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一個下午,我來到王春玲的遠古農業科技生態園。在這裏我感受到了生態農業的魅力和前景,感受到了這片被養活的土地蘊藏的蓬勃的生命力。
正是夕陽西下的時候,天邊的火燒雲五彩繽紛,溫和的風拂過田野,那些剛插過稻秧的土地一片青綠,禾苗在水中愜意生長;麥子還沒有收割完畢,一片一片金黃的麥子在風中搖曳,此起彼伏,讓你看到如波濤一樣的麥浪,空氣中飄滿了小麥成熟時特有的沁人心脾的麥香。
田間道路除了枝葉繁茂的樹木,映入眼簾的是各種各樣的雜草和野花,它們在這個美麗的季節葳蕤生長,讓你從心底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感受到天空大地的神秘和神奇,感受到腳下這片土地給予人類的無私饋贈。那一刻,好像生命才真正融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之中。
有一片小麥剛剛收割完畢,王春玲的哥哥正開著拖拉機在那裏翻耕土地,拖拉機轟鳴著在前麵走過,後麵是耕出的翻騰著地氣的土地。有成群的小鳥,緊跟著在地裏覓食。
王春玲手指那片正在翻耕的土地,興奮地說:“大家看大家看,你看那翻耕出來的地多鬆軟多鬆軟,如果不是用酵素養活的地,而是用化肥種的地,耕出來的地會是大塊大塊的板結狀態。你看那成群的小鳥圍在剛剛翻耕過的地溝裏,那是為什麼?它們在土裏找小蟲、找蚯蚓吃,用化肥農藥種過的地裏很少有小蟲和蚯蚓,我們的土地裏有很多的小蟲和蚯蚓,小鳥很聰明,都來這裏找食吃。”
放眼望去,大片被翻耕過的土地冒著熱氣,在夕陽映照之下,鬆軟、厚實,泛著油光,一片生機勃勃的模樣;小鳥在那裏飛來飛去,蹦蹦跳跳,歡快覓食,全然不顧周圍的一切,好像這片土地是屬於它們的家園。
美麗的天空,肥沃的土地,燃燒的夕陽,耕種的農民,覓食的小鳥,徐徐的夏風,翻滾的麥浪,盛開的野花……還有,還有我們這群陶醉的人。
此時此刻,站立在這片土地之上,幸福洋溢在臉上,快樂流淌在心裏。這就是生命自然,這就是田園風光,這就是1600年前陶淵明先生追求的詩與遠方嗎?
而這個有夢想的女子,正在過著這樣的生活,辛苦著,也無比快樂著。我們也因為她,因為看到這片生機勃勃的被養活的土地,而幸福,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