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安徽滁州天長縣,有個城隍廟,廟裏神最有靈驗。由於香火旺盛,人心敬仰的緣故,聲名遠播。可是最最奇異的,莫過於道光初年故鄉父老所傳說的一件事。
掌管道教的官吏楊麗源,當時是我縣城隍廟的廟主。一天夜裏,他已睡在床上,忽然聽到廟庭裏有擊鼓吹號聲,接著是隨從人員前呼後擁聲,兩邊僚屬依次站班聲,又聽到幾個人在竊竊私語:“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氣度非凡,不像舊官那樣冬烘迂腐,各人還須兢兢業業做好自己本職工作,不要觸犯新官嗬!”不久傳來擊鼓聲,新官上座,按簿冊點名。楊麗源從糊窗紙的縫隙中向外偷看,果然看見一個青年官人,穿戴著本朝的冠服,帽子頂上是珊瑚珠,帽後孔雀翎,儀容秀美,高高坐在上麵,受下屬人員的參拜。參拜結束,那個青年退堂,衙役傳呼關門,兩邊辦事人員魚貫退出。霎時間景物都消失,燈火也稀少了。楊麗源知道,這是新城隍老爺剛來上任,保守秘密,不敢亂說。
一個多月後,揚州舉行盛大的都天神會,商賈雲集,百戲雜陳,仕女如雲,這是東南地區第一盛會。恰逢那時,大明寺裏平山堂的牡丹盛開,遊客蜂擁而至。凡參觀了都天神會返回的人必定順路到平山堂上去觀看牡丹,並且可以縱情憑眺山水美景。大明寺方丈和尚天天往來迎送貴客,沒有一刻安閑。來客衣服較為樸素隨便的,就讓他自己遊覽;衣裝華麗高貴的,就殷勤款待。中等客人,由寺裏客堂師等迎接;隻有上等客人,才由方丈和尚親自陪同。這種接待陪同規矩,也是向來的通例。
這時,忽然來了一位貴客,無隨從人員,也不見有車馬,可是服飾鮮華燦爛,器宇軒昂,相比之下所有那些來這裏的紈絝華貴少年,都比不上這位貴客。主管接待賓客的知客僧猜測他是掌權的達官貴人,故意微服私訪偵查事實真相,於是飛奔著去報告方丈和尚。方丈和尚聽說,也急忙前去恭敬迎接。邀請貴客到正廳,方丈叩頭下拜,貴客卻相當傲慢,懶得與方丈寒暄周旋。方丈更加惶恐,用上等的茶水果品進奉,貴客也隻略微喝口香茗而已。方丈更加小心謹慎,極力討好貴客,打探籍貫和尊姓大名,貴客一概笑而不答。
當時揚州附庸風雅的人很多,即使是鹽商木商也要對著牡丹花吟詠幾句詩。方丈捧上宣紙親自磨墨,請求貴客題寫錦繡佳句替本寺增光。貴客也不推辭,走近雕欄旁邊,對著嬌豔的牡丹凝視,略加感歎,就揮毫如飛,頃刻寫成小令一首,在紙尾蓋上玉印,沒署姓名。方丈更加驚奇,再三留客吃素齋,貴客笑著辭謝,之後仰天微笑說:“太陽已下山,我本乘興而來,興盡也就該回去了。”臉帶笑容取出五兩白銀賞給方丈,方丈假意推辭,貴客也笑嘻嘻地不顧他。方丈急忙用竹剪剪下半開的極大的牡丹花,雙手奉獻給貴客說:“這花名叫大富貴啊!”貴客收下拿在手中,一邊嗅一邊外出。方丈帶領合寺僧眾披著袈裟送貴客走出山門,跪在地上連連叩頭。等抬起頭來看,貴客已信步朝西而去。
路上,這個貴客遇到推著空載小車的人,貴客問道:“我要回天長縣,你何不推車送我去,我不會吝惜車錢。”車夫說:“天色已晚,明天早晨可到,今夜權且在大儀住宿一宵。”貴客說:“你隻要肯送我,哪用管它速度快與慢呢?”車夫故意索取高價,說:“這樣就得要車費大錢二千文。”貴客說:“行。”貴客登上車,車夫向西推,頓時車行速度如風馳電掣,如飛箭離弦。車夫本指望慢慢推車,半路上再敲下竹杠,抬高價錢。哪知道,車夫隻覺得兩腳奔跑如飛,自己都無法控製,頃刻之間天長縣的城牆已出現在眼前,各家店鋪還都剛剛點上燈。車夫也並不覺得累人,驚奇萬分說:“咦,天長已到了,何其快啊!”又問道:“貴人府第在何處?”貴客說:“城隍廟。”到了廟前,貴客才下車,撣去衣上塵土,整整頭巾走進城隍廟,回頭對車夫說:“你站著等一會兒,我會派人送給你車錢。”說完,突然不見人影。
