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2.3 “時光鐘擺”背後的人生規劃理論

我需要學習政治和打仗,然後我的兒子才能學習地理、自然、造船、航海、商業、農業;再之後我兒子的兒子才有機會學習繪畫、詩歌、音樂、雕塑、掛毯和瓷器。

——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

大概是2012年的時候,還在邊學習計算機邊學習日語的我,看到了一段3分鐘長的日語短片《時光鐘擺》。

劇情非常簡單,用短短3分鐘,靜靜講述一個男人碌碌無為、平凡的一生,從怎麼和自己妻子相識、相知、相愛到結婚,以及後續事業受挫,家庭變故,畫麵的變化是由一個鐘擺一來一回的搖擺記錄下來的,3分鐘的時間裏,時光無情流逝,當頭發斑白的男子試圖推著鐘擺,想要定格時光來挽留老去的妻子時,讓人不禁淚流滿麵,難受不已。

看完短劇《時光鐘擺》之後,當晚我就無法入眠,我開始認真思考人生的意義:一個人究竟應該怎麼度過自己的人生,才能不讓自己的家人受苦?如何才能讓整個家庭幸福和諧?為什麼隻有極少數的人能過上幸福的人生,而大多數人會在生活的磕磕碰碰中過完遺憾的一生?究竟做對什麼才會使路越走越順?究竟做錯什麼,才會讓自己的人生越過越艱難?當下的自己最應該做什麼樣的事情?

“人生規劃”這件事情,成了我開始人生思考的一個終極命題,回顧人的一生,從呱呱墜地到死去,這一生應該怎麼活?

2.3.1 用“生命時鐘”模型,認清自己的人生規劃

我至少做過數百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一對一的谘詢,才發現這麼一個有趣的規律:你沒辦法好好創業成功,是因為你沒有一支執行力非常強悍的團隊來落地結果;如果想養一個團隊,你必須有一個特別好的營利性項目,而且你得負責協同和跟進;如果你沒有跟進和管控一個項目的能力,是因為你不懂統籌協調,沒有相關的管理能力;如果你統籌協調的能力不好,就無法帶好團隊;如果你聽話照做都做得一塌糊塗,那必然是你專業知識沒有很好地掌握;為什麼你很努力地學習專業知識卻又學不會,很可能是你不知道自己的天賦優勢是什麼;如果自己發揮不出來自己的天賦優勢,自己的童年大概率過得不怎麼好。

我發現每一個現階段的表象問題,都可以在前一個階段找到病根,而前一個階段中留下的病根,繼續深挖前一個階段就能找到接近真相的事實。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這個規律,來看透自己的人生規劃,大家和我一起來反向修複曆史遺留問題給自身帶來的遺憾,讓自己過得越來越好。

假設我們把一個人的一生,比作一個時鐘的話,每12年就是一個生肖輪回,那麼按照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在這個“生命時鐘”模型上,我們可以精準而直觀地看到:絕大多數普通人,會在20歲左右開始踏入社會工作,直到60歲退休為止,也就是說每個人一生中,會有接近30年左右的時光,是通過工作來獲取收益的。也就是說:我們平均賺一年的收入,來養活兩年的自己。我們的一生其實隻有1/3的時間來參與社會勞作,剩餘2/3的時間我們沒有屬於自己的額外收入來源。

那麼我們怎樣度過剩餘沒有收入的時光呢?隻要我們認真做一下切分,就可以知道:在自己踏入社會工作之前,前20多年基本上是靠父母的收入來生存的;在我們結束勞動工作之後,後20多年基本上是靠自身的退休金和自身資源來生存的;而後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直到最後去世,基本上是靠自己的晚輩來照顧的。

如果你父母收入不足以支撐你讀完大學甚至深造,有很大概率你會早早踏入社會工作;如果你退休之後無法養活自己,那麼退休後的20年你還得為自己的生計而奔波;如果你早年和孩子的關係處得不是很好,晚年在病床上也很難有善終。

因此,這三個不受自己控製的人生階段,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你的一生。那麼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一生更好一些呢?我們隻要往前往後多思考10~20年,很多事情就會豁然開朗了。如果畫上幾條“分割線”,就不難發現其實原本非常困難的人生哲學問題,就會變成相對精準的階段性問題。

