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超於道光八年(1828)降生在草根世界一個赤貧的家庭,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一個。我們在傳記中找不到鮑超生身父親鮑昌鳳的生平,隻知道鮑超在五歲時就失去了父愛,跟生母劉夫人相依為命,生活清貧。
鮑超十歲那年,母親領著他來到奉節縣城,住在紅岩洞。母親給人當保姆,鮑超在一家豆腐坊做雜工,冬天則在鹽場裏麵揀煤炭花,還有記載說他做過挑水夫,是個有什麼活就幹什麼的“農民工”。大約是為了生計,母親為他找了一位繼父。此人名叫鮑昌元,是鮑超的堂叔,在夔州協標當騎兵。有了這層關係,鮑超勉強算得上軍人的後代。
繼父的身份直接影響了鮑超對未來職業的憧憬。既然一個當兵的可以養活一家人,那麼對於鮑超這個沒有念過書也無高遠理想的男孩來說,為了填飽肚子,參軍顯然是最有誘惑力的選擇。他羨慕死了繼父軍營中的那些小軍官,每月有幾升米的俸祿。這點米對於處在人生初級階段的鮑超意味著全部的幸福,有了這點米,他就能夠不餓肚子,還得以奉養高堂。
為了實現吃飽穿暖的抱負,鮑超開始操練當軍官必需的武藝。他選擇了用槍作為兵器,朝夕苦練。為了增強定力,他在持槍瞄準時把磚石懸吊在前肘上,起初懸吊一二斤,逐漸加重到十幾斤。久而久之,他練出了百發百中的成績。
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七歲的鮑超去考當地駐軍的防守兵。六十人參考,爭奪一個名額,鮑超因本領過硬,各次比武都是名列第一。軍官們想給別人開後門,卻繞不過鮑超達到的硬指標。鮑超如願以償,當上了大頭兵。
人的願望總是具有階段性。鮑超參軍的初衷是為了幾鬥米,但一旦填飽了肚子,願望就開始升級。人是貪得無厭的高等生物,他們心中的夢想似乎是沒有止境的。
在部隊裏呆了些日子,鮑超的想法就不安分了:格老子的,我武技雖精,卻隻是匹夫之勇。要想從士兵當上將軍,就要多立戰功。軍人要想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除了勇猛,還要靠計謀。
鮑超想好了,決定給自己進行智力充電。他想:我得學一學龍門陣裏擺的那些大英雄了。桃園結義的劉關張,嶽飛和楊家將,他們是怎樣功成名就的?我得認真考究一番。於是他給自己開了勵誌課,尋索心中楷模的成功軌跡。
不知從哪裏找來一本《說部》。這本書太好了,雲台閣、淩煙閣供著畫像的那些功臣將相,他們做過的事情,統統記在這本書中。郭汾陽、嶽飛的事跡,書裏麵都寫得清清楚楚。
書是有了,但是看書必須識字。鮑超沒進過學堂門,大字不識幾個,有書沒法看。怎麼辦?那就請讀書人來講解吧。有空就去請人念書。一經入耳,就牢牢記住,再也不忘。然後琢磨思考,悟徹英雄豪傑成敗得失的原因。
世上隻聽說過讀書郎,沒有聽說過聽書郎。其實聽書同樣可以成材,隻是或許比讀書成才需要更多的天賦,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聽了,能夠記住,能夠思考,能夠徹悟,不是比讀書背書更難一點麼?
鮑超就是這麼一個難得的人材。他因家境貧窮讀不起書,所以識字不多,隻好走了聽書這條路。這種努力磨礪了他的誌向,也為他今後成為無敵戰將提供了軍事智慧。他以四川的一個粗人投效湘軍,戰績煌煌,躋身於湘軍大佬之列,應該說,耳朵幫了他的大忙。
鮑超聽了許多名人傳記,更加羨慕古人忠藎之名,羨豔將帥號令風雷的宏偉氣象。他毅然決定:我要衝天飛起,揮起鮑字大旗,號令千軍萬馬!
這個草根青年的願望大大膨脹了,但這個願望需要在血與火中才能實現。他盼望投入戰爭,早立戰功。一個軍人,不打仗怎麼成為英雄?在部隊裏窩一輩子也別想四海揚名。
鮑超運氣好,他想打仗,很快就有仗打了。
道光二十九年(1849)九月,湖南的新寧縣有個名叫李元發的人領頭造反,官府調兵剿捕,長久無功,需要添募士兵。鮑超聽說軍營裏需要能打仗的人才,立馬辭去吃糧的兵額,騎上一匹快馬,星夜馳往湖南,但願馬上能夠投效疆場。
關於鮑超的這次投軍之行,有一些無法證實的傳說。有一段野史,說他在入湘的旅途中並非孤身一人,而是有一位女性陪伴。這個女性有可能是他的女友或妻子,因為他成婚於道光三十年(1850)。不過也有野史說此女並非他的太太。不管怎樣,這是一次頗有蜜月風味的浪漫旅行,不論男女主人公是合法夫妻還是野鴛鴦,隻要稍有一點想象力,都足以將鮑超此行打造為一段羅曼史。但這仍然改變不了鮑超離家的初衷。正史說鮑超此行絕非豔麗的旅遊,更不是男女私奔,他的出山是為了當一名捍衛朝廷的英雄。即便他此行確有異性相隨,摻雜了兒女私情,那也隻是在追求正題時捎帶爽一把。
這時鮑超隻有二十二歲,他離開家鄉,千裏跋涉,踏上了湖南紅色的熱土。這個四川小夥子加入湘軍的陣營,是一係列偶然事件的結果,但顯然有一個必然的原因:他從離開家鄉的那一天起,就懷抱著建功立業的迫切願望,以參與和駕馭戰爭為己任。他要到戰火中去磨煉,去鍍金,去發跡,由一介草民上升為軍官,最終成為威猛的將軍。
亂世給許多原本前途無望的人提供了機會。當時清廷已經把投降的巨盜張國梁納入了官場,說明仕途的大門,對於從前沒有資格擔任一官半職的各色下層人等,已經打開了一絲縫隙。登極不久的鹹豐皇帝雖然並沒有刻意要從科班取士以外的途徑去尋找信得過的臣子,但是身處內戰前線的官員,已經在勸說他對作戰勇敢卻沒有功名的草根人士委以官職。
所以,鮑超的夢想,很可能在這場戰爭中實現。
然而好事多磨。鮑超趕到湖南,李元發已被官軍抓住。湖南這裏已經無仗可打了。
鮑超好一陣失望。可巧,又聽說新寧南邊不遠處,廣西有個洪秀全在桂平縣的金田村扯旗造反,官軍稱他們為“長發賊”。朝廷為了對付洪秀全,把湖南提督向榮調到了廣西,叫他率部會剿。
“真是天助我也!”鮑超想道,“向提督是咱們四川人,何不立馬跑去投效?”於是鮑超加入川勇營,向廣西開進。
鮑超很快就來到了廣西前線。在早期鎮壓太平軍的清軍隊伍裏,就有了鮑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