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暫,如果為了小事而生氣,那簡直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請把重點放在“快樂”上,因為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請別拿“生氣”來過日子
生氣的確會壞事。怒氣,就像炸彈一樣,是具有爆炸力的。和諧的生活就像一麵鏡子,讓人有一種寧靜感與溫馨感,可是如果你向鏡子投一塊石頭,那種嘩啦聲是極其刺耳的,有時候簡直讓人難以容忍。
有這麼一家人,坐得好好的正在吃飯,拉著家常。不經意中談起人有良心沒良心來。那女主人突然對著她丈夫說出了一句:
“我看你爹就沒有良心。“
她丈夫一時覺著失了麵子,又無言答對,便“嘩啦”一聲地把飯桌掀翻了。夫妻二人動起手來,孩子們叫哭聲跟著四起,妻子見打不過丈夫,就開始砸鍋摔碗,嘴裏還不幹淨地罵著說:“誰也甭想吃飯啦!我叫你們過!”一邊喊,一邊摔,大人孩子渾身盡粥湯。可是過不了半晌,她一看自己置買的那鍋碗瓢勺都砸個稀爛,就又掩麵號啕大哭起來。好熱鬧的一場鬧劇啊!
固然,生氣的時候摔碎可以摔碎的的東西,打破可以打破的物品是一種宣泄方式,但你有沒有想過你摔碎的不僅是你的財物,更是你的生活?一塊石頭砸在鏡子上,我們頂多“刺耳”一下,但一塊石頭砸在生活上,他就會留下“刺耳”的永久的回音。你的生活會被搞得一團糟。
然而,你發泄了之後你就會痛快了嗎?如果你的回答是“是”,那麼你在很大程度上在欺騙自己。生氣的人在他們平靜之後往往會為自己的行為而羞愧。慣於發怒的人,大多是理智漸漸錯迷,靈魂為情感所操縱,打亂了自己的分析、判斷的能力,使精神陷於混亂狀態。那些發大脾氣,氣極敗壞的人,他的眉毛豎起來,臉色青紫,渾身打顫,就好似著了魔一般,說話語無倫次,是非顛倒,惹得人發笑,可是如果把他的形象用照相機拍攝下來,事後讓他自己看看,他會大吃一驚,羞慚的要抱頭伏案。
當一個人清醒與悔過的時候,他難以麵對自己。
調換遙控器,對準快樂頻道
從前,在威尼斯的一座高山頂上,住著一位年老的智者,至於他有多麼的老、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智慧,沒有一個人知道。人們隻是盛傳他能回答任何人的任何問題。有兩個調皮的小男孩並不以為然,甚至認為可以愚弄他,於是就抓來了一隻小鳥在手心,一臉詭笑地問老人:“都說你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問題,那麼請你告訴我,這隻鳥是活的還是死的?”老人想了想,完全明白這個孩子的意圖,便毫不遲疑地說:“孩子啊,如果我說這鳥是活的,你就會馬上捏死它;如果我說它是死的呢,你就會放手讓它飛走。孩子,你的手掌握著生殺大權啊!”
同樣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牢牢地記住這句話,每個人的手裏都握著關係成敗與哀樂的大權。
一位朋友講過他的一次經曆:
一天下班後我乘中巴回家,車上的人很多,過道上站滿了人。站在我麵前的是一對戀人,他們親熱地相挽著,那女孩背對著我,她的背影看上去很標致,高挑、勻稱、活力四射,她的頭發是染過的,是最時髦的金黃色,穿著一條最流行的吊帶裙,露出香肩,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女孩,時尚、前衛、性感。他們靠得很近,低聲絮語著什麼。女孩不時發出歡快笑聲,笑聲不加節製,好像是在向車上的人挑釁:你看,我比你們快樂得多!笑聲引得許多人把目光投向他們,大家的目光裏似乎有豔羨。不,我發覺他們的眼神裏還有一種驚訝,難道女孩美得讓吃驚?我也有一種衝動,想看看女孩的臉,看看那張傾城的臉上洋溢著幸福會是一種什麼樣子。但女孩沒回失,她的眼裏隻有她的情人。
後來,他們大概聊到了電影《泰坦尼克號》,這時那女孩便輕輕地哼起了那首主題歌,女孩的嗓音很美,把那首纏綿悱惻的歌處理得很到位,雖然隻是隨便哼哼,卻有一番特別動人的力量。我想,隻有足夠幸福和自信的人;才會在人群裏肆無忌憚地歡歌。這樣想來,便覺得心裏酸酸的,像我這樣從內到外都極為獨的人,何時才會有這樣旁若無人的歡樂歌聲?
很巧,我和那對戀人在同一站下了車,這讓我有機會看到女孩的臉,我的心裏有些緊張,不知道自己將看到一個多麼令人悅目的絕色美人。可就在我大步流星地趕上他們並回頭觀望時,我驚呆了,我也理解了在此之前車上那些驚詫的眼睛。我看到的是張什麼樣的臉啊!那是一張被燒壞了的臉,用“觸目驚心”這個詞來形容毫不誇張!真搞不清,這樣的女孩居然會有那麼快樂的心境。
朋友講完他的故事後,深深地歎了口氣感慨道:“上帝真是公平的,他不但把黴運給了那個女孩,也把好心情給了她!”
