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斯文一脈斯文一脈
編輯委員會

跨越時空的商代王城

孫新峰 蘇 瑜/文 馬 健 李新華/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春日裏的商都遺址公園美不勝收,滿天星、鳶尾、蝟實,各有各的美。健身的人們穿梭其中,老、中、青、少,或三五成群,或獨行不羈,三人舉鼎與青銅模範雕塑旁有人練起飛鏢,玄鳥廣場上楊氏太極拳與陳氏太極拳平分秋色,一旁姊妹花的健身操也毫無違和,“刻字先生呂文遠”的桌前,小學生王一佳,大聲讀著英語……

一年的等待,終於等到如約綻放,這是春風送來的一場豪華盛宴;千年的等待,從“天地之中”申遺成功到入列國家中心城市,這是時代的春風送給千萬鄭州人的一份文明大禮。

鄭州是一座不事張揚的城市,在當今中國所有城市中,盡管鄭州建城史最悠久,人們對其卻知之甚少,讓我們在無法割舍的地緣情緒中,尋找過去,鏈接曆史,創造現在。

中心城區沿用3600年

是世界城市發展史的孤例

作為商都遺址公園的一景,一組銅像一直被來自五湖四海的遊人瞻仰、合影。韓維周、安金槐、鄒衡,這是值得鄭州人世代銘記的三個名字。

1950年,鄭州南學街小學教師韓維周上完一周的課到城外踏秋,在二裏崗,他被腳下踢出的陶片所吸引,俯身拾起端詳,心中為之一震,連忙在周邊又搜尋了一些,隨後送往文物部門。

如果說,是韓維周的無意發現開啟了二裏崗文化這一幕令中華文明史重寫的大戲,那用科學的考古手段把鄭州商城遺址發掘出來的安金槐先生,在搶救珍貴文物、再現3600年前中國社會的輝煌盛景上功不可沒。而最終,給商城遺址做出結論的,則是鄒衡先生,他用縝密的考證方法揭示出其“商代早期150餘年首都”的性質。

“學術界對於鄭州是不是商城起初有爭論,兩種觀點相持不下,難分伯仲,進行了長達22年的論爭。後來,偃師商城的發現,使得讚同鄭州商城是商湯亳都的人越來越多,鄭州商城是商湯所建的第一個國都——亳都的觀點逐漸成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著名考古學家李伯謙說,從中丁隞都到成湯亳都,見證著3600多年榮耀和輝煌的鄭州商城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商代前期都城,是鄭州入列全國八大古都的重要支撐。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鄭州商城自建成便為人們代代沿用,三千六百餘載人脈不息,城址不移,至今仍為繁華大都,這是世界城市發展史中的孤例。

“南京自東吳為都,至今1700多年;西安,是西周建都,時間剛跨過3000年;安陽,晚商建都,時間3200 年;相較而言,3600歲高齡的鄭州,入道早,歲數大,可謂‘少年老城’。”對鄭州有著深入研究和深厚情感的作家趙富海如是說。

後生可畏,意氣風發。近年來,鄭州這座“少年老城”一方麵繼續探索未知、揭示文明本源,有力彰顯華夏文明主根主脈地位,另一方麵堅持新發展理念,在傳承保護好、開發利用好曆史文化遺存上下足功夫。

“當前,我市正在加快打造‘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積極構建‘博物館群+大遺址公園’全景式中華文明集中展示體係。鄭州,要以‘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為總目標,分專題開展鄭州地區仰韶文化、夏文化、商文化研究工作,推進王城崗、新砦、鄭州商城、小雙橋4處夏、商王都考古研究與遺址公園建設,從而塑造‘兩座夏都、兩座商都’的文化品牌。”鄭州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考古科研成果運用數字化、視覺化等展示方法,讓文物活起來,強化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服務文旅文創深度融合,打造中華文化傳承創新中心。

逆向思維“母體文化”,形成多色彩文化譜係

在鄭州百姓的心裏,鄭州之所以叫商城,就是有商代城牆的緣故,古漢語裏,“城”也特指“城牆”。

“城牆就是我的童年記憶,我10歲之前住在城牆附近,經常和小夥伴們跑到城牆上去玩,摘核桃,上躥下跳,城牆就是我們的遊樂場。”自媒體公眾號“鄭說”創始人鄭子蒙說,也許商代距離現在太過久遠,鄭州人對商城的印象主要集中在城牆上,以及在城牆裏麵發掘出的重要曆史文物,比如標誌著鄭州作為都城而存在的杜嶺方鼎。

“城牆是鄭州這座城市的童年記憶,但由於太過古老,就如人們對童年記憶不深一樣,很多人對鄭州的古都定位,也同樣感受不深。許多人,包括本地人,對鄭州的曆史還存在偏見,一度認為鄭州就是個‘火車拉來的城市’,做省會前一直就是縣城,讓人不免唏噓。”作為城市文化與社會發展的記錄者,鄭子蒙真切感受到近年來的巨大變化,以及鄭州在城市宣傳方麵的努力,他說:“希望商都遺址片區的建設能讓像夕陽樓這樣的曆史標誌性建築,都能一一複建複原,讓生活在這裏的人們能切身感受到鄭州的豐厚內涵,借此重拾城市之根。”