2.3.2 用“生命時鐘”模型,理解自己的人生規劃

我們的人生規劃其實可以被分階段拆分,分別是天賦生涯規劃階段、學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事業生涯規劃,以及創業生涯規劃。本書因為篇幅關係,重點展開討論學業生涯和職業生涯規劃,部分涉及事業生涯規劃、天賦生涯規劃和創業生涯規劃的內容會在後續幾本書中詳細展開討論。

從12歲到24歲這個時間片段區間,開始學習抽象思維,是開始為進入社會儲備專業化知識的一個專業知識學習階段。從24歲到36歲這個時間片段區間,是開始踏入社會,學會如何獨立生存,學會如何成為社會協同一分子的專業化、契約化、職業化的一個工作過程。從36歲到48歲這個時間片段區間,是一個人從職業生涯規劃邁向事業生涯規劃的轉變過程,從這個階段開始是從做事情轉化成管理下屬,跨部門溝通聯合同事,一起協同完成項目的過程,這時候是一個人從管理者到領導者的修煉和進化。從48歲到60歲這個時間片段區間,是一個人開始從中年邁向老年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人開始從為社會創造價值,慢慢回歸到自己內心的過程,所以不少優秀的企業高管會在這個階段選擇追隨內心聲音,為實現個人價值而準備創業。

所以人生規劃的分階段修煉如下:第一個修煉階段:學業。通過學習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讓自己變得值錢。第二個修煉階段:職業。深耕細作工作崗位,讓自己快速積累相關經驗值為公司創造價值,並為後續帶團隊做準備。第三個修煉階段:事業。讓自己帶的團隊變得值錢,讓自己交付的項目有利潤,讓團隊成員能夠掙到錢,於是你的專業度和影響力都逐步提升,讓更多的人願意追隨你。第四個修煉階段:創業。當你擁有了行業的口碑,以及自己培養的下屬,同時提升了眼界和格局,看懂未來發展趨勢之後,調動和整合資源,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此四者合並起來,就是一個人踏入社會修煉的遊戲規則,走完這四個階段,有的人短則10多年,有的人長則50多年甚至更長,還有更多的人基本上連一個階段都沒走完,就過完餘生了。

當我們用這樣的思維方式思考一個人應該分別在哪一個階段,修煉什麼樣的知識,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實都是可以被精準地評估出來的。

這四個階段,就像造樓一樣,需要從底層開始往上一層一層堆砌,才能有萬丈高樓,雖然沒有明顯的時間進度和工期要求,但是會有嚴格意義上的順序要求,而且不可能亂序修煉,因為上麵的層級需要下麵的層級的積累來完成,一層一層疊加上去。一個人不可能在零基礎的情況下就出來創業,也不可能在公司上了幾年班,然後就實現財務自由了。

那麼這樣就非常好來推演我們一開篇的人生哲學問題背後的答案:“級聯刪除”級別的人生主線任務究竟是什麼。

作為一名資深職業生涯規劃的老師,非常容易判斷一個人的發展困境以及當前被卡在哪一個階段,迷茫困惑於什麼樣的問題。

當你的創業生涯規劃無法開啟的時候,那說明你的事業生涯還需要重修。當你的事業生涯規劃無法發力的時候,那說明你的職業生涯規劃沒有做好積累。當你在困惑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那說明你的學業生涯規劃沒有做好規劃。當你在迷茫學什麼專業的時候,那說明你自己都還沒有想明白自己的天賦是什麼。

其實就這麼簡單,任何你想要跳過的基本功,都會在下一個關卡非常有耐心地等著你來補課和重修。你以為你可以彎道超車來加速,結局卻是拐彎的時候栽倒在陰溝裏。

2.3.3 用“生命時鐘”模型,重構自己的人生規劃藍圖

也許很多讀者會說:“柏老師,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是這個樣子了,我應該怎麼補救?如何基於自身的現狀,來為自己設計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你大體會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我自己應該怎麼做,可以補救上一個階段的主線任務?我自己應該在每一個階段怎麼做,才能夠順利通關達到下一個階段呢?我自己順利通關下一個階段的依據是什麼呢?

