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有一句網絡流行語,叫做“這是個看臉的社會”。
其實社會一貫如此,從遠古到如今,2008年的臨江中學,當然也不例外。
很快,學生們發現,那位被起義驅逐的宿管劉阿姨又回到了學校,隻不過這次她不再是宿舍管理員,而變成了食堂的打飯阿姨。
比起來,這倒也是個美差,不必住在學校,時間也自由的多。
如此說來,劉阿姨不降反升,學生們頓時一片嘩然。
紛紛揚揚的猜測喧囂了一整周後才終於飄飄落地——有人在學校後花園裏,看到了林喬木和徐菲兒走在一起。
徐菲兒,校董的女兒徐菲兒。
盛夏的後花園,陽光熾烈花木掩映,英俊的少年和漂亮的少女並肩而行,實在是非常養眼的場麵。一向盛氣淩人的徐菲兒麵對帥哥聲音也變得柔情似水:“對不起哦,你媽媽的事情我很抱歉……淩菱是我的好朋友,沒能阻止她做這麼過分的事情,我代她向你道歉。”
淩菱,就是那個被劉阿姨掀翻泡麵的女孩子。
林喬木的聲音冷冷淡淡:“沒關係,和你無關。”
半天,他又開口:“我媽媽的新工作,謝謝你。”
於是在那一天,全校都知道了,徐菲兒在追求林喬木,並且利用自己父親的關係,為林喬木的母親安排了一份新工作。
與此同時,那場起義的起義軍領袖帽子,也被戴到了淩菱的頭上,盡管參與其中的人都知道,淩菱哪來這麼大的能力?她不過是一個眉眼冷淡一心學習的貧家女,她不喜歡任何人,也沒有任何人喜歡她,她哪來的興趣和力量去煽動一場起義?
但是真相往往那麼容易湮滅,一個星期後,“淩菱煽動了這場起義把善良老實的劉阿姨趕出學校”已經成為臨江中學的一條真理。所有參與者似乎在短短一周時間內,把真正的煽動者和自己也曾興致高昂地參與過這件事忘的一幹二淨。
每個人都變成了劉阿姨的同情者,自然而然地,每個人也都開始鄙夷“煽動者”淩菱。
“校園霸淩”這種事情往往從精神孤立開始,最後演變為各種具體的行動。
林喬木在天井找到淩菱的時候,她正在踮起腳尖,解係在樹上的豆漿袋。
臨江中學的主教學樓建成一個回字形,中間的大天井鋪滿草皮栽種著一圈香樟木,衛生由每個班級輪流打掃,今天輪值的,是淩菱的班級。
自然的,被派來打掃天井的,隻有淩菱一個人。
每棵香樟樹上都被惡作劇地係上了豆漿袋,還未開封的豆漿,一袋袋沉甸甸地係在樹上,係的太高,而淩菱太矮,於是她隻好踮起腳尖來努力去解。
她還穿著舊年的校服,褲腿有些短了,踮腳時露出一截小腿,腳踝很細,踝關節圓圓的,像一顆珠子。
校服外套係在腰上,她上半身隻穿著T恤,繃直向上的手臂被陽光照耀著,一片燙傷的痕跡卻仍然清晰。
那是傳說中劉阿姨掀翻她的泡麵留下的痕跡。
林喬木遠遠地望著她,等到她終於解下了那一袋豆漿,他開口喊她的名字:“淩菱。”
淩菱轉過頭來。
她的眼睛有些近視,午後的陽光又太耀眼,她眯起眼睛:“林喬木?”
林喬木朝她走過去,在她麵前停下腳步。
他可真高,足有一米八,在隻有一米六的她麵前,有著強大的壓迫力,淩菱仰頭看他,她仍舊眯著眼睛:“來給你媽媽報仇?”
林喬木搖搖頭,他閑閑開口:“我知道,你是代人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