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等一眾淮西勳貴,也已經確認了皇長孫回來的事情。
不過這些淮西勳貴還是按捺住了當天就去宮中麵聖的衝動。
一直等到了今天的早朝。
接下來,就看朝堂上麵,朱元璋是否會宣布朱雄英歸來的消息。
等到文武百官都來到大殿內外站定以後。
朱元璋帶著朱雄英來到了大殿當中。
“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官員行禮以後,無數道目光同一時間集中在了朱雄英的身上。
有驚詫的,有欣喜的,有好奇的還有茫然的。
百官們神色迥異,朱雄英卻滿臉自信,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大殿內的所有官員。
猛然之間,朱雄英的目光落在了一個武將身上。
雖然他對藍玉沒什麼印象,畢竟那個時代,沒有照相技術,沒有照片遺留到後世,但是這不妨礙他一眼就認出了他來。
這位大明曆史上,唯一的封狼居胥的將軍,似乎藍玉天生就帶著一股氣勢。
很容易就可以猜出他的身份。
而此時的藍玉,在對上朱雄英的眼神以後,竟然不自由地顫抖了起來。
像,真像。
僅僅隻是看了一眼藍玉就確定,眼前這個穿著蟒袍的少年,就是已經死了十年的朱雄英。
也就是自己的親外甥孫,朱雄英。
“咱今天就當著你們的麵,宣布一個事情。”
“咱大明的皇長孫,朱雄英,回來了。”
朱元璋一掃眾人,將所有人的反應,都收入了眼底。
隨即緩緩開口說道。
“陛下,還請你慎重啊。”
“已經死了十年的皇長孫,又怎麼可以活過來呢?”
“此子可能隻是跟皇長孫長得很像,還望陛下明鑒。”
朱元璋的話音剛剛來歐霞,文官隊伍裏麵,就有一個老者站出來。
對這朱元璋諫言道。
“劉三吾你的意思,咱老糊塗了是不是,連自己的親孫子都不認識了是不是?”
朱元璋眯著眼睛,他倒沒想過,第一個站出來的竟然是他。
朱雄英聽到這個稱呼,頓時就有些恍然了。
他知道,曆史上,朱元璋確認了朱允炆為皇太孫以前,就是問了劉三吾的意見,也是因為劉三吾的提議,朱元璋最終決定立朱允炆為儲君。
從個人角度上說,朱雄英對這個大儒生,談不上有什麼好感,也算不上什麼厭惡。
不過既然他第一個出來質疑自己的身份,那必然跟黃子澄還有齊泰這些人脫不開幹係。
果然,就算是朱元璋昨天嗆了呂氏幾句,呂氏和朱允炆這母子兩個都沒有放棄繼續爭奪儲君之位的心思。
要說這後麵沒有呂氏的影子,朱雄英打死都不會相信。
這對朱雄英來說,也算是個好消息了。
他不怕呂氏搞事,就是怕呂氏會偃旗息鼓,反而不太好操作了。
“劉三吾,你膽子好大!”
“陛下和太子都已經認定了皇長孫的身份,又豈是你可以懷疑的?”
然而不等劉三吾說話,另外一邊,藍玉激動的聲音響起。
哪怕是早朝之前,馮勝已經告訴過他,要耐著性子。
但真的見到了朱雄英以後,藍玉還是將馮勝的話,拋之腦後,緊跟著也跳了出來。
他絕對不會允許任何人質疑朱雄英。
“梁國公,這是奉天殿,不是你撒潑之地。”
“本官今日,也是據實而言,試問已經死十年的人,如何會突然複生?”
劉三吾或許害怕朱元璋,但是對藍玉這樣的淮西勳貴,向來就不放在眼裏。
更是毫不客氣地反擊。
耍嘴皮子的話,十個藍玉也不是他的對手。
“行了,咱知道你們心裏都有猜疑。”
“誰告訴你們,當年咱的大孫,就死了?”
朱元璋不再等藍玉說話,就直接開口道:“如果,咱的大孫子根本就沒死,你怎麼說?”
朱元璋的話,更讓在場的人,都瞪圓了眼睛。
“這,這怎麼會呢?”
“陛下,您是何出此言?”
“當年,皇長孫下葬之時,老臣也是在送葬的隊伍裏的,那可是看的清清楚楚的。”
劉三吾也沒有想到朱元璋竟然會這麼說,臉色變換了很多次,依舊不死心地再次詢問起來。
“當年咱大孫重病不起,陷入到了假死狀態裏,其實並非就是真的死了。”
“當年他入葬以後,就有一個高人,暗中搭救,將咱大孫救醒。”
“這事情咱也是知情人,難不成您們要懷疑咱?”
朱元璋的一番話,將劉三吾說的啞口無言。
“即便真的如此,讓陛下口中的所謂的高人給救了,可這解釋,如何讓天下人信服呢?”
劉三吾沉默了一會以後,最終還是硬著頭皮反駁。
“天下人能否相信,就不是你該操心的了。”
“咱不過是要認回自己的大孫子,難道還要天下人認可咱才可以跟孫子相認?”
“咱今天就告訴你們,他朱雄英,就是咱的親孫子!”
“有誰還想要質疑,大可站出來,都讓咱瞧瞧。”
朱元璋用不容置疑的口氣再次道。
“參見皇長孫。”
就在此時,以藍玉為首的淮西勳貴們,一下子跪倒了一大片,趕在那幫子文官前麵,直接表明了態度。
其中就包括了,一向低調的徐輝祖。
另外一邊,文官隊伍裏,黃子澄還有齊泰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
他們誰也不會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往日朝堂上的散兵遊勇們,今日竟然這麼團結。
這聲勢估計有半數人支持朱雄英了。
這個情況下,就算他們堅持要反對,也沒有辦法改變皇長孫已經回來的事實。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自己已經認定了。
這個時候,他們還要強出頭的話,那就真的是給自己添堵了。
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接下來早朝上麵,對於朱雄英而言,就有些枯燥乏味了。
之前還很精神的朱雄英,不由得昏昏欲睡起來。
好在早朝時間不是太長,大概看出來朱雄英的狀況。
朱元璋提前就散朝了。
“大孫子,頭一次跟咱上朝,感覺怎麼樣。”
早朝上的事情,朱元璋沒有說,也沒有必要。
因為這一切都在預見之中。
“皇爺爺,這幫官員們,平日裏也是這樣,說半天都說不到正題之上麼?”朱雄英反問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