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文化掃描
蕩氣回腸的黃河樂章
張子明 孫新峰 成 燕/文 李新華 馬 建/圖
穀雨過後再無寒,醉入人間四月天。
鄭州黃河文化公園、花園口遊覽區柳枝吐綠,百花爭豔。漫步母親河畔,人們踏青賞景,陶醉在最美春光中。
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亙古以來,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著中華兒女,滋潤著神州大地。她以劈山斬石、百折不回、一往無前的雄偉氣魄,鑄就了中華兒女自強不息、兼容並蓄、厚德載物、開拓創新的民族精神。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指出,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黃河不僅是一條自然之河,更是一條生命之河、文明之河、生態之河!一部黃河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恢宏史詩。位於黃河之濱的古都鄭州,正在全力建設國家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征程中奮楫揚帆,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一條河涵養一座城
浩瀚深厚的文化底蘊
春日的黃河鄭州段,天湛藍,樹蔥蘢,水天相連。融融春光中,河畔飛鳥翔集,芳草如茵,動靜之中演繹生態之美。
最近,酷愛黃河文化的市民馬玉林飽蘸濃墨寫下的黃河抒懷佳作在朋友圈廣為流傳:層巒聳翠,綠掩亭閣;清湖瀲灩,水映雲天。湖光山色,鳥飛魚戲;曲徑通幽,蝶橋浮水。堤岸觀濤濁水浪急,渚水垂釣漁歌唱晚……
也許,在每位鄭州人心中,都流淌著一條奔騰向前的河流,承載著我們對這座城市的希望,見證著這座3600年古都的光榮與夢想。
鄭州地處黃河流域腹地,在黃河文化中居於中心地位。俯瞰黃河鄭州段,西起鞏義,東至中牟,流經滎陽市、惠濟區、金水區、鄭東新區等沿黃區域,長約160公裏。這裏河洛文化、商都文化、農耕文化、根親文化等多元文化兼容並蓄,古戰場、古石窟、古建築星羅棋布,奇險壯美的黃河自然景觀與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融為一體,大河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黃河東西向穿越鄭州大都市區中心地帶,是聯係洛陽、開封、焦作、新鄉等地區的生態紐帶,更是鄭州大都市區極具發展潛力的活力區域。
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黃河鄭州段旅遊資源具有人文與自然完美結合、深度融合特征。這裏是中華文明源頭,黃河風光獨特,文旅資源品位高。該段擁有人文景觀類旅遊資源330多處,自然景觀類50多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0多項。登封“天地之中”曆史建築群、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像一條璀璨的緞帶,黃河不僅為古都鄭州撐起綠色的生態屏障,講述著動人的黃河故事,更吸引著成千上萬海內外遊客來到母親河畔,飽覽壯美遼闊的大河風光,穿越時空隧道與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睿智對話。
一條河錘煉一座城
百折不撓的精神氣質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
母親河奔騰萬裏流至鄭州,終於擺脫山嶺的束縛,一改濁浪滔天的氣勢,呈現遼闊平緩、黃波金浪的迷人風采。
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副會長閻鐵成說,母親河不僅孕育了河洛文化、黃帝文化等多元文化,也築起了嵩山文化豐碑。在生生不息、博大包容的黃河文化之上,形成了“團結、務實、開拓、拚搏、奉獻”的黃河精神。與母親河相依相偎,其百折不撓的堅韌品格潛移默化地錘煉了鄭州人不畏艱難、勇敢拚搏的精神氣質。
北臨滔滔黃河,南依巍巍邙山,東臨京廣鐵路,西望桃花峪和楚漢爭霸古戰場,鄭州黃河文化公園擁有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這裏是地上“懸河”和黃淮平原的起點,黃土高原的終點,黃河中下遊分界線,形成博大、雄偉、壯麗、優美的自然景觀。
作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水利風景區,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集觀光旅遊、科普教育、弘揚華夏文明於一體,被譽為萬裏黃河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然而20世紀70年代初,這裏卻是一片漫天黃沙的荒山禿嶺。
鄭州黃河文化公園的前身為鄭州邙山提灌站,始建於1970年。“20世紀70年代,我們克服艱難險阻開山修路,架管道,修水池,購苗木,在新開的層層台田上栽植鬆柏、核桃、石榴、椿樹等適應山區生長的樹木,使小頂山成為這一帶最早綠化的山頭。”參與邙山提灌站建設的不少老職工談起這段艱苦歲月依然記憶猶新。從1977年開始,鄭州每年開展全民邙山義務植樹活動,至1993年,提灌站周邊18個山頭全部披上綠裝,管網也覆蓋到山頭。
50多年來,秉承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經過幾代人艱辛努力,終於讓昔日的荒山禿嶺換新顏:該公園已建成炎黃廣場、中華百位曆史名人雕塑群、黃河碑林、黃河地質博物館等40餘處景點,綠化荒山8000餘畝,栽植各類樹木達400餘種,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
