了,搞糟了。憤怒時,極而言之,極而行之,沒了後退之路,沒了回旋餘地。本來有理,反而變成了沒理;本來小事,結果鬧成了大事,甚至不可收拾,過後,悔之晚矣。《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怒責部下,結果被範疆、張達切了腦袋;劉備怒氣難抑,率兵親征,又被東吳火燒連營。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190裝甲旅旅長阿薩夫亞古裏與埃軍第二步兵師先頭部隊遭遇時,因三次進攻均未成功,便惱羞成怒,把剩餘的85輛坦克孤注一擲,結果中計慘敗。諸如此例,舉不勝舉。俄國大文豪屠格涅夫曾勸告與人爭吵、情緒激動的人:“在開口之前,先把舌頭在嘴裏轉十圈。"因為憤怒是射向健康的一支利箭,它不一定能傷害你的敵人,卻時時會侵蝕你自己的健康。
《孫子兵法·火攻篇》中指出:“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這雖然強調的是臨敵製怒,但對生活中的人們同樣富有啟發。清朝林則徐官至兩廣總督,一次,他在處理公務時,盛怒之下把一隻茶杯摔得粉碎。當他抬起頭,看到自己的座右銘“製怒"二字,意識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謝絕了仆人的代勞,自己動手打掃摔碎的茶杯,表示悔過。與人相處,不分是非曲直、動輒發火,是一種遠離文明的表現。易怒之人,應像林則除那樣,潛心修養,注意“製怒",心平氣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縱心頭無名之火,像火柴頭似的一擦就著,觸物即燒。
“製怒"真言,誰都應該置為座右銘。
製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個人以理智戰勝感情衝動的過程。善於製怒不僅需有“忍人所不能忍"的寬廣胸懷和以大局為重的精神境界,而且還需要有強烈的自我控製意識。要“製怒",首先要努力陶冶自己的性情,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理智地將“憤怒"這個“情緒炸彈"扔掉。
製怒的最好法門是忍,是寬容。自覺的忍,理智的讓,不是退縮,不是無能,不是放棄原則,而是一種策略,一種智慧,一種境界。隻有洞察世事,心靈清澈,對是非、矛盾有清醒認識的人,才會在可能被激怒的時候,做到真正自覺地忍,真正心平氣和地麵對生活、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和挑戰。具有忍的智慧,達到忍的境界,當然需要修煉,而生活本身,它的正麵的經驗和負麵的教訓,則是這種修煉的燧石。
退一步海闊天空。寬容,正好說明你的涵養,你的心胸博大,你的內在力量。
一個不會憤怒的人是庸人,一個隻會憤怒的人是蠢人,一個能夠控製自己情緒、做到盡量不發怒的人是聰明人。聰明人的聰明之處,是善於運用理智,將情緒引入正確的表現渠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則控製情緒,用理智駕馭情感。以平和的態度來擺事實、講道理,要比大喊大叫更能讓對方心服口服;而寬恕和諒解有時比傷害、侮辱更能震撼人心。隻要我們肯下功夫學會製怒的正確方法,他人肯定會對我們的道德、修養以及理智、大度出自內心的佩服。那時,我們自會達到“風平而後浪靜,浪靜而後水清,水清而後遊魚可數"的全新境界。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遠離憤怒,認真、快樂地生活,懷大愛心,做小事情。
如何避免生活中的發怒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滿矛盾的世界上,誰人不曾遇到過生氣別扭、令人氣憤發怒的事呢?然而,發怒,無論從人體養生還是社會倫理上講,都是有百弊而無一利的 。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的堂上高懸著“製怒”警言,說明先人們對發怒的危害性早有認識。
祖國的醫學,對於“怒”有著精辟的論述。它認為,怒皆由氣而生,氣和怒是兩個孿生 的兄弟,由怒憤不平而怒火勃發。怒氣會使“血氣耗,肝火旺”,“怒傷肝”這些常識早已 被人們所熟知。
而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生氣、盛怒而身亡者。俗話說“一碗飯填不飽肚子,一口氣能 把人撐死”。那麼,生活中如何才能製怒呢?
