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徐之璧

明代末年有個福建的巨商,叫,經常在湖北湖南一帶販賣中草藥。崇禎十年,遇上張獻忠手下的亂兵,財物被搶光了,隻身一人逃到湖北西部的崇山峻嶺中。他隻顧拉著藤葛往上攀行,也不知道跑了多遠。偶爾看到一塊平坦的地方,實在累極了,就坐下來歇息。想到自己資本都虧完了,也沒有回家的路,忍不住唉聲長歎。忽然聽見從遠處傳來格格的木魚聲,好像有座廟宇。當時他正在忍受饑餓的痛苦,想去討口剩飯,就掙紮著站起來,循著聲響走去。彎彎曲曲地走了半裏多路,峰回路轉,前麵好像另有佳境,走近一看,看到一座清幽的茅屋,柴門半掩著,原來是一戶人家,而不是廟宇。徐之璧側耳仔細聽,木魚聲是從茅屋內傳出,便走上前敲門。有一個小童開門出來,問客人有什麼事。徐之璧講了自己的情況,小童立刻入內稟報,很快又拿著酒壺飯菜出來,對徐之璧說:“我家主人說這個地方很危險,請你吃飽飯後趕快離開,不能停留在這裏。”徐之璧聽了很奇怪,心想在敲木魚念佛經的人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世途險惡,由此可見一斑。吃完飯,他把食器還給小童,拱手道謝。本來想著順原路往回走,但又想走回去也沒有地方可以過夜,把心一橫,說道:“與其被虎狼吃掉,還不如就留在這裏。即使撞犯鬼怪,不過一死罷了,還可以解除心中的迷惑,不至於做個糊塗鬼。”於是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不走了。再看那個童子,已經關上門進去了。

天漸漸地黑了下來,木魚聲敲得越來越急,童子也不再出來。等到夜深,山風寒冷刺骨,徐之璧凍得受不了,忽然看見一團火光閃耀,大得像鬥一樣,翻騰著過來。等到草屋門前,頓時變成一個全身紅毛、像豬一樣的怪物,咆哮著衝了進去。徐之璧嚇得瑟瑟發抖,戰戰兢兢地想要避開,又看見有一團黑氣,像笆鬥般大小,由北向南,像飛奔的馬一樣席卷而來,來到茅屋前,也化作一個夜叉,雙目閃著凶光,張開血盆大口,吽吽地叫著衝了進去。徐之璧更加害怕,轉而又想命中注定要死,怕也沒用,便打消了逃走的念頭,屏住氣靜靜地看下去。一會兒又有一道矗立的十丈長的白光,頂天立地,越來越近。到門口時白光縮小變為一個英俊的男子,身穿白袍,頭戴七星冠,有一丈多高,俯身走入茅屋。徐之璧接連看了幾件奇怪的事,反倒是見怪不怪了,一點兒也不害怕,恍然間好像是在觀看變幻莫測的戲術,也實在是一位奇人。

不久,木魚聲停了下來,柴門忽然敞開了,遠遠聽到說笑聲,好像是閨中少女,心中暗暗驚訝。不一會兒,隻看到四五個容貌都很妖豔的小丫鬟,手拿絳紗燈籠,引著一個非常美貌的女子從門中走出。徐之璧悄悄望去,那女子大概有十八九歲,雲霞為衣,百寶為髻,打扮得像神仙一般,容貌特別出眾。她們才走出竹籬編的門牆,就聽見一個丫鬟說道:“這樣好的夜晚,可惜沒有月亮!”女子微微一笑,隨手拿過丫鬟手中的燈籠,揚起袖子一拂,瞬時空中晶光四射,和白晝一樣明亮。徐之璧猜想她必定是個仙人,就要走過去請她搭救,這時一個伶俐的丫鬟早已發現了他,急忙對女子說:“有俗人在此,姑娘怎可炫耀仙技?”女子驚訝地說:“老父的占卦果然應驗了!否則的話,山中出現了三怪,誰見了不會嚇得逃命呢?”然後立刻收斂法術,天際晶光仍然變成一盞燈籠,落入丫鬟手中。眨眼之間,她們都返回茅屋去了,門前頓時安靜下來。

徐之璧正在懊恨自己和仙家沒有緣分,想不到先前見到的小童又開門出來,叫道:“客人還沒有走嗎?主人等著你,請快進來相見。”徐之璧高興極了,趕緊整整衣帽,跟著他進了茅屋。裏麵共有三間草屋,花竹相互掩映,木魚經卷還放在桌上。過了一會兒,主人出來,年紀大約七十歲,眉毛很長,目光明亮有神,神采煥發。老人扶著拐杖客氣地說:“剛才我正在施行法術,恐怕驚動客人,所以命小童謝絕留客。沒有想到你竟然膽量如此之大,足夠護身,反而令老夫慚愧難當。”徐之璧拜伏在地,答道:“我是逃難的人,無處安身,承蒙你賜我一頓飯,非常感激。我隻因為天晚了無處安身,所以留在這裏,閉著眼睛等死,並不是真有什麼膽量,你過獎了,我真是惶恐不安。”主人聽了,趕緊扶徐之璧站起,請他坐在客席,慢慢地詳談。二人談得很愉快,徐之璧就請問老人的姓氏。老人答道:“我在元代時就已入山修道,住在這裏不出山門已經有三百多年了。時間太久了,忘記了自己的族裏,也不記得自己的名字。近來有些顯得老邁,耳目不清楚,人家便叫我‘懵懂公’。家中還有老妻弱女,住在一起,很久都沒有了塵世間的念頭。今天早晨偶然起了一卦,判定家中即將要有婚嫁的喜事。我並不想把女兒嫁走,所以施些法術想破解它。誰知道老天決定的事,人是難以改變的,你竟然在我家門前逗留不走。這大概就是命中注定的了!”徐之璧聽了暗暗高興,但還是裝著不懂,還在問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主人大笑道:“你可不是一個懵懂人,怎麼反來問我呢?這件事不講你也會明白的。”徐之璧於是含笑站起,向主人道謝。

