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臣講了朱君還魂的故事之後,又講述了朱君的妹妹朱貞生死的經曆,更值得讓人稱道。
朱家本是個大家族,他的父親尋到近郊一塊清幽的好地,買下建築別墅,供自己吟詩歌誦,悠閑度日。別墅裏種滿了各種奇花異草,其中有一株極品牡丹,是名種姚黃,可以稱得上是花中第一。其中最多的品種是蘭花。園丁姓穀,他老婆叫盆婆子,兩人一起灌溉管理。花開時常有遊人來賞花,夫妻倆就借賣茶賺取些蠅頭微利。蘭花的品種,素心是上品,紫心稍次,並蒂的蘭花尤其難得一見。別墅裏隻有一株素心蘭,十分珍愛。這一年蘭花剛剛開放,奇異馨香比往年更加勝之。一天夜裏,紫心蘭忽然都變為素心蘭,而且每株蘭花都開成並蒂,像夫妻蕙一樣,讓園丁和老婆子十分驚訝。三四天後又變回原來的模樣,狂風猛吹,蘭花凋落滿地。盆婆子愛花成癖,就前去報告主人,十分惋惜心疼。
一天夜晚,盆婆子從鄰村飲了社酒回來,微醉踏月經過矮牆外,聽見別墅中傳來女子的說笑聲。盆婆子好奇地朝裏偷看,隻見一位黃披風的美婦人靠石而坐,一白衣美女子坐在苔茵草地上,左右侍立著三四個嬌美丫鬟,說話聲很輕聽不清。忽然聽到婦人說:“小妮子故弄狡獪,難怪封家丫頭會妒忌得要死。”女子笑道:“確實是兒太幼稚不懂事,偶而替各位姐妹袒護一下表表心意,可想不到竟受到如此殘暴的虐待,近來自己也很後悔。”婦人說:“你真是太過分了!這樣把生物弄得顛三倒四,是犯上天的忌的,更何況顛弄自己的形骸呢?封家丫鬟本就多嘴多舌,這可如何是好?”女子聽後掩袖而泣,不歡而散。盆婆子回家把見聞告訴丈夫,都弄不清其中的奧秘。從此經常在牆外伺候,希望能弄清原委,可是卻再也沒見仙人的蹤跡。
一天夜裏,盆婆子正在熬夜紡織,忽然聽得從別墅中傳出絲竹音樂聲和泣別聲,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跑去窺探,遠遠就看見黃披風婦女手持白玉杯,盛滿清泉正在澆灌素心蘭,祝禱說:“你自己不注意蘊藏,過於炫露,果不其然被封氏上奏章彈劾,現在奉上天詔旨將你推入閨秀情癡劫中。當在十六年後早證仙果,千萬不要迷失本性啊!”祝禱完,流淚不止,丫鬟們在一旁勸慰著,她這才含淚走入牡丹叢中不見。盆婆子十分驚詫,次日淩晨把這事稟告朱夫人,而夫人正巧在昨晚生了個女兒,夢見蘭花而生。彼此相互講述,恍然大悟原來生下的女兒是素心蘭的投世,於是取名為紉蘭。夫人共生了四子二女,紉蘭排行第五,人們又稱她為五姑,很受父母的疼愛。
第二年,紉蘭的父親朱秀才逝世,母親親自坐絲帳教子女讀書識字。紉蘭天生聰慧,不僅容貌漂亮,而且品性貞靜,在學習刺繡之餘還喜歡吟詩誦詞。夫人逢人就誇自己的女兒,說:“這是我家的女學士,像夢幻中的瀟湘神女,巾幗中的謫仙李白。隻可惜你父親走得早,不能親眼看到你有古代才女謝道蘊那樣的詠絮才華,真是太讓人遺憾了!