充分認識發怒帶來的不良後果發怒時可造成心血管機能的紊亂,出現心律不齊、高血 壓和冠心病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導致腦血栓或心肌梗塞以及高血壓患者的猝死。當要發怒時 ,首先想想於自己健康極不利。
有意躲開“觸媒”,有意識地撤火。人在憤怒時,大腦皮層中往往會出現強烈的興奮點 ,並且還會向四周蔓延,為此,要在“怒發”尚未“衝冠”之際,善於運用理智有意識地去 轉移興奮中心。比如,有意躲開一觸即發的“觸媒”,即爭吵的對象、發怒的現場,去到其 他的地方幹點別的事情。
另外,還可以采用有意“撤火”的辦法,強製自己,忍著不作聲。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勸 人爭吵時,舌尖在嘴裏轉十圈,等到心平氣和、氣頭過後再解決矛盾,千萬不能火上澆油。
自我暗示、激勵給自己提出任務,自己做自己的司令官,堅信自己有能力控製自己的 感情。愛發怒的人也不妨搞個座右銘,如:“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仁愛產生仁愛”,“野蠻產生野蠻”,“發怒是沒文化教養”,“發怒是無能的、軟弱的表現”,等等,通過這樣積極的自我暗示和自我命令,便可以組織自身的心理活動獲得戰勝怒氣的精 神力量。
宣泄法。摔打一些無關緊要的物品或是大喊能夠有效地宣泄緩解一下自己的衝動。最好 是跑到樓下,再爬上樓,每步登兩個台階,跑步上樓更好。還可以找個人聊聊。
自我按摩怒氣會使你的頸部和肩部內的肌肉緊張引起頭痛,自我按摩頭部或太陽穴十 秒鐘左右,有助於減少怒氣,緩解肌肉緊張。
用冷水洗臉。冷水會降低你皮膚的溫度,消除你的怒氣。
閉目深呼吸。把眼睛閉上幾秒鐘,再用力伸展身體,使心神慢慢安定下來。
大聲呼喊。必須是從腹部深處發出聲音,或高聲唱歌,或大聲朗誦。
喝一杯熱茶或熱咖啡。
方法雖很多,但環境不同,不一定全都適用,但是認識發怒的危害,避開“觸媒”和自 我暗示激勵是最重要的。
盛怒之下壞處多
喧囂的都市,快節奏的生活,一切都像在賽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人難免會發生情緒波動,難免會急躁,如果再碰上點不順心的事,那發點脾氣在所難免。喜怒哀樂,乃人之常情,無可非議,但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控製,聽之任之,則會成為人生成功的一大障礙。樂極則會生悲,而盛怒之下更容易做出傻事、蠢事,事後又滿世界求購後悔藥。
生活之中,我們感受周圍的事物,形成我們的觀念,做出我們的判斷,無一不是由我們的心靈來進行。然而,不好的情緒常常幹擾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出現種種偏差。因此,成功的人能成功地駕馭情緒,而失敗的人讓情緒駕馭。憤怒時,不能控製怒火,使周圍的合作者望而卻步;消沉時,放縱自己的萎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
“氣大傷身”,這真是句千古不變的真理。無論什麼原因產生的憤怒,都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認為,人發怒時,可導致消化係統的生理功能發生紊亂,體內的腎上腺激素含量顯著增高,會導致心跳加快,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缺血,心絞痛,心律失常等。總之,情緒失控有百害而無一利,發怒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發怒固然有損健康,但怒而不泄同樣對健康無益。怒氣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排解,會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正確的態度是疏泄怒氣,采用恰當的方法釋放心中的怒氣。當然,最好的方法還是製止怒氣的產生。修身養性,學會寬容是製怒的最好方法。遇到不隨意的事,沉著冷靜,頭腦清醒,保持理智,不感情用事,用平和的心態去麵對突然的險境,才能使自己走出人生的低潮。
一名初探歌壇的歌手,他滿懷信心地把自製的錄音帶寄給某位知名製作人。然後,他就日夜守候在電話機旁等候回音。
第一天,他因為滿懷期望,所以情緒極好,逢人就大談抱負。第17天,他因為情況不明,所以情緒起伏,胡亂罵人。第37天,他因為前程未卜,所情緒低落,悶不吭聲。第57天,他因為期望落空,所以情緒壞透,拿起電話就罵人。沒想到電話正是那位名製作打來的。他為此而毀了期望,自斷了前程。
我們在為這名歌手深深惋惜的同時,也更深刻地明白了不良情緒帶給人的危害。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的史密斯教授,曾經針對受測者情緒的變化及其個人生理心理狀態做了一個實驗。
他在實驗報告中指出:一般人情緒大多在處於焦慮、憤怒、恐懼情況下,會有一種來自腦下腺的激素腎上腺皮質刺激素,分泌出來刺激腎上腺,因而影響受測者的生理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受測者極易產生心跳加速、口幹、胃部脹痛等生理現象。這種情形如果持續進行,就容易引起心臟病、高血壓或胃潰瘍等後遺症。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困苦等不愉快的事,而一味地生氣、焦慮、怨恨,不但不會使事情好轉,反而嚴重地傷害我們的身心健康。
人不會永遠都有好情緒,任何人遇到災難,情緒都會受到一定影響。這時,你一定要操縱好情緒的轉換器。麵對無法改變的不幸或無能為力的事,就抬起頭來,對天大喊:“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它不可能打敗我。”或者聳聳肩,默默地告訴自己:“忘掉它吧,這一切都會過去!