主人喊老婦出來相見。婦人年紀約四十多歲,容顏依然顯得年輕姣美,但自稱隻比主人小十歲,這可真是奇人啊。相見後,主人設宴款待徐之璧,擺出幾十樣珍奇的菜肴,主人還謙虛地說:“山中人家拿不出更多的菜了,老夫實在是慚愧。”才喝了幾杯酒,老婦就進內屋替女兒打扮,準備送她出嫁。不久,就聽到裏麵有輕微的哭泣聲傳來,主人鄭重地說:“從這離開終究還可成為地仙,為什麼還要那麼傷心?”又對徐之璧說:“本來想留你們在這裏成親,但這裏不是凡間,不能布置洞房,所以讓小女跟隨你走。她們母女舍不得分離,所以哭哭啼啼。”徐之璧本來想可以在這裏住下,聽了主人的話大失所望,趕緊起身說:“小婿已經四海無家,願意留在這裏,侍奉二位老人家,不想再回去。”主人搖頭不同意,說道:“去吧!去吧!自然會有好地方的。”不一會兒,主人的女兒已經打扮好了,丫鬟們簇擁著她出來和徐之璧見麵,果然就是剛才見到的那個女子。他們交拜成禮後,主人便拿出一個巨大的酒杯,放在屋子中間,對女兒說:“我用這個送你們夫婦出山。你已經能夠自己建造家園,我不想再代你操勞了。”女子還是不依不舍,她父母卻在一旁催促,她就擦幹眼淚跳入杯中,一眨眼就不見了。徐之璧大吃一驚。主人又要遣送女婿,徐之璧隻好也爬上酒杯,恍惚中覺得自己從山崖上往下掉,嚇得直想呼喊。等到睜開眼睛看時,自己正站在一條平坦的大路上,女子早已經迎麵立在身邊。女子見他已經站穩,便笑著對他說:“像你這樣一個齷齪的商人,也不知道前世修了什麼福氣,竟然能成為仙家的女婿。實話告訴你,我的父母都已經一千歲了,我也隻比他們小二十多歲。如今因為前世的孽緣,不得不嫁給你,隻是將來就不能和父母一起上達天仙了。”說著忍不住連聲長歎。徐之璧聽了這些話,再三致禮道謝。他仔細觀察這裏的環境,原來已經到了汀州漳州的地界,離故鄉不遠了。

徐之璧想回故鄉,女子不同意,說:“戰亂還沒有結束,就是這裏我們也不能住。”於是二人向東走了幾十裏,選了一個山間僻靜的地方,女子觀察了很久之後才說:“可以了。”然後就從耳鬢邊拔下一支小釵,東指西劃,也沒有見她打地基、砌磚瓦,一瞬間,一座巨大的院宅就建成了。徐之璧更加相信她是神仙了。兩人挽著手一同進去,床帳等用品非常齊全,好像早就已經準備好的。女子一聲呼喚,丫鬟仆役紛紛應聲而至,也不知他們是從哪裏來的。命令他們做事,全部都恭敬小心。一會兒,喜酒擺好了,二人相對共飲,這時徐之璧才知道她姓陶,小名采春。晚上歡好,也和常人完全一樣。交合的時候,女子婉轉難當,因為她還是一個處女。自此以後,徐之璧整天不出門,時時都和女子在一起,共同研習修道養生的法術。徐之璧練得久了,漸漸也學會了吐納的功夫,後來能夠辟穀不食。自從在這裏住下,他們對外界的事物一點兒也不知道,也沒有受到戰亂的影響,徐之璧似乎完全忘記了過去的自己。

大約隔了十多年,女子忽然對徐之璧說:“前些時候天下大亂,我和你幸好一直隱居在世外桃源。現在大聖人統治天下,四海之內都很富盛,可以出去當太平盛世的老百姓了。”徐之璧也不懂她的話是什麼意思,跟著她走出家門。走了沒有幾步路,回頭看去,院宅已經不見了,侍從仆役也都瞬間化為烏有。徐之璧驚訝極了,詢問女子,女子笑而不答。等走到大路,女子向徐之璧告辭道:“自從嫁給你,一直沒有探望父母。現在我要回家去探望父母,五年之後再相見。”此時徐之璧已經懂得了人生的大道,也不挽留她,隻是叮囑幾句便分別了。徐之璧回到故鄉,田園早已經荒蕪,親戚朋友也都不知去向。拉住路人詢問,才知道明朝已經覆亡,大清建國已經五年了。徐之璧非常感慨,也不想再回到塵世中。於是在九仙山上搭了一間茅屋,每天坐在屋中,不吃飯,也不出門。有人問他,他也不隱瞞,而且詳細講述遇到仙人的經過。這樣生活了五年。一天晚上,附近的鄉民都聽到茅屋中傳來陣陣木魚聲。早晨起來查看時,隻剩下茅屋在那裏,人卻不見了。大家都感歎極了,認為他已經成仙去了。

外史氏說:世界上沒有懵懂神仙,那些說自己懵懂的人,其實都不懵懂。徐之璧因為膽識過人,才和仙家結緣。假如他見異思遷,半途逃走,又怎麼會有這一段佳話呢?當然這也是因為他生來就有仙骨,世人哪裏能夠知道其中的緣故。徐之璧膽子最大,所以也能夠成為懵懂神仙。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