車夫等了好久,不見有人出來。他在黑暗中摸索著走進廟裏的東邊廊房,正好是楊麗源的煉丹室。車夫問廟內的仆役,仆役聽他講述後,回說廟裏沒有他所說的人。車夫不禁發怒辱罵,同時又覺得不可思議,喧鬧不休。楊麗源聽見,知道事情蹊蹺,詳細詢問,車夫從頭到尾訴說一遍。楊麗源聽完後嗬叱說:“呸!你是不是瘋癲病發作了?或者你有縮地法術?太陽下山剛剛動身,頃刻間就能從揚州到本縣嗎?”車夫也驚愕了好久,如夢初醒,不知如何解釋。突然想起,看見那人手上折有牡丹花一枝,鮮豔得像在滴水,就又告訴楊麗源,要他幫助調查。
楊麗源吩咐從人拿燈燭來,帶了鑰匙,偕同車夫來到城隍老爺寢宮神像前,看到香爐內果然插著一枝好牡丹,香爐旁邊放著二貫大錢,於是深信車夫說的都是實話。車夫興奮地說:“一點不錯,花在這兒,人藏在哪裏呢?”楊麗源慌忙喝住他,告訴他這位城隍老爺最有靈驗,小心不要多嘴,現在放著賞錢,趕快叩頭恭恭敬敬領取。車夫對神像拜了又拜,扛錢而出。第二天清晨,車夫用神道賞賜的兩千文大錢全部買了香燭、神符,虔誠地來到神像前禱告,說:“鄉巴佬瞎了雙眼,竟不能識別神仙,這賞錢我萬萬不敢領取。”當焚化香燭、神符和向神道歉剛結束,神座帳幔內又擲出同先前一樣數目的青錢,聲音鏗鏘,但不見有人影。楊麗源也就勸車夫說:“你且拿去吧,城隍老爺不會讓你白白辛勞一趟的。”
過了一年多,縣裏又來了一位畫師池春草,是浙東人,他畫的山水作品稱得上是神品,畫馬尤其出色。由於他秉性方正耿直,不隨同流俗,因此喜歡孤寂清靜,討厭喧鬧繁華。他住宿在城隍廟的東房內,看見城隍老爺寢宮內的刖妖樓非常幽雅寂靜,硬是請求要借給他做畫室。楊麗源不同意,池春草再三懇求後,才得以攜帶紙墨筆硯進樓。他把樓門反鎖,裏麵安放竹爐茶灶,自由自在地吮毫弄筆。
當時正是十月小陽春,氣候宜人。池春草正鋪開宣紙揮毫落墨,忽然發覺身後站著一位美男子,穿戴著貂皮袍子、帽子,身上珮玉鏘鏘有聲,反背雙手,專心凝神,靜悄悄地在背後看池春草作畫。池春草驟然看見那人,疑是縣衙裏的幕僚,就起立給他讓坐,那人根本不理睬。他挪動腳步環視牆壁上懸掛的已完成的畫卷,突然衝著池春草聲色俱厲地說:“看你的畫妙筆生輝,也算得上是高人。外邊空閑的房舍很多,到處可以作畫,何必一定要進入長官內眷的臥室呢?!”說完話人就頓時消失。池春草大為驚駭,趕快走到外麵,看到門依舊鎖著。他驚問廟裏道士是怎麼回事,道士都說:“那裏麵本來不是強行可住進去的,既然如此,你還是趕快搬出來為好。”
池春草雖然搬出了刖妖樓,可是心裏仍因為神道讚揚自己的畫而感到榮耀。於是齋戒沐浴恭恭敬敬畫成幾幅條屏、扇麵,對神拜了又拜,虔誠地奉上。當天夜裏夢見神道來告訴他說:“承蒙你贈送高雅作品,可是陰間與人世不同,把畫焚燒後我才能獲得。區區薄禮,略表心意,供你潤潤彩筆。”說完笑嗬嗬拋擲一物到床頭。池春草驚醒一摸,果然得到二十多兩銀子。城隍爺的靈顯這又是一例。
第二年,楊麗源到揚州辦事,親自到大明寺詢問和尚,和尚說:“確有其事。當時貴客留題的佳句還罩在碧紗籠裏呢。”楊麗源過去讀過這首小令詞:
天涯芳草傷離緒,竹西自古繁華誤。國色天香,含風帶露,名花合在消魂處。
憑高指遍南朝路,隔江點點春無數。有限春光,無端淚雨,山僧那得知其故。
原來是調寄《七娘子》。筆跡秀麗像趙鬆雪。詞尾蓋上小印是“”四個字,那是由於我縣是唐朝下阿村千秋縣故址。
到了第五年,同鄉有個人活著替陰間做勾魂使者,經常到陰曹地府,他對人說:“我們故鄉城隍神的麵貌果然和傳說的相同,最近由於政績卓異已被提升為鳳陽郡的城隍神了。”他說的是真還是假,難以證實。可是那首詞句秀韻逸,確實具有蘇東坡、辛棄疾詞的風韻,不可不讀,不可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