其實掌控你心靈的,不是上帝,而是你自己。世上沒有絕對幸福的人,隻有不肯快樂的心。你必須掌握好自己的心舵,下達命令,來支配自己的命運。
你是否能夠對準自己的心下達命令呢?倘若生氣時就生氣,悲傷時就悲傷,懶惰時就偷懶,這些隻不過是順其自然,並不是好的現象。釋伽牟尼說過:“妥善調整過的自己,比世上任何君王更加尊貴。”由此可知,“妥善調整過的自己”,比什麼都重要。任何時候都必須明朗、愉快、歡樂、有希望、勇敢地掌握好自己的心舵。
有一個人夜裏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看到一位頭戴白帽,腳穿白鞋,腰佩黑劍的壯士,向他大聲叱責,並向他的臉上吐口水……於是從夢中驚醒過來。
次日,他悶悶不樂地對他的朋友說:“我自小到大從未受過別人的侮辱。但昨夜夢裏卻被人罵並吐了口水,我心有不甘,一定要找出這個人來,否則我將一死了之。”
於是,他每天起來便站在往來熙攘的十字路口尋找夢中的敵人,他始終沒有找到這個人。
人常常會假想一些敵人,然後累積許多仇恨,使自己產生許多毒素,結果把自己活活毒死。
你是不是心中也還懷著一股怒氣呢?要知道這樣受傷害最大的是你自己,何不看開點,放自己一馬呢?莎士比亞曾告誡我們:“使心地清靜,是青年人最大的誠命。”
快樂是自己的事情,隻要願意,我們可以隨時調換手中的遙控器,將心靈的視窗調整到快樂頻道。
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
在回家的公車上,轉程靠站時,乘客頓時多了起來。一對上班族男女恰巧在我身邊,吸引了我的目光。可能因為人多,男的不時地將手臂圍住女的,並輕聲的問“累不累?”“待會想吃些什麼?”隻見女的不耐煩地回答,“我已經夠煩了,吃什麼都還不先決定,每次都要問我。”男的一臉無辜的低下頭,而後說了令我印象深刻的話。“讓你決定是因為希望能夠陪你吃你喜歡的東西,然後看到你滿足的笑容,把今天工作的不愉快暫時忘掉。我的能力不足,你工作上所受的委屈我沒法幫你,我所能做的也隻有這樣。”女的聽了後,滿懷愧疚的說聲對不起。男的這才似乎重燃信心般說“沒關係,隻要你開心就好。”而後親吻了女的頭發。
公車到站,下車前再回頭看看這對情侶,男的依舊保護著心愛的人。這樣的情景,讓我覺得自己今天同樣在工作上有些許不愉快,如果沒有聽到這一段對話,回家後的我,可能也是一副全世界都對不起我的臭臉麵對心愛的人,隻在乎自己的委屈,卻忽視對方的感受,不自覺地傷害最親密的人。所以在踏進家門時,我告訴自己,難道我要像公車上那位女孩一樣忍心將自己的不滿委屈帶給身旁的人嗎?不,我想我現在應該做的是別再把工作上的情緒發泄在心愛的人身上,破壞了最親密的關係,並且主動給自己一個微笑。
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說得真好,當自己快抓不住情緒時,想想這句話,應該會讓煩忙的生活,加些微笑的因子吧!
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有一位金代禪師非常喜愛蘭花,在平日弘法講經之餘,花費了許多的時間栽種蘭花。有一天,他要外出雲遊一段時間,臨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顧寺裏的蘭花。在這段期間,弟子們總是細心照顧蘭花,但有一天在澆水時卻不小心將蘭花架碰倒了,所有的蘭花盆都跌碎了,蘭花散了滿地。弟子們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師父回來後,向師父賠罪領罰。
金代禪師回來了,聞知此事,便召集弟子們,不但沒有責怪,反而說道“我種蘭花,一來是希望用來供佛,二來也是為了美化寺廟環境,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金代禪師說得多好。“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而禪師之所以看得開,是因為他雖然喜歡蘭花,但心中卻無蘭花這個礙。因此,蘭花的得失,並不影響他心中的喜怒。
同樣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牽掛得太多,我們太在意得失,所以我們的情緒起伏,我們不快樂。在生氣之際,我們如能多想想?“我不是為了生氣而工作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教書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交朋友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作夫妻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生兒育女的。”那麼我們會為我們煩惱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詳。
所以看完之後,當你要和人吵架時,一定要記得,你們的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
學會笑對我們的人生
