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生下來父母就幫我們決定我們長大要做什麼,從來沒人問我們想做什麼。
——《三傻大鬧寶萊塢》台詞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麼一類事情,明明自己很努力,而且堅持了好長一段時間,但是依舊收效甚微,最後信念動搖,開始自我懷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生進入“鬼打牆”的瓶頸期。
在本章節中,我們講了如何走出人生困境的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北極星指標”——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家庭人均月收入的指標為修煉方向,“先生存,再發展,後實現自我價值”,評估自己,現在定位在哪裏,以及現階段的自己應該做什麼。
2.2.1 是否感到很迷茫?!恭喜你,你陷入了“迷魂陣”
聽到老一輩在回憶自己在農場的青春歲月,偶爾會提及半夜走路遇到“鬼打牆”的事情,走了幾小時還是走不出去,再加上深更半夜,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光是在腦海中幻想一下都讓人渾身發毛。曾經一度以為這隻是老一輩為了講鬼故事嚇唬小孩子,結果在國外網上也看到類似迷路兜圈子的報道之後,我覺得這個就有點不可思議了。
多年之後我才找到了一篇科普小論文,講解了其中的科學道理,人為什麼會在毫無參照坐標的情況下(雪地、草原、沙漠、森林等空曠地帶),原地打轉迷失方向?答案說出來非常搞笑:因為你的兩條腿的長短,其實是有一兩厘米長短的細微偏差的,所以在長距離直行的時候,會因為左右腿擺幅的細微差別,走出圓弧形的路線,所以隻要在足夠空曠的地方,就有機會走成一個圓環,這就是“鬼打牆”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真的有鬼在給你製造麻煩讓你走不出去。
其實破“鬼打牆”的原理很簡單:在每一個關鍵節點配上一個能夠給你作為參考坐標來定位的建築或者標誌性路標,就可以分階段走完這段孤獨的路線,直達目的地。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一類的“迷魂陣”也是很多的,有的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無形的;也許是物理意義上的,也可以是地理意義上的;更加有可能是視覺上、聽覺上,甚至是時間維度上的。它會讓你在大腦清醒的狀態下,耗費海量精力,依舊兜兜轉轉繞不出去,最後消耗掉你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而具有自我覺察能力而不被陷進去的人還真的少之又少。
那麼如何才能逃出“迷魂陣”呢?請允許我先賣個關子,分享動畫電影《哆啦A夢:大雄的新魔界大冒險》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劇情片段,而這個劇情片段,就是解開所有問題的答案。
當主角一行人準備徒步穿過一望無際的魔法草原時,遇到了一個非常麻煩的情況:在魔法世界裏,所有的參照物都會悄悄移動,連樹木都長了腳可以悄悄移動,因為人和動物的視野是有限的,所以短時間內很難覺察出來這些細微變化,但是時間一長,就讓深陷其中的獵物像“鬼打牆”一樣怎麼也走不出這個“迷魂陣”,最後活活累死在其中。
主角們是怎樣逃出這片魔法草原的呢?原來冷靜下來的小夥伴們,經過了頭腦風暴之後一致認為走直線是最快逃出草原的最佳方法,即便草原的植被和樹木都在悄悄移動,隻要無視它們的位移幹擾,沿著直線就可以走出去了。那麼問題來了,哆啦A夢的各種神奇小道具中,哪一個具備直線屬性,並且可以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畫一條直線呢?
答案是:激光射燈。因為光線不會拐彎,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標誌性的輔助參考工具,他們快速逃出了這片魔法草原。
回到現實問題,如何基於現實世界修煉,我們能否知道憑自己當下的能力,能讓自己的生活水平處在什麼樣的狀態,有什麼可以讓自己看到的參考坐標,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水平是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嗎?我們身邊有沒有一個哆啦A夢的神奇小道具,它可以像激光射燈一樣給自己指點一條明路,讓自己一下子明白當前困局是什麼,這樣的道具會是什麼呢?
這個令你意想不到的答案就是:家庭人均月收入。當你以這個參考對標係為定點,來衡量你自身和周圍相關人員的時候,你自己當下在哪一個位置,以及未來可能會到哪一個位置,都可以在“家庭人均月收入直線”上,找到參考對標係。很多不痛不癢的營銷軟文,將會在這個“照妖鏡”工具下無所遁形。
那麼這個道具應該怎麼用呢?