“豫遊紀”創始人高公璞認為,城市的千姿百態都與文化相關,不妨逆向思維“母體文化”,鄭州曾為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提供了基礎能量和基礎價值,現在到了回歸的最好時機,充分發揮鄭州城市的獨特文化和個性,取眾所長,讓鄭州成為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成為沒有邊界和限製的中國文化體驗場,並通過創意將其真正融入城市麵貌和市民生活中去。

“管城區作為鄭州創建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全國重地的重要載體,立足曆史資源稟賦和人文優勢,持續推進‘一環、一園、六大文旅片區、N個協同更新區’建設,全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起步區、承載區’。目前東城垣博物館、宮殿區考古展示中心、城隍廟擴建、塔灣路綜合管廊、東南城垣考古研學中心等項目已建成投用,亳都古巷初具形象,預計今年國慶節開街;塔灣古街主體正在施工,順城街·代書胡同片區、平等街·平等街片區、管城街·衙署片區、北大街4個更新片區已經開街迎賓;阜民裏片區城市發布廳建成投用,計劃5月底前部分開街;夕陽樓、書院街等片區也在加快建設中。”管城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城市有機更新背景下鄭州商代都城遺址保護活化路徑探索”是該區重點研究課題,目前已規劃“尋商管城·商都文旅地圖”,開展“豫見管城 美好商都——鄭州商都文化中心開館暨兩條遊徑係列推介活動”,打造文化體驗博覽遊徑、休閑市井煙火遊徑,分別以商都文化探源、特色美食為主,讓遊客感受3600年的文化積澱與時代新聲。

串聯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宮殿區遺址公園、商都遺址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院、東城垣博物館等文化節點,常態化開展的動靜結合、文武兼備的文化體育活動,更是讓傳統文化沉浸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鄭州之根在管城”“管城City walk最鄭州”“潮玩商都 邂逅管城”“巍巍亳都 熠熠新年”“巍巍亳都 戲韻管城”等鄭州國際商都係列文化活動,以及城牆寫生、攝影、健步走、街巷文化主題展等係列宣傳推介活動,形成強大的傳播引流效應,讓管城備受矚目。

保護與利用結合,公園邂逅古文明;遺址與生態牽手,塑造城市新地標。文化流淌於民族血脈,更應浸潤百姓日常生活,讓其深沉持久的偉力生生不息。

兼收並蓄讓古老文明再度花開

“鄭州商城是人類城市發展史的活化石,是城市文明發展的裏程碑,是展示中華民族偉大創造的博物館,是剛剛打開尚未被完全認知的曆史寶庫。”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副會長閻鐵成給出如是評價,其實作為曆史文化學者,他的目光不僅僅停留在這裏。

“中華文明15000年前開始孕育,5000年前開始形成。由舊石器到新石器,由遊牧穴居到聚落城池,由農業形成到行業分工,由城邦國家到一統王朝,鄭州是完整經曆並參與創造這一進程的地區。”閻鐵成如數家珍,開創最早版築城池的西山古城開中國城垣建築規製的先河,是迄今發現的中國北方年代最早的城池,成為中華文明發軔的坐標;奠定宮殿建築格局的古城寨城池,是已知中國4000年以前古城群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城池,更為人們尋找黃帝部落帶來希冀;代表王朝時代的王城崗遺址禹都陽城,讓城邦時代的廝殺終以強者的勝出而結束,中國第一個一統王朝夏從這裏立國起步,更添鄭州這座城市中立天下的氣魄;還有揭示了商滅夏曆史更替的望京樓城址,對於探討夏滅商興的年代和中國早期城池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鄭州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3處89項,數量位居全國城市三甲,鄭州市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有2處12項,是全國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談及如何讓眾多遺產相互聯動起來,更好地講好鄭州故事,閻鐵成認為,在由氏族社會向國家文明轉變的關鍵時刻,鄭州以包羅萬象的開放胸襟兼收並蓄,從祖國大地多元文化發展的格局中脫穎而出,擎起“邦國共主”的大旗,奠定中華文明“一統天下”的基石。在現代中國,沒有一個城市能夠像鄭州這樣不間斷地保存中華文明一萬年來各個時代的遺址。現在的鄭州依然可以通過建立從氏族部落時代到王國時代的係列遺址公園和博物館,向人們展示中華文明如何在鄭州奠基、如何從鄭州起步的恢宏曆史場景。

“大禹是治水英雄,婦孺皆知,大禹治的水其中就有黃河,可以把我們幾千年的治黃連起來 ;商代都城是中國商業的發源地,可以與我們今天的商貿都市連起來。”

著名曆史學家嚴文明提出的“重瓣花朵”理論,形象地揭示出中原這個“花心”在文化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並強調這是中華文化連續發展而從未中斷的重要原因。正如“三重結構是一個整體,就像一朵花,花心和花瓣是不能分離的”那樣,千年之前,居中的地理位置,讓鄭州得以吸收各個地方文化的優點,也對各個文化產生影響。21世紀的今天,憑借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大機遇,已經國際化的鄭州,曆經風雨滄桑依然生機勃勃的鄭州,必將再次以開放多元的城市態度,廣博深厚的文化母體意識,孕育新的“花心”,持續展現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