清晨起床,覽鏡自診,衝著鏡子的自己做個鬼臉,調皮地眨眨眼,或泛一絲愜意的微笑,頓感心情舒暢。一夜的休息,身心完全放鬆,一個微笑調動起了全天的情調。輕鬆的笑容,開始一天的生活,歡快的翅膀,如沐春風。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曆?當你心事重重、心情沉鬱,或滿目憂傷的時候,一個陌生人,尤其是異性,衝你一笑,哪怕是一個很清淺的微笑,你會覺得心情驟然放鬆,迅速鬆馳,那緊張與壓抑在減緩,在變淡,也許煙消雲散。
我們經常用笑來調劑生活。弗洛依德認為,社會上的“清規戒律”太多,約束禁止人們去“胡說八道”,隻好開個小調(即開玩笑,講笑話,亦即詼諧)來緩解所造成的壓抑。
生活中,我們時時接觸各種幽默、笑話、各種悲喜故事片,每每欣賞完畢,我們會覺得恬淡、自然、愉悅、舒適,同時也會感到生活的滋味,我們可因其而笑得前仰後合,也可因其而手舞足蹈,隻因為快樂。不論是相聲大師絕倫的語言,舞台小醜的滑嵇表演、藝術家的精美雕刻,還是電影或戲劇的悲喜結局。
人生是個大課堂,各種各樣的知識擺在你麵前,任你吸收任你挑選,在這座寶庫裏你可以取己所需;人生好似一張白紙,尚待描摩噴繪,你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走出一條成功的軌跡;人生又如一杯白開水,你既可細品其無然之味,亦可按己要求,或泡上茅尖龍井,或衝兌牛奶,或加入咖啡……
不論前路如何,我們都要笑麵人生。
笑麵人生,我們要樂觀豁達。生活的壓力,常常讓我們承受過多的重負;複雜多變的社會現狀,往往又給我們帶來種種挫折和磨難要想立足生存,要想長足發展,若無樂觀,則極易消沉自己,磨蝕銳氣,百無一用;若無豁達,則會自縛手腳,自我囚禁,難得片刻閑暇,為己所累。因而,積極向上、虛懷若穀實為生存上上之道。
笑麵人生,要有快樂的心境。麵對任何的困難和挫折,付之一笑,工作的壓和和學習的煩惱都隨心情舒暢而煙消雲消。晨起跑跑步,打打拳,踢踢腿,時時邀約三五好友或互暢心曲,或下棋看戲,或遊泳釣魚,或登山涉水。放鬆心情,放飛心靈,學會調解,何憂之有?
笑麵人生,要學會欣賞。王永彬《圍爐夜話》雲:“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雲,悟其卷舒;觀山嶽,悟其靈奇;觀河海,悟其浩瀚。因而,保持一種審美的態度去看待世間萬物,你會發覺生活異常美好。小則草芥微蟲,大到宇宙蒼穹,皆有其靈妙之處,皆有清新可言。不論是詩詞哥賦,還是影視小說,各有各味,各有所長。
笑麵人生,人生會更樂觀瀟灑;笑麵人生,人生會更絢麗精彩;笑麵人生,人生會更自由豪邁。
把人生看作快樂的藝術
人生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有著喜、怒、哀、樂的舞台表演。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大舞台上扮演何種角色,是笑臉還是哭臉,完全由自己選擇。選擇什麼樣的角色,便會有什麼樣的生活。正如薩克雷所說:“生活好像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
英國女作家奧汀曾經說過:“人生在世,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如果你對生活微笑,那麼快樂便會成為你生活的格調,你的生命中便會充滿幸福,你會感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藝術在於取悅於人,在於令人賞心悅目,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在於快樂。人類存在的總目標就是追求快樂和避免痛苦。
生命的藝術舞台隻有喜劇和悲劇兩種劇場,如果你選擇喜劇,恭喜你,你將贏得人生的大獎;如果你選擇悲劇,對不起,你將過早地被逐出藝術的殿堂。
如果你選擇喜劇,你就要笑麵人生,即使生活中困難再多,壓力再大,也要以笑臉相待,而不能稍有不順便拉長臉,眉頭緊皺。當然,生活在這樣一種嘈雜、苦惱的時代,人時常會因生存的壓力而感到沮喪和低沉,即便是如此,悲觀失望又有什麼用呢?隻能搞壞自己的心情,於事卻是於補。
生命中不應有太多的悲觀,快樂應該成為人生的主題。即使無法做到一生輝煌,也要想法天天精彩,天天有個好心情。隻要以積極的人生態度麵對生活,你就能做到這一切。寫一幅畫,種一株花,完成一項偉大的任務,一個快樂的休閑假日,都會讓你感到人生的美麗。一切生命藝術舞台的道具,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放在自己心裏,隻等著你去選擇。
生命的藝術有精彩也平凡,如同上演的一幕幕戲劇,有的能贏得陣陣掌聲,有的卻是無人喝彩。有些人生的大戲即將謝幕,他們再也不能橫刀立馬,失去的往日的輝煌,但不讓一日閑過的好心情,讓他們照樣活得生趣盎然,他們的人生大戲照樣精彩。
拿破侖說:“每個人都要學習專心致誌於自己的生活,以期待在自己的人生沙灘上留下足跡。”選好了人生的角色,我們就應該認真的、專心的去演好,應該認認真真做人,開開心心生活。認真做人,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上的難題,讓我們不會虛擲光陰。開心生活,可以讓我們不虛此行。
生活本身是一場大戲,做人也是一門藝術,專心做人,不教一日閑過,才能開心生活;快樂度過每一天,人生才會充滿燦爛陽史,鳥語花香。
在心間種一棵“忘憂草”
有一個農夫,每天都是快快樂樂的,當一個新的早晨來臨的時候,他都會迫不及待地問候一句:“上帝,早上好!”他的鄰居,一個農婦,每天總是心事重重的,當新的一天來臨的時候,她的問候語和農夫的相似:“上帝,早上好嗎?”