2.2.2 如何讓你快速看清自己的位置,登錄這個網站
假設有這麼一條街道,街道的最左邊住著全世界最窮的人,街道的最右邊住著最富裕的人,你猜你會住在哪一個位置呢?由已故全球健康教育家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的兒媳安娜·羅斯林(Anna Rosling)創建的一個生活類網站——“美元街”網站,其核心理念是希望人們能透過這個網站來了解世界各地家庭的“真實生活狀態”並在其中能夠有所覺察。
在“美元街”網站上,用戶可以瀏覽到來自全球50個國家的264戶家庭的生活情況,每個家庭通過135張照片,全方位展現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家庭生活,具體物品可以小到杯子、牙刷、日用品、門鎖、水果、零食,也可以大到廁所、沙發、廚房、天花板、床鋪、寵物,甚至貴重物品和交通工具。
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從許多家庭生活狀態的點點滴滴中,總結出不少有細節性的令人震撼的地方,在“美元街”網站,用戶的家庭月收入情況將被視作一個“街道地址”,在這條街道的最左邊住著世界上最窮的家庭,而在最右邊住著世界上最富裕的家庭,在這條“街道”上,每個家庭會以收入情況按序排列。你可以根據自身月收入情況,了解在不同國家不同環境中,人們真實的生活情況,以及和你生活水平最接近的家庭是來自哪一個國家。
在這個基於真實世界建立的網站中,用照片形式為人們呈現全世界不同家庭的狀態,全方位告訴你不同收入水平的生活狀態,能夠讓你找到最接近你真實生活收入水平的家庭來做參考對標係數,你立刻就能夠知道,憑借你自己現在的能力,你能使自己的家庭成員過上什麼樣的生活水平,因為基於現實世界給出的參考答案很少會有偏離。
我們會真實感受到一個不爭的事實:不管是什麼樣國家的居民,相似收入水平的人,在做購物決策的時候,都會做出驚人相似的采購方案。家庭成員收入水平的高低和受教育程度會直接影響一個家庭的收入能力,進而影響其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舒適度。
比如:當家庭月收入過1萬元人民幣(相當於1492美元左右)的時候,我們基本上能夠覺察到,這樣類型的家庭,還停留在幹體力活的狀態,有可能其中一個家庭成員是專家型勞動力,另一個成員沒有收入來源,在照顧家庭,或者是兩個都在外打工,但是均從事收入低於6000元的體力型勞動,這一類工種對知識的要求比較低,所以進一步限製了勞動者的收入上浮空間。因此你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生活開始多有盼頭,有賺錢的動力和憧憬,但是忙碌的工作,讓他們無暇打理家庭,有限的可支配收入讓他們生活中沒有太多提升生活質量的生活小物件。
當家庭月收入過2萬元人民幣(相當於2985美元左右)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這樣類型的家庭已經屬於全世界中上水平,他們擁有相當有條理的、高質量的生活狀態,也就是說至少有兩個月收入過萬的專家型勞動力成員的時候,這個家庭就能夠很快積累財富,創造出美好的幸福生活。他們家裏無一例外地有一個放了很多書的書架,廚房和衛生間的各種生活擺設都很規整。
同樣當家庭月收入過4萬元人民幣(相當於5970美元左右)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家庭成員的收入來源,開始是以“資源交換”為主的貿易類型工作崗位,通常是中層領導,甚至是生意人了。
當家庭月收入開始越來越高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方方麵麵的生活細節,比如餐具、牙刷、洗手液、裝飾品、零食水果、還有珠寶首飾等都開始越來越考究;而低收入地區的家庭,可能窮到隻能基本解決各種生活問題。
收入高的家庭,無論在哪一個國家,他們的生活方式基本上很類似,收入低的也一樣。如果去除掉國家的名字,你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家庭是來自哪一個國家。同樣三倍收入差距的兩個家庭,你就能夠在生活方式、家庭成員穿著、出行工具、居住條件、消費水平上感受到兩個階層之間的落差,無論哪個國家都是這樣。