根據我多年谘詢的個人經驗總結,再結合這個“生命時鐘”模型,我的建議如下:

●當你還沒有踏入社會的時候,先試著夯實自己的專業領域的知識體係,別和專業知識過不去,因為隻要你專業能力過關,你至少可以拿到高於同行平均薪資一半以上的收入。

●當你開始工作的時候,請快速積累工作經驗值,在這個階段,是將自己的理論專業知識轉化成動手技能的經驗積累期,一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速度提升起來,你就可以準備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當你開始進入和其他同事協作的階段的時候,請認真積累和他人一起協作的合作能力,並成為他人的“神助攻”,為積累項目管理經驗做準備,你才能開啟下一個階段。

●當你開始積累管理經驗之後,要思考如何管理團隊,通過優化流程的方式來提升利潤,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你才能開啟下一個階段。

●當你被公司承認地位和價值的時候,你會進入開拓市場創造價值階段,於是跨部門協作,和各個部門之間進行資源的統籌協調來創造出更大價值的業務溝通共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當你開始可以看懂市場變化,並且有能力進行價值轉換的時候,你就進入如下的抉擇方向,要麼辭職創業,加速收入引擎的變現速度;要麼搭建自己的被動收入管道,然後退居二線。

●當你什麼都不用做的時候,因為前20年的工作回報,為自己建立了足夠後半生的被動財富收益管道,以至於不用工作照樣可以過上非常體麵的退休生活。

以上就是不同階段的參考修煉方式,大家可以自我對標一下:你自己目前在哪一個階段?你身邊的親朋好友在哪一個階段?

還記得我在前一章節問過大家一個問題嗎?如何找到現實生活中可以衡量自身成長變化的參考對標工具,它可以像一把直尺一樣幫我們精準衡量自己的成長進度條,不管外在環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和參考坐標位移,都不會影響自身的成長。

參考答案就是:你的收入變化規律。

以你入行第一年的薪水為單位刻度,往前推進1倍入行收入,2倍入行收入,3倍、5倍、10倍、20倍,甚至是100倍。你能比入行前的自己強多少倍,就是我們生涯規劃的總方向,當然我們的收入也不太可能無止境增長,因為我們的工作年限是有限的。

於是我給大家總結了生涯規劃中讓人目瞪口呆的成長規律,也就是說,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基本存在如下的規律:

入行年收入在1~3倍的階段,是你的職業生涯規劃;入行年收入在3~9倍的階段,是你的事業生涯規劃;入行年收入在9~27倍的階段,是你的創業生涯規劃。

也許精準度會有所偏差,不同行業、不同學曆、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起薪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基本在這個框架內。所以請結合自身情況和所在行業特點,製定符合自身的成長路線,且這個成長路線具備統計學上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入行第一年的年收入是年薪5萬元的話,在還沒有到年薪5萬~15萬元階段,認真磨煉專業知識就可以了;當你的年薪在15萬~45萬元階段,請認真磨煉項目管理相關的管理層知識體係即可;當你的年薪在45萬~135萬元階段的時候,你得開始往決策層的思維模式轉變。

當然我給出來的普遍行業的理論模型,在現實世界中,某些行業的崗位可能永遠過不了年薪50萬元,也就是說:某些行業你再怎麼努力,不可能超越入行年收入的10倍。同樣有些崗位的晉升通道,永遠不會給出3倍收入的差距。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帶你一起工作的老師傅都沒辦法達到月收入1萬元的話,你大概率可以切換行業了;同樣如果你公司的老板月收入都是2萬元的話,你大概率可以跳槽到別的公司。

當你開始意識到這個收入增長瓶頸問題之後就會發現,因為崗位薪酬設計和工作價值的關係,你大概率可能會被鎖死在某一個範圍內。如果你想要破局的話,唯一的方式就是重新學習可以承載3~10倍及以上收入的知識體係,或者切換到更高收益的行業跑道或公司。隻要你懂得這個道理,想要從年薪5萬元逐步修煉到年薪50萬元,聽話照做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

當你的收入乘以某個倍數,也許是10倍,也許是20倍或者30倍之後幾乎不可能有這樣的崗位存在,但是身處當前崗位的你卻能夠為公司創造出不止這些收益的時候,你基本上已經進入可以創業的狀態了。

所以,明白了以上的道理之後,你可以重新評估以下的思考範圍:無論你在哪一個行業,你當前入行的第一年是5萬元年薪的話,請問你工作多少年可以達到10萬元年薪,15萬元年薪,然後幾年後20萬元年薪,然後再是25萬元年薪,什麼時候50萬元年薪,甚至是100萬元年薪或者更多?