這兩個人似乎是來自不同的世界,一個總是快快樂樂,一個總是憂憂鬱鬱;一個總是樂觀自信,一個總是悲觀多疑;一個總是發現機會,一個總是尋找問題……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農夫欣喜地對鄰居喊道:“多麼晴朗的天空啊!你曾經見到過這麼壯麗的日出嗎?”
“是的,天空的確很晴朗。”她回答說,“但同時也會帶來炎熱,我真擔心它會把農作物烤焦。”
還有一次是在陣雨的午後,農夫讚歎道:“這真是一場及時雨啊,農作物今天可以開懷暢飲一次了!”
農婦聽見後,憂心忡忡地說道:“但願老天能見好就收,別一下就下個沒完,那樣農作物會吃不消的。”
“即使是這樣,你也不必太擔心了,別忘了,我們是參加了洪水保險的。”農夫安慰農婦道。
為了讓心事繁重的鄰居開心快樂起來,農夫費盡周折地弄來一條既漂亮又訓練有素、身價不菲的德國犬。農夫深信這條擁有多種技能的德國犬一定會給農婦帶來歡樂的。
這天,農夫特意邀請他的鄰居,來觀看德國犬的精彩表演。
農夫先把一根木棍扔進湖裏,然後大聲命令德國犬:“去,把木棍給我取回來!”這隻德國犬在聽到主人的命令後,立刻飛快地向湖邊跑去,並毫不猶豫地跳進了湖中。隻見這隻德國犬在湖中上下翻騰著,一會兒浮出水麵,一會兒沉入湖底,沒過多久,嘴裏就銜著木棍回到了主人的身邊。農夫讚賞地摸了摸德國犬的腦袋,高興地問農婦:“怎麼樣?這家夥表演得還不錯吧?”
本以為農婦會滿心歡喜地點頭稱讚,誰知她手捂胸口,眉頭緊皺地回答道:“我都快揪心死了!看它在湖裏上下翻騰,總擔心它的水性不夠好,怕它會淹死在湖裏!”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為一些小事煩惱著,他們不但顧慮著現在,而且還想著未來。今天還沒好好享受完,就要苦苦地思索明天該如何去過。打開衣櫃,為衣服而煩惱;打開冰箱,為吃喝而煩惱;打開電腦,為有無新郵件而煩惱;打開門,為天氣而煩惱。總之,人要活得開開心心,何必為生活中的那些小事而煩惱呢,做一棵快樂的“忘憂草”,給生活增添一些祥和、快樂的氣氛,不是更好嗎?
別被憂慮的小甲蟲咬噬
人生在世不過短短幾十載,在這有限的時間裏,人們卻浪費了很多時間為一些一年之內就會忘卻的小事犯愁。
1945年3月,羅勃·摩爾在中南半島附近276英尺深的水下,學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當時,他正在一艘潛艇上值班。他們從雷達上發現一隻日軍艦隊——一艘驅逐護航艦、一艘油輪和一艘布雷艦朝潛艇這邊開來,他們發射了三枚魚雷,但都沒有擊中。突然,那艘布雷艦直朝潛艇開來,這時潛艇立刻潛到150英尺深的地方,以免被它偵察到,同時做好應付深水炸彈的準備,還關閉了整個冷卻係統和所有的發電機。
三分鐘後,六枚深水炸彈在四周炸開,把潛艇直壓到276英尺深的水下。深水炸彈不停地投下,整整15個小時,有數十枚就在離潛艇50英尺左右的地方爆炸——倘若深水炸彈距離潛艇不到17英尺的話,潛艇就會被炸出一個洞來。當時,羅勃·摩爾奉命靜躺在自己的床上,保持鎮定。他嚇得無法呼吸,不停地對自己說:“這下死定了……”潛艇內的溫度幾乎有40℃,可他卻怕得全身發冷,一陣陣冒冷汗。15個小時後,攻擊停止了——顯然,那艘布雷艦用光了所有的炸彈後開走了。這15個小時,在羅勃·摩爾看來好像有1500萬年。他過去的生活一一在眼前出現,他記起了做過的所有壞事和曾經擔心過的一些很無聊的小事:沒有錢買房子、沒有錢買車、沒有錢給妻子買好衣服、常常和妻子為一點芝麻小事吵架,他甚至為額頭上一個小疤——一次車禍留下的傷痕而發過愁。
羅勃·摩爾說:“多年之前,那些令人發愁的事在深水炸彈威脅生命時顯得那麼荒謬、渺小。我對自己發誓,如果我還有機會再看到太陽和星星的話,我永遠不會再憂愁了。在這15個小時裏,我從生活中學到的,比在大學裏學到的還要多得多。”
這是一個經過大災大難才悟出的人生箴言!