紉蘭一次詠秋海棠,誦詩道:
秋雨又秋風,苔陰瘦一叢。如何人不寐,淚灑可憐紅。
母親聽後麵露不悅,說:“你這孩子怎麼說出這樣不吉利的話?”於是把她的書籍紙墨收藏起來,不讓她再學習吟誦詩文,督促她專心學針線。紉蘭不敢忤逆慈母的訓導,可是仍常常靠著窗逗玩鸚鵡,卷起湘簾放進歸來的雙燕,在池水邊數那自由的遊魚,口中常喃喃有聲。細細去聽,紉蘭口中所吟詠的都是些絕妙好詞。
紉蘭天性最喜蘭花,看到蘭花就會嬌滴滴哭個不停止。別墅裏的一株素心蘭,自從紉蘭降生那天起就萎謝了。盆婆子一直用竹欄幹圍護,勤勞澆灌,希望哪天它能再萌芽開花。七歲時,紉蘭就被許配給成都太守家張公子,公子和紉蘭本來就是表兄妹一輩,兩小無猜,曾一起讀書識字。到了十歲時,兩人就避開不見麵。公子身體嬌弱,隨父親上任到了蜀中,書信聯係也中斷了。
又過了六年,紉蘭忽然持齋吃素,早晚叩頭禮拜觀音大士像,念《心經》。母親問她緣由,她隻是流淚不止不說原因。當時正值早春,旭日照滿半窗,紉蘭擁著繡被不起床,淚如雨下快要把枕席濕透。丫鬟稟告她母親,母親急忙來問緣由,紉蘭嗚咽著說:“孩兒不孝,恐怕要先永遠辭別阿母,不能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了!幸好有兄妹在,還希望母親保重身體,不要過多掛念我這薄命兒。”母親悲傷地說:“孩兒怎麼說出如此不祥的話?”紉蘭哭泣道:“孩兒昨夜夢見張郎來到我麵前,擲下一株枯蘭於地,對我再拜後辭別而去。孩兒知道張郎一定是被天府召喚去升天了。”母親早知公子有病,聽了女兒的話,心痛如割,打起精神勸慰女兒。可是紉蘭從此以後卻不再梳妝,飯量也突然減少,整天萎靡不振,沒有生機。
一個多月後,蜀中傳來訃告,公子果然已死。母親隱瞞消息,背著女兒痛哭。紉蘭忽然清晨起床,照著鏡子梳妝,問丫鬟道:“盆婆子來了嗎?”丫鬟答道:“還沒有來。”紉蘭又問道:“那別墅中的素心蘭複活了嗎?”丫鬟答道:“不清楚。”紉蘭再問:“亭子旁邊的黃牡丹沒事吧?”丫鬟答道:“沒事。”此後紉蘭麵帶笑容,說:“從來的地方來,到去的地方去。自己苦苦追問,實在怕被封姨笑話。”接著又悲慟流淚說:“真是後悔沒認真聽姚夫人的話,否則也不會到此地步。”丫鬟見她或哭或啼,情況有點像瘋癲,趕緊去稟告夫人。夫人匆忙帶著兄妹來到。紉蘭笑著對母親說:“我隻不過是和丫鬟嬉鬧罷了,沒想到驚動了母親大人。”說完,言談舉止像平時一樣,家裏以為她有了好轉,對她的防範也就逐漸放鬆。可是每天夜裏,紉蘭總是扶病挑燈謄寫詩稿,集成一函,題名為《別鵠吟》。詩稿謄寫完成後,哭著拜她的母親說:“還請母親一定把此詩稿寄到巴蜀,在張郎的亡靈前焚化,用來當作同穴埋葬。”
當時盆婆子並不知道小姐的事情,看見已凋謝的素心蘭忽然新生重發,含苞怒放,香氣更加沁人。這一夜又聽到弦管嘔啞聲,人馬嘈雜聲。打開兩扇柴門,隻見燈火燦爛像城市,旗幟如雲,許多侍從騎著花驄馬,身穿古裝,簇擁著一頂彩轎從門外冉冉經過,彩轎中的美人正是五姑紉蘭。盆婆子趕緊攀著彩轎高呼道:“五姑,你要去哪裏?”儀仗隊見狀動怒,要鞭打她。紉蘭說:“萬萬不可驚嚇到她,這是我家守園子的人。然而你來得正好,麻煩你轉告我的母親,說我應詔前去天上做。從此脫去塵世煩惱,毫無痛苦,姚夫人還比不上我高貴,還請我母親不要過度傷心。”說完,車馬如飛,轉眼就不見了蹤跡,隻覺得香風習習,彩雲紛紛。第二天,盆婆子匆忙來見張夫人,才知道五姑已於昨夜死去。
如今《別鵠吟》爭相被士女傳誦,異邦也很看重。人們隻是單純地欣賞她美妙的文采,卻並不知道她節操的貞潔和生死的本末。到底是花,還是人?應當是仙人吧!確實是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