被稱為世界劇壇女王的拉莎·貝納爾,突遇風暴,不幸在甲板上滾落,足部受了重傷。當她被推進手術室,麵臨鋸腿的厄運時,突然念起自己所演過的一段台詞。記者們以為她是為了解緩和一下自己的緊張情緒,可她說:“不是的,是為了給醫生和護士們打氣。你瞧,他們不是太正兒八經了嗎?”
拉莎·貝納爾在麵對無法抗拒的災難時,沒有恨天怨地,沒有抱怨命運不公,相反,她勇敢地跳出悲傷、焦慮的圈子,重新燃起生活的激情。一句“他們不是太正兒八經了嗎?”說這話時,她心中的情緒轉換器一定調整到了最佳狀態!原來,拉莎手術圓滿成功後,她雖然不能再演戲了,但她還能講演,她的充滿生命熱情的講演,使她的戲迷再次為她鼓掌。
情緒是可以調適的,隻要你操縱好情緒的轉換器,隨時提醒自己,鼓勵自己,你就能讓自己常常有好情緒。那麼,當壞情緒突然來臨時,如何調適,操縱好情緒的轉換器呢?下麵的方法可能供你參考:
散散步,把不滿的情緒發泄在散步上,盡量使心境平和,在平和的心境下,情緒就會慢慢緩和而輕鬆。
最好的辦法是用繁忙的工作去補充,去轉換,也可以通過參加有興趣的活動去補充,去轉換。如果這時有新的思想,新的意識突發出來,那些就是最佳的補充和最佳的轉換。
壞情緒會來,也會去。沒什麼了不得。沒什麼好恐慌。輕鬆地麵對它,接納它。它會感謝你的盛情,不再打擾你。
時刻提醒自己要製怒
在你生氣的時候,如果你要講話,先從一數到十;假如你非常生氣,那就先數到一百然後再講話。因為發脾氣的人比被發脾氣的對象所受的損失更大。
這個方法讓人放鬆,對緩和情緒通常有很大的作用,對抗壓力或挫折也同樣有效。另外,在寂靜的地方走上一會兒,讓自己的憤怒冷卻一下。但要注意不要再不斷地思索引發憤怒的事情,那樣就達不到平息憤怒的效果了。或者深深吸一口氣,讓自己的舌頭在嘴裏轉兩下,並在心中默念“不要發火,息怒,息怒”,然後把氣慢慢地吐出來。至少要做三次,這能促使你的心情恢複平靜。
情緒應該受到理智的約束,否則,就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也會傷害到別人。憤怒是一種不良的情緒狀態。古代素有“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的說法。發怒,完全是一種可以消除與避免的行為,隻要好好地把握自己,你就可以讓自己走出這一誤區。
為什麼那麼多人會受製於自己的情緒呢?原因主要有三方麵:一是不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二是不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三是不體諒別人的情緒變化。
林則徐在家鄉素有“神童”、“才子”之美譽,他4歲便讀書習字,7歲就能寫出好文章,13歲中舉人,26歲高中進士。
不過林則徐小的時候脾氣暴戾,於是他的父親林賓日親筆寫下“製怒”二字懸於林則徐書房之上。後來,林則徐逐漸領悟到“製怒”二字的真諦,脾氣逐漸轉變,這兩個字也成了他一生的警示。每到一處新的地方他總是把座右銘“製怒”懸掛起來。
“製怒”才能保持清醒的狀態,冷靜思考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合理的把握。所以,無論何時何地遇到何事,一定要保證情緒穩定,不可發作。
不顧一切、痛快淋漓地發泄心中的怒火,也許會讓你的心情獲得暫時的釋放,但你很快就會受到更大的懲罰,因為你一時衝動作出的決定往往是錯誤的。所以,控製你的憤怒情緒,不要讓衝動懲罰你以及你身邊的人。
控製自己的情緒是不容易的,但也是十分重要的,平和待人自己也健康,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要製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