我們在麵對生活帶給我們的大危機時,常常還能夠鎮定自若,勇敢麵對,但是麵對一些小事的時候,我們卻常常被這些小事搞得垂頭喪氣。哈瑞·愛默生·富斯狄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科羅拉多州長山的山坡上,躺著一棵大樹的殘軀。自然學家告訴我們,它曾經有過400多年的曆史。在它漫長的生命裏,曾被閃電擊中過14次,它都能安然無恙。但在最後,一小隊甲蟲的攻擊使它永遠倒在了地上。那些甲蟲從根部向裏咬,漸漸傷了樹的元氣,雖然它們很小,卻是持續不斷地攻擊。這樣一個森林中的巨木,歲月不曾使它枯萎,閃電不曾將它擊倒,狂風暴雨不曾將它動搖,卻因一小隊用大拇指和食指就能捏死的小甲蟲,終於倒了下來。”
我們不就像森林中那棵身經百戰的大樹嗎?我們也經曆過生命中無數狂風暴雨和閃電的襲擊,也都撐過來了,可卻總是讓憂慮的小甲蟲咬噬——那些用大拇指和食指就可以捏死的小甲蟲。
人生短暫,不要浪費時間,為那些不必要煩惱的小事而煩惱。
踢開絆住前進腳步的小事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都知道有這樣一條規律:“法律不會去管那些小事情。”如果一個人希望求得心理上的平靜的話,他不應該為這些小事所憂慮。
實際上,要想克服一些小事引起的煩惱,隻要把看法和重點轉移一下就可以了。作家荷馬·克羅伊說:“過去我在寫作的時候,常常被紐約公寓照明燈的響聲吵得快要發瘋了。後來,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出去露營,當我聽到木柴燒得很旺時的響聲,突然想到:這些聲音和照明燈的響聲一樣,為什麼我會喜歡這個聲音而討厭那個聲音呢?回來後我告誡自己:‘火堆裏木頭的爆裂聲很好聽,照明燈的聲音也差不多。我完全可以蒙頭大睡,不去理會這些噪聲。’結果,頭幾天我還注意它的聲音,可不久我就完全忘記了它。”
人們正在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生氣,浪費了人生一些寶貴的時間。就像吉布林這樣有名的人,有時候也會忘了“生命是這樣的短促,不能再顧及小事”這樣的道理。
吉布林娶了一個維爾蒙的女子,在布拉陀布造了一所漂亮房子,準備在那兒安度餘生。他的舅舅比提·巴裏斯特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他們倆一起工作,一起遊戲。
後來,吉布林從巴裏斯特那裏買了一點地,事先商量好巴裏斯特仍可以每季度在那塊地上割草。一天,巴裏斯特發現吉布林在那片草地上開出一個花園,他生起氣來,暴跳如雷。吉布林也反唇相譏,弄得維爾蒙綠樹茵茵的山上烏雲籠罩。
幾天後,吉布林騎自行車出去玩時,被巴裏斯特的馬車撞在地上。這位曾經寫過“眾人皆醉,你應獨醒”的名人也昏了頭,告了官。巴裏斯特被抓了起來。接下去是一場很熱鬧的官司,結果使吉布林攜妻永遠離開了美國的家。而這一切,隻不過為了件很小的事——一車幹草。
生活中有太多不值得我們去計較的事情。隻要我們能夠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一些瑣事,那麼,我們就會享受到生活中本應有的快樂與幸福。學會看開、學會看淡、學會看遠、學會看透、學會看準,運用你的智慧,以一種超脫的心境就必然不會再因為小事而生氣,贏得更廣闊的人生。
人類的煩惱百分之五十是日常的小事,百分之二十是杞人憂天,百分之十二事實上並不存在,剩下的百分之十八,則是既成的事,再擔心煩惱也沒用。
生命太短暫了,不要讓小事絆住我們前進的腳步,不要讓瑣碎的煩惱浪費我們寶貴的時光。願我們一生中,每個日子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用快樂的雙眼看美麗的風景
天氣影響我們的心情,失敗影響我們的心情,甚至一些還沒有發生的事也會影響我們的心情。生活中的波折不可避免,一味生氣也毫無益處,不妨學會自我調節,換一種角度思考問題,把情緒轉換方向,一切就會變得不同。
張麗到商店買衣服,發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買完衣服後,離開商店不久她便發現找回的錢中有一張50元的錢是假幣。張麗一時氣急就怒氣衝衝地跑回商店,將錢扔在櫃台,結果引起了一場爭執,錢也沒有換成。
回到家後,張麗還是很生氣。不過後來又一想,盡管錢是假的,但自己當時為什麼沒有仔細檢查呢?這就是自己的不對了。既然是自己不對,那何必還自己生自己的氣呢?如果自己當時能平靜下來,和氣地解釋,可能事情會完全不一樣,事情的結果或許會好一點。現在這樣不是既讓大家生氣又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嗎?這樣魯莽衝動生氣真是不值得。
經過一番對自己的開解,張麗的心情竟然沒那麼糟了。原來換個角度想想,事情對自己的影響就會截然不同。
事情都有很多麵,就看你有沒有發現,換個角度想想,結果往往就不是原來的樣子了。當我們習慣於按自己以往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時,就會不可避免地陷入組織我們前進的偏見中。所以明智的人不會去抱怨生活怎樣對待自己,而是會思考,自己這樣對待生活的方式究竟對不對。就像悲觀失望者會把挫折看成絆腳石,而樂觀上進的人卻會把挫折當成墊腳石一樣,思考方式的不同會導致最終結果的不同。當你感到壞情緒在折磨自己的時候,為什麼不換個角度來思考一下呢?也許挫折是在考驗我們的心智,讓我們逐漸學會控製情緒、控製自我。
