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學會不爭

李曉英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人生在世,國人向往的成功標準是立功、立言、立德。對於普通人來講,更看重的就是名和利。

生活中常見有些人,因為一些事情、一些東西爭來爭去,甚至頭破血流還不肯罷休,但最後還是得不到什麼,反而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沉悶,甚至受到一些傷害,往往得不償失。

“少則得,多則惑。”人生在世,得失有常,得就是失,失就是得。很多時候,你越是爭功勞、爭利益、爭名譽,反倒會失去自我,倒不如以退為進,成就自我,也成全他人。不爭,既涉及人的內在品格,又關乎普遍的社會規範。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人生在世,國人向往的成功標準是立功、立言、立德。對於普通人來講,更看重的就是名和利。但是,人生不是自我的單行道,因此名、利皆有度(分寸),所獲也有節(節製)。人生在世,行仁義之道,也借此建功立業。但是,僅僅建功立業還不夠,我們的傳統文化還強調功成身退、功成不居、深藏功名。功成身退並非不要功業,並非躺平,而是在建功立業之後,不居功自傲,並把功勞托付給別人。當然,一個人功勞越大,退出也就越難。果真能退出,則覺悟愈高,人格愈偉大。如果說建功立業很難,那麼功成身退更難。人生在世,進也難,退也難,是進退兩難。

這裏討論的不爭,是功成以後身退的層麵。當然,我們更關注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煉不爭的功夫。

普通人相爭,無非計較自己幹的活多,流的汗多,覺得自己貢獻多、功勞大,但是收獲太少,待遇太低;在社會中我幫助別人,就希望別人能承我的情,能回報我,如果不回報,我就會生氣,就會計較;在家庭中夫妻二人爭論誰付出的多;單位中爭論誰的工作更重要,誰說了算。這些分項有時候真不好計算、不好合計,我們怎麼可能精準地算出哪一方的貢獻和付出到底是多少呢?如果真能精準地算出來,家庭和單位又是一種什麼狀態?互相提防、彼此算計,沒有感情、沒有溫馨、沒有信任。因此,合作中的功勞不好計算又偏偏苛求,於是爭論就來了,埋怨和指責就來了。這些相爭既消耗精力又浪費時間,既傷害身體,又傷害感情,可謂吃虧不討好。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因此,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為了和諧的人際關係,我們需要看淡功利,學會釋然超脫、知足常樂,時時調養心情,保持最佳心態,不苛求什麼、不計較什麼,修煉出登高臨風、寵辱不驚的境界胸懷。,就是要做人包容,做事有量。做人有多大氣,就會有多成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要學會容人之長,容人之短,容人之誤,容人之怨。如果隻看一個人的短處,天下沒有一個人可交;如果能看到一個人的長處,世間盡是吾師。“芥子納須彌”,如果我們有柔軟、慈愛、悲憫、包容的心,宰相肚裏能撐船,還有什麼事情值得我們計較呢?還有什麼利益值得我們揪住不放呢?“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不代表認,而是一種人生智慧。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