鄭州黃河文化公園管委會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西望“黃河之水天上來”,東觀“奔流到海不複回”,近賞濁浪翻滾氣勢壯,遠看浩瀚博大內涵深。麵對黃河,每位中華兒女都會油然而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高達106米的炎黃塑像已成為中華兒女的心靈坐標,每年都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拜謁;炎黃廣場上,國內規模最大的曆史名人雕塑群巍然矗立,中華曆史上118位風流人物在這裏相會。遠眺壯美黃河滾滾東去,一瀉千裏,河麵上長虹飛架,蔚為壯觀。
擊鼓催征,踔厲奮發。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古都鄭州正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等工作。錨定建設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目標,鄭州正奮力奏響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
一條河描繪一座城
如詩如歌的壯麗畫卷
大河高歌東赴海,萬仞嵩嶽立天中。
一條充滿生機的生態河、傳承曆史的文脈河、景美惠民的幸福河正在奔騰向前,一曲激越昂揚的鄭州“黃河號子”正在奏響蕩氣回腸的黃河頌歌。
以打造“中華兒女的尋根之地、中華文明的朝聖之地、中華文化的體驗之地、國學教育的實踐之地”為支撐,以“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建設為總綱,鄭州市正在加快建設“文化強市”。
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世界大河文明展、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一場場前所未有的文化盛會,成為黃河兒女對黃河母親的深情告白。多姿多彩的黃河文化,讓古都鄭州向世界散發出璀璨的光芒。
近年來,鄭州深入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積極推進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除成功舉辦三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推出“世界大河文明展”“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展”等精品展覽,高水平舉辦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還創新舉辦黃帝故裏拜祖大典、中國(鄭州)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等係列大型文化活動,為弘揚黃河文化、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力支撐。
赫赫始祖,澤被華夏。每年農曆三月三,一年一度的根親文化盛事——黃帝故裏拜祖大典如約而至,無數華夏兒女或從五湖四海奔赴大典現場,或網上祈福,共赴“心靈之約”,禮拜人文始祖。近年來,黃帝故裏拜祖大典組委會還開通了網上拜祖祈福平台,實現線上線下拜祖並重,通過網絡遙拜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成為全球中華兒女共同的珍貴記憶。
黃河文化,光彩奪目。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自2021年首次舉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兩屆。活動期間,一道道出新出彩、特色鮮明的黃河文化大餐讓人目不暇接、收獲滿滿。黃河兒女走進“天地之中”——功夫鄭州,探珍寶、賞藝術、拜始祖,感受厚重多彩的黃河文化,聆聽動人的黃河故事,在這裏共同唱響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繪就了黃河文化交流互鑒的絢爛篇章。
大河奔騰,不舍晝夜;實幹築夢,氣象日新。看母親河畔,全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成千上萬的鄭州人正用腳丈量著大地,用心規劃著未來,為描繪新時代壯美的黃河文化畫卷著色賦彩。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為統領,鄭州市高水準規劃沿黃文化旅遊帶,將黃河沿線生態保護與文化挖掘有機結合起來,高標準打造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努力把黃河鄭州段建成世界級黃河文明尋根聖地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觀光體驗目的地。圍繞“黃河、黃帝、古都、嵩山、運河”等核心資源要素,鄭州市大力發展精品民宿、文化研學、生態觀光、“非遺”展示、田園體驗等全域旅遊新業態,全力打造“天地之中、黃帝故裏、功夫鄭州”城市品牌。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力量,是最深沉、最持久、最強大的力量。奔騰吧,母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