快樂要靠自己去尋覓,用快樂調節生活,生活就會快樂。如果你想快樂地活著,想享受和體驗未來生活之美好,不妨讓情緒轉向,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多點自我安慰,少點絕望,這樣,我們才可以看到另外一番美麗的風景。
生活可以多點“開心果”
笑是生活的開心果,是無價之寶,但卻不需花一分錢。所以,每個人都應學會以微笑麵對生活。
如果我們整日憂心傷愁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如果我們爽朗樂觀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陽光燦爛。朋友,既然現實無法改變,當我們麵對困惑、無奈時,不妨給自己一個笑臉,一笑解千愁。
英國作家雪萊說過:“笑實在是仁愛的表現,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橋梁。有了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笑是快樂的象征,是快樂的源泉。笑能化解生活中的尷尬,能緩解工作中的緊張氣氛,也能淡化憂鬱。一對夫妻因為一點生活瑣事吵了半天,最後丈夫低頭喝悶酒,不再答理妻子。吵過之後,妻子先想通了,便想和丈夫和好,但又感到沒有台階可下,於是她便靈機一動,炒了一盤菜端給丈夫說:“吃吧,吃飽了我們接著吵。”一句話把正在生悶氣的丈夫給逗樂了,見丈夫真心地笑了,她自己也樂開了。就這樣,一場矛盾在笑聲中化解開來。
既然笑聲有這麼多的好處,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讓生活充滿笑聲呢?不妨給自己一個笑臉,讓自己擁有一份坦然;還生活一片笑聲,讓自己勇敢地麵對艱難。這是怎樣的一種調解,怎樣的一種豁達,怎樣的一種鼓勵啊!
赫爾岑有句名言說:“不僅會在歡樂時微笑,也要學會在困難中微笑。”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時而讓人舉步維艱,時而讓人悲觀絕望,漫漫人生路有時讓人看不到一點希望。這時,不妨給自己一個笑臉,讓來自於心底的那份執著,鼓舞自己插上理想的翅膀,飛向最終的成功;讓微笑激勵自己產生前行的信心和動力,去戰勝困難,闖過難關。
“清新、健康的笑,猶如夏天的一陣大雨,蕩滌了人們心靈上的汙泥、灰塵及所有的汙垢,顯露出善良與光明。”
告別悲觀,迎接生活的暖陽
20世紀的女作家張愛玲的一生完整地詮釋了悲觀給人帶來的負麵影響是多麼的巨大。
張愛玲一生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將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族小姐,卻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憫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在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清高孤傲。她在文章裏同讀者拉家常,但在生活中卻始終與人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幾十年後,她在美國又深居簡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所以有人說:“隻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這種生活態度的確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或者是理解的,但用現代心理學的眼光看,其實張愛玲的這種生活態度緣於她始終抱著一種悲觀的心態活在人間,這種悲觀的心態讓她無法真正地融入生活,因此她總在兩種生活狀態裏不停地左右徘徊。
張愛玲所擁有的深刻的悲劇意識,並沒有把她引向西方現代派文學那種對人生徹底絕望的境界。她的個人氣質和文化底蘊最終決定了她隻能回到傳統文化的意境,且不免自傷自戀,因此在生活中,她時而在世俗的喧囂中沉浸,時而又陷入極度的寂寞中,最後孤老死去。
張愛玲的悲劇人生讓我們看到了悲觀對一個人的戕害是多麼慘重。現實生活中,不隻文豪有這樣的悲觀情緒,平常的人也會經曆這樣的心情。
有一位年老的父親,他有兩個兒子,他們都很可愛。在聖誕節來臨前,父親分別送給他們完全不同的禮物,在夜裏悄悄把這些禮物掛在聖誕樹上。第二天早晨,哥哥和弟弟都早早起來,想看看聖誕老人給自己的是什麼禮物。哥哥的聖誕樹上禮物很多,有一把氣槍,有一輛嶄新的自行車,還有一個足球。哥哥把自己的禮物一件一件地取下來,卻並不高興,反而憂心忡忡。
父親問他:“是禮物不好嗎?”哥哥拿起氣槍說:“看吧,這支氣槍我如果拿出去玩,沒準會把鄰居的窗戶打碎,那樣一定會招來一頓責罵。還有,這輛自行車,我騎出去倒是高興,但說不定會撞到樹幹上,會把自己摔傷。而這個足球,我總是會把它踢爆的。”父親聽了沒有說話。
弟弟的聖誕樹上除了一個紙包外,什麼也沒有。他把紙包打開後,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一邊笑,一邊在屋子裏到處找。父親問他:“為什麼這樣高興?”他說:“我的聖誕禮物是一包馬糞,這說明肯定會有一匹小馬駒就在我們家裏。”最後,他果然在屋後找到了一匹小馬駒。父親也跟著他笑起來:“真是一個快樂的聖誕節啊!”
