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智慧07

師卦:做正直人,做正義事

【原文】

師:貞,丈人吉,無咎。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解析】

師卦:占問總指揮的軍情,沒有災禍。

《象辭》說:下卦為坎,坎為水;上卦為坤,坤為地,像“地中有水”,這是師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容納江河的大地,收容和畜養大眾。

師卦象征軍旅。筮得此卦,對於軍事統帥率師出征非常吉利,必無災禍。初六軍隊出征,必須遵依號令行事;軍紀敗壞,必有凶險。九二統率軍隊出征打仗,持守中道,不偏不倚,可獲吉祥,必無災禍;君王多次頒布詔命,獎賞其功。

六三士卒時而用大車載運屍體歸來,必有凶險。六四軍隊駐紮在左方,準備隨時撤退,可以免遭災禍。六五田野有禽獸出沒,宜於捕獵,沒有災禍;長子率師征戰,次子用大車載屍,占問必有凶險。上六天予頒布詔命,論功封爵,封諸侯於千乘之國,授大夫以百乘之家;要重用君子,不要重用小人。

挺起做人的脊梁

師有軍隊的意思,也有用兵、出兵作戰、正義討伐之意。軍隊是一個國家安定團結、穩定發展、繁榮昌盛、抵禦外敵入侵的保障。有軍才有國,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幸福、快樂、安康。真正的正義之師是替天行道、討伐邪惡、為民除害的。

人人都渴望成功,確實,這真正是一個機會迭出的時代。但是,透過曆史的折光鏡,縱然是成功者,也有很多是病態的:或是言語上的巨人而為時間上的矮子;或曾泡沫般地脹起卻在瞬間蒸發;或為財富上的富翁卻是精神上的乞兒;或為偶然中一躍龍門,卻在必然中銷聲匿跡……

成功的標誌是什麼?財富、地位、聲望、名譽、權力……這一切的一切,也許是人們期盼擁有的,但世界上卻有如此多的為權力而勾心鬥角、為地位而委曲求全、為財富而不擇手段,這是真實意義的成功嗎?其實,在這些病態的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失去的往往更多。沒有了健康,沒有了幸福,沒有了快樂,沒有了內心的平靜,沒有了周圍的和諧。

也許,堅持著自己想要的,始終本著自己的原則,一如既往地挺起做人的脊梁,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更大的成功。

社會是一台複雜的機器,它很容易讓人失去本色,容易磨光一個人的棱角,隻有站直了,雖外圓而還能內方,才不至於成為見利忘義的庸人。因此,我們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挺起做人的脊梁。

1948年,朱自清的胃病越來越嚴重。這天,朱自清正在家裏躺著,吳晗來到他家,遞給他一份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取美援麵粉的宣言書。朱自清看了,不說話,隻是顫顫地提起筆,在宣言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不到兩個月,朱自清便逝世了。朱自清的胃病,是必須嚴格選擇食品的,而那時候麵粉是不可多得的好食品。如果他不簽字,別人也能理解,但他還是簽了。我們可以想象,他忍受不了美國麵粉的侮辱性,卻忍受了病痛的劇烈折磨,這種選擇顯然是他自己的取向。

孟子曾說過:不要我所不要的東西,不幹我所不幹的事。求我所必求,為我所必為,如此而已。仔細說起來,我所不要的東西,既包括我們不該要的東西,也包括我們不必要的東西。不該要的東西不要,如來路不明的不義之財;不必要的東西也不要,如名不副實的空銜虛譽。不該要不必要的東西,如果要了,人就變成了外物的奴隸,本來受人驅遣被人役使的外物便轉即控製了我們自己。

幹不可幹的事,往往會損害別人,會被千夫所指,會受製裁。即使不受製裁,稍有良知,也會日不安夜不寧,問心怕愧有餘;良知即便全失,也免不了擔驚受怕,寢食難安,夜不成寐。幹不願幹的事,就必須勉強自己,甚至要強迫自己,不能隨心所欲,也無法盡心竭力,雖是舉手之勞,也會覺得苦不堪言。