請問你自己家的書房中有多少行業相關的專業書籍是可以承載你的當前收入繼續擴增3~10倍的?請問你身邊同行有多少人是分布在這個級別的年收入範圍的?你身邊有哪些行業的朋友是高出你當前收入幾倍的?請問你什麼時候會離開當前的行業賽道?什麼時候會進入新的行業賽道?你大概會在多少歲的時候退休?

當你開始思考以上問題,根據自身的現狀特點,建立切實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來提高本人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效率,進而讓自己變得值錢,可以掙到更多的錢,自己再來幫助其他人掙到錢,最後得到更多的擁護者,通過這一係列的修煉過程和不斷修正方向,最終慢慢改變自身命運的規劃,就是生涯規劃。

2.3.4 調校“生命時鐘”參數,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規劃

每一個人在不同時間段,都會遇到挫折,所以分階段一步一步解決當下最重要的主線任務,到了下一個階段,努力解決下一個階段的主線任務,這樣“分而治之”的修煉算法,才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策略。

基層員工的臨界點會在30歲左右,因為沒有花上5年以上的時間沉澱修煉自己行業的專業知識,無法成為所在領域的專家,因此沒辦法月收入過萬。

35歲,是一個有趣的年齡段,正好處於“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的中間階段,很多人在35歲之後,收入是很難漲上去的。不少人隻是嘴巴厲害,但是真給他年薪30萬元以上的工作崗位的時候,他是打死也不敢去做的,因為能夠獲得這個段位收入的,基本上是以項目驅動為導向的,具備項目管理思維的工作經驗,之所以能夠在公司的項目中保證這個項目的利潤,需要核算質量、成本、進度、風險、收益,以及時間等多方位因素,可這等硬功夫是通過實戰得出來的,不是看書學會的,也不是誰都能有這樣的戰鬥力。

中層領導的臨界點是40歲左右,雖然專業知識過關了,但是管理能力沒有過關,還在和別人死杠,不願意成就他人,不高興承認下屬超越自己,所以無法帶領團隊,收入大概率會被卡在30萬元年薪以下。

高管的臨界點是50歲,因為沒有“五十而知天命”,躺在功勞簿上捏著資源不放,不願意退位,還在和年輕人鬥氣競爭,因為沒有接班人,最後耗死在體力不支又沒有接班人交接,以及眼界和境界上,年薪會被卡在60萬元左右。

無視自身能力的盲幹,其實是非常可怕的。總有人老想著怎麼一步到位直奔終點,而不想著一步一步來,逐步加碼,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掌控邊界。所以有時候你以為你還有機會,最終發現,你已經連入門的資格都沒有了。

那麼假設我們再用三段論,來分解每個階段的十年規劃的話,你馬上就能更加精準地看懂一個人的人生變化規律了。任意階段的十年都可以拆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入門探索期,第二階段是適應參與期,第三階段是遊刃有餘的主導管理期。

所謂的“終身學習者”的癡迷學習其實是一種逃避真實世界的曆練,而社會其實已經無形中製定好了各種規則,來一輪又一輪篩選你,並且暗中給你標記好了你的估價而你自己卻不自知。就像你明明都快要準備衝刺高考了,可是你還用了整整三年光陰來複讀初三的知識,然後希望能被清華、北大錄取。

當我問一個人工作多少年,大概在做什麼樣的工作,就可以估摸出來這個人現在的能力階段,以及遇到什麼樣的困境和發展瓶頸。而且這項精準的谘詢診斷能力是通過無接觸的郵件谘詢,來精準推斷出來的,谘詢後給出的精準建議經常讓來信者目瞪口呆。

怎麼破解我就不再展開,因為我已經在前麵的章節做了詳細說明。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