其實,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這樣,樂觀情緒總會帶來快樂明亮的結果,而悲觀的心理則會使一切變得灰暗。
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失火時,沒有怕黑的權利;戰場上,隻有不怕死的戰士才能取得勝利;也隻有受苦而不悲觀的人,才能克服困難,脫離困境。
我們不僅要知道在快樂的時候微笑,更要學會在麵對困難的時候微笑,因為隻有這樣,你才能在挫折麵前精神不倒;隻有這樣,你才能告別悲傷的淒涼,迎接生活的春日暖陽。
當自己已經盡力,可因為個人無法控製的所謂“天命”而使事情變糟時,恐慌、著急、悔恨都無濟於事,不如將自己從悲觀中放逐出來,去感受生活中的陽光,迎接那輝煌亮麗的人生。
別讓生活成為一潭死水
莎士比亞說:“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悲傷,他們會很愉快地想辦法來彌補他們的創傷。”
為什麼要浪費那麼多無謂的眼淚呢?雖然犯了錯誤和發生疏忽都是我們的不對,可是這又怎麼樣呢?誰沒犯過錯?就連拿破侖,在他所有重要的戰役中也輸掉過三分之一。也許我們的平均記錄並不會比拿破侖差,誰知道呢?何況,即使動用國王所有的人馬,也不能再把已經過去的挽回。
要使過去的失敗具有真正的意義,唯一的方法,就是冷靜分析失敗的原因,吸取教訓,然後忘記過去的失敗。可是生活中卻有不少人活在過去,為過去發生的事憂慮、追悔不已,卻從來不想辦法來彌補以前發生的事情所產生的影響,要知道,我們絕不可能去改變已經發生的任何一件事情。
拿破侖·希爾曾有過這樣一次奇妙的經驗:
當時,希爾開辦了一個非常大的成人教育機構,在很多城市裏都有分部,在管理費和廣告費上的投資很大。由於他當時忙於教課,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去管理財務問題,並且也太天真,不知道應該授權給一個很好的業務經理來協調各項收支。
過了一年,希爾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實:雖然他們的收入非常多,但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利潤。針對這種現象,希爾發現自己應該馬上做兩件事情:
第一,應該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就像黑人科學家喬治·華盛頓·卡佛爾做的那樣,承受住將自己畢生的積蓄從銀行賬戶轉給別人的事實。當有人問他是否知道自己已經破產了的時候,他回答說:“是的,也許正像你所說的。”然後,繼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把這筆損失從他的記憶裏抹去,以後再也沒有提起過。
第二,把自己失敗的原因找出來,記住慘痛的教訓,然後從中學到一些經驗。
然而,這兩件事希爾一樣也沒有做。相反的,他卻沉浸在經常性的憂慮和痛苦中。一連好幾個月都恍恍惚惚的,睡不好,體重也減輕了很多,不但沒有從這次失誤中學到教訓,反而又接著犯了一個類似的錯誤。
對希爾來說,要承認以前這種愚蠢的行為,實在是一件很為難的事。可是他早就發現:“去指揮、教導二十個人怎麼做,比自己一個人真正去做,要容易多了。”
這個時候,希爾想起了桑得斯先生的一個故事。桑得斯先生認為,教他生理課的老師保羅·博蘭德威爾博士,給他上了最有意義的一課,他為此受益終身。他說:
“那時我才十幾歲,但是我好像常為很多事發愁。我常常為自己犯過的錯誤哀歎不已,考試完以後,我常常會半夜裏睡不著,咬自己的指甲,我總是擔心自己考不及格。我總愛反思我說過的一些話,總希望當時能把那些話說得更好。
一天早上,我們全班到了科學實驗室。保羅·博蘭德威爾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邊上。我們都坐著,望著那瓶牛奶,不知道牛奶跟生理衛生課有什麼關係。然後,博蘭德威爾博士突然站了起來,看似不小心地一碰,把那瓶牛奶打翻在地,然後,他在黑板上寫道:‘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好好地看一看。’博士叫我們所有的人仔細看看那瓶打碎的牛奶,‘我要你們永遠都記住這一課,這瓶牛奶已經沒有了,它都漏光了。無論你怎麼著急,怎麼抱怨,都沒有辦法再收回一滴。我們現在所能做的,隻是把它忘掉,丟開這件事情,隻注意下一件事。’
我早已忘了我所學到的幾何和拉丁文,但這短短的一課卻讓我記憶猶新。後來,我發現這件事在實際生活中所教給我的,比我在高中讀了那麼多年書所學到的都有意義。它教我懂得:盡量不要打翻牛奶,萬一打翻牛奶並整個漏光的時候,就要徹底把這件事情忘掉。”
或許有人會覺得,費這麼大勁來講那麼一句話:“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未免有點太誇張了。的確,這句話很普通,也可以算是老生常談了。可是像這樣的老生常談,卻包含了人類千百年來所積聚的智慧。這是人類經驗的結晶,是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事實上,你也不會看到比“船到橋頭自然直”和“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更基本、更有用的常識了。隻要我們能運用它,不輕視它,我們就用不到任何庸俗的教義。但是,如果不加以應用,知識無異於一潭死水。