在有些時候、某些情況下,許多事情是我們必須做的。哪怕是一生隻做一次,哪怕因此而中斷了自己的生命,我們都必須不顧一切地勇往直前。這些事大到國難當頭為國捐軀,小到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

為了伸張和主持正義,就要敢於仗義執言,說公道話。仗義執言是一個人具有正義感的表現。要仗義執言,就要敢於講真話。自己應該做一個有正義感、有良知、講真話,並敢於為他人講公道話的人,那種明明看到不合理、不正常的現象也不敢講真話的人,則失去了自己的人格。

踏尋著偉人的足跡,我們為他們的氣節而折服,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確實,正如羅曼·羅蘭的一句名言:“自私和怯懦的人常不快樂,因為他們即使保護了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卻保護不了自己的品格和自信。”

挺起做人的脊梁,即使貧窮、孤獨,但仍然有內心的一份追求與和諧!

君子慎獨

孔子說:“君子慎獨。”意思是說,即使一個人獨處時,也要克製自己,不要做失道失德的事。

《禮記·中庸》也說:“道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道德原則是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的,要時刻檢點自己的行動,警惕是否有什麼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沒有看到,害怕別人對自己有什麼意見而自己沒有聽到。

“慎獨”也可以作為識別人的道德品質的方法。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往往從最隱蔽、最細微的地方真實地暴露出來。在公開場合,在大的問題上,由於法製、輿論的壓力,人們不能不檢點約束自己的言行;在獨處無人監督時,或者在細小的問題上,人們就容易放縱自己,暴露出真實的思想麵目。

《後漢書·楊震傳》有一則“暮夜無知”的故事:楊震被任命為東萊太守,赴任時途經昌邑,以前被他推薦為昌邑縣令的荊州秀才王密夜晚來拜見,想送給他十斤黃金。楊震說:“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我,這是什麼緣故呢?”

王密說:“晚上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楊震義正詞嚴地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

王密很慚愧,隻好灰溜溜地告辭而去。

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在獨自一人、無人監督時,也會小心謹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堅持“慎獨”,在“隱”和“微”上下功夫,即有人在場和無人在場都是一個樣,不讓任何邪惡念頭萌發,才能防微杜漸,使自己的道德品質高尚。“慎獨”修養方法的實質是提倡高度的自覺性。這個原則不管什麼時候,都是必須牢記在心的。在這方麵,唐太宗就十分注意嚴格要求自己。他說:“身為國君,必須先以人民的生活安定為念。壓榨人民而自己卻過著奢侈浪費的生活,無疑是割取自己腿上的肉吃一樣,等到吃飽了身體也隨著完結了。倘若希望天下安泰,首先必須端正自己的姿態。迄今為止,尚未聽說直立的身體卻映出彎曲的影子,也沒有聽說過端正的君主治理下的政治,百姓會胡作非為。”

唐太宗以這種態度來處理政事,率先努力端正自己的行為,雖然已經十分努力了,但他仍然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徹底。有一次,他向魏征表示這種不安:“我一直努力端正自己的行為,但是不管怎麼努力,也及不上古代的聖人,因此不得不擔心自己是否會受到世人嘲笑。”

魏征聽後安慰他:“從前魯哀公曾告訴孔子,有一個健忘的男子,在搬家的時候連自己的太太都給忘了。孔子聽後回答說,還有更嚴重的呢,像桀和紂等暴君不要說自己的太太,甚至連自己都忘了呢。陛下千萬不要連這個都忘了,隻要能時時留心自身,至少不至於受到後世子孫的嘲笑。”由此觀之,如果領導者能夠率先作出表率,修正自己的行為,那麼部下就會群起效法,端正自己的品格行為。

這種自我保護的措施,主要是進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有越軌之處,語言是否有不妥當的地方,一些習慣是否符合於社會道德規範,是否自己過於恃才傲物、不夠謙虛,等等。古人雲:“禦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別人對自己的一些議論總是事出有因,應先反省自己。

隻要自己能夠不斷自省,就可以在各種環境裏都自持而不虛。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