弗雷德·福勒·傑特有一種能把老的真理用一種既通俗又有趣的方法說出來的天賦。他是一家報社的編輯。有一次在大學講演的時候,他問道:“有多少人曾經鋸過木頭?請舉手。”大部分的學生都表示曾經鋸過。然後他又問道:“有多少人曾經鋸過木屑?”沒有一個人舉手。
“現實生活中,你們不可能鋸木屑”,傑特先生說道,“因為那些都是已經鋸下來的。過去的事也是一樣,當你開始為那些已經做完的和過去的事而憂慮的時候,你不過是在鋸一些無用的木屑。”著名棒球選手康尼·邁克81歲的時候,有人問他,有沒有為輸了的比賽憂慮過。他回答:“很多年以前,我就不做這種傻事了,我發現這樣做對我完全沒有好處,磨完的粉不能再磨,因為水已經把它們衝到底下去了。”
世界拳王登樸希曾這樣敘述自己拳壇生涯的最後一段歲月:當把世界拳王的稱號輸給對手時,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他在雨中往回走,穿過人群,回到房間。一路上,他看見了一直支持自己的觀眾眼睛裏含著淚水,一些人想要握住他的手來安慰他。
一年後,不甘心的登樸希又跟對手比賽了一場,但此時他已經沒有了信心,結果又失敗了。從此,他開始懷疑自己也許就這樣完了。要完全克製自己不去想這件事情實在很難,終於有一天,他對自己說:“我不打算生活在過去裏,我要能承受這一次打擊,不能讓它把我擊垮。”
傑克·登樸希做到了這一點。他的做法是承受一切,忘掉過去的失敗,然後集中精力規劃未來。他的做法是經營百老彙的登樸希餐廳和大北方旅館。他的目的是安排和宣傳拳擊賽,舉行有關拳擊賽的各種展覽會。他的做法是讓自己忙著做一些富於建設性的事情,使他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去為過去擔憂。“在過去十年裏,”登樸希說,“我的生活比我在做世界拳王的時候要開心得多。”
所以,讓我們記住,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不要為過去的事情而生自己的氣。
看開點,放自己一馬
你是不是心中也還懷著一股怒氣呢?要知道這樣受傷害最大的是你自己,何不看開點,放自己一馬呢?莎士比亞曾告誡我們:“使心地清淨,是對青年人最大的成命。”
從前,在威尼斯的一座高山頂上,住著一位年老的智者,至於他有多麼的老、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智慧,沒有一個人知道。人們隻是盛傳他能回答任何人的任何問題。有兩個調皮的小男孩並不以為然,甚至認為可以愚弄他,於是就抓來了一隻小鳥在手心,一臉詭笑地問老人:“都說你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問題,那麼請你告訴我,這隻鳥是活的還是死的?”老人想了想,完全明白了這個孩子的意圖,便毫不遲疑地說:“孩子啊,如果我說這鳥是活的,你就會馬上捏死它;如果我說它是死的呢,你就會放手讓它飛走。孩子,你的手掌握著生殺大權啊!”
同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牢牢地記住這句話,每個人的手裏都握著關係成敗與哀樂的大權。
一位朋友講過他的一次經曆:
一天下班後我乘中巴回家,車上的人很多,連過道上也站滿了人。站在我麵前的是一對戀人,他們親熱地挽著,那女孩背對著我,她的背影看上去很標致,高挑、勻稱、活力四射,她的頭發是染過的,是最時髦的金黃色,穿著一條最流行的吊帶裙,露出香肩,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女孩,時尚、前衛、性感。他們靠得很近,低聲絮語著什麼。女孩不時發出歡快笑聲,笑聲不加節製,好像是在向車上的人挑釁:你看,我比你們快樂得多!笑聲引得許多人把目光投向他們,大家的目光裏似乎有豔羨。不,我發覺他們的眼神裏還有一種驚訝,難道女孩美得讓人吃驚?我也有一種衝動,想看看女孩的臉,看看那張傾城的臉上洋溢著的幸福會是一種什麼樣子。但女孩沒回頭,她的眼裏隻有她的情人。
很巧,我和那對戀人在同一站下了車,這讓我有機會看到女孩的臉,我的心裏有些緊張,不知道自己將看到一個多麼令人悅目的絕色美人。可就在我大步流星地趕上他們並回頭觀望時,我驚呆了,我也理解了在此之前車上那些驚詫的目光。我看到的是張什麼樣的臉啊!那是一張被燒壞了的臉,用“觸目驚心”這個詞來形容毫不誇張!真搞不清,這樣的女孩居然會有那麼快樂的心境。
朋友講完他的故事後,深深地歎了口氣感慨道:“上帝真是公平的,他不但把黴運給了那個女孩,也把好心情給了她!”
其實掌控你心靈的,不是上帝,而是你自己。世上沒有絕對幸福的人,隻有不肯快樂的心。你必須掌握好自己的心舵,下達命令,來支配自己的命運。
你是否能夠對準自己的心下達命令呢?倘若生氣時就生氣,悲傷時就悲傷,懶惰時就懶惰,這些隻不過是順其自然,並不是好的現象。釋迦牟尼說過:“妥善調整過的自己,比世上任何君王更加尊貴。”由此可知,“妥善調整過的自己”,比什麼都重要。任何時候都必須明朗、愉快、歡樂、有希望,勇敢地掌握好自己的心舵。
人常常會假想一些敵人,然後累積許多仇恨,使自己產生許多毒素,結果把自己活活毒死。
總之,快樂是自己的事情,隻要願意,我們可以隨時運用手中的遙控器,將心靈的視窗調整到快樂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