我們基本上能夠感受到大多數低收入家庭的困窘在於,他們每天要花費海量的時間來為生活瑣事奔波忙碌,光是維持生存就已經很辛苦了,更別說改善生活條件了。
一旦你開始用金錢意識去思考:“買這個得花多少錢”“擁有這個得花費多少錢”的運營成本意識的時候,你會驚訝地發現我們原先看到的日劇、美劇、動畫片、國產劇裏麵的背景設定以及家庭布置,已經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受得了的,而不是你習以為常的。
我在指點很多感到人生迷茫的學員的時候,首先給他們布置的第一個作業,就是在“美元街”網站上觀察五個到十個和他當前狀態差不多的家庭,然後給我回複郵件,寫個2000字的觀後感,絕大多數學員看完之後給我的回複是驚出一身冷汗,幾天都沒睡好覺。
歡迎各位讀者合上書本,搜索、瀏覽一下“美元街”這個網站,認真看上三五個家庭,對比一下別人家的客廳、書房、臥室、廚房、衛生間的區別之後,我有理由相信,當你訪問完這個“美元街”網站裏麵不同月收入水平的家庭生活方式的時候,你一定會感到十分震驚,震驚到發現真實世界的本來麵目。
如果你有心的話,可以看看童年的家庭情景喜劇《家有兒女》裏劉星身上的穿著,得花費多少錢?再來思考一下《小豬佩奇》裏佩奇家的父母、長輩的工作職位,是什麼階層?《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裏他們家庭的大致收入處於什麼階層?以及動畫片《哆啦A夢》裏,可以擁有獨立書房和臥室的野比家,可是住獨棟別墅的哦,你會驚訝地發現,你活得還不如小豬佩奇。當你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已經開始回到現實世界了。
其實別人有多少錢,別人過什麼樣的生活對你來說一點兒也不重要,反倒是自己當下在哪一個位置,自己需要怎麼努力才能向前到達另一個位置,才是“改變自己命運”的最佳行動方案。
2.2.3 找到自己人生奮鬥方向的“北極星”,從此人生不再迷茫
我曾經有好幾年一直陷入這個鬼打牆,繞不出來的狀態,而在我痛苦糾結和迷茫的時候,豆瓣讀書未上線,知乎網站還未上線,各類生涯規劃知識體係還未啟動,所以我隻能靠盲目地看書,親自試錯的方式,來解自己的心頭困惑,然後越看越迷茫,越看越絕望,這種感覺就像是被人打亂了心智一樣,怎麼也看不懂問題出在哪裏。
很多精英人士們講出來的金句和語錄都十分不錯,但是總覺得哪裏有不對的地方,可是又挑不出毛病來,不知道從哪裏反駁這句話,到底應該以什麼為準繩才能理解這句話,什麼情況下不用理睬這句話。
我一直在想這麼一個非常嚴肅的人生問題:在一個人的人生歲月中,有沒有一些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定位係統”,讓我們在漫長而孤獨的獨自修行中不至於因為各種變化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始終有類似“北極星”一樣的定位係統,我們稱為“北極星指標”。
何謂“北極星指標”?是指在環境、時代、場景發生各種變化的時候,某一個指標依舊不影響你的前進方向,堪稱“定海神針”級別,那可是誤差度極低的奮鬥方向和參考坐標。你的北極星指標是什麼,就反向決定了你當下應該做什麼,你不可以做什麼。
我思考了幾年才找到了這個“北極星指標”是什麼:你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奮鬥發展方向,以及你當前的生活幸福指數。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的家庭成員總收入除以家庭人口數量之後的平均家庭月收入,就是你活在這個社會的標準定位點,也是你下一步的發力點。
有可能你雖然月薪2萬元人民幣,覺得自己還行,但是算上家裏麵的父母和伴侶以及孩子的總人數,你的月收入很有可能被平均到人均5000元人民幣,那麼這時候你的消費水平可不是按照人均2萬元人民幣的生活水平來消費,而是按照人均5000元人民幣的水平來消費,家裏麵任何一個人生病了對你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意外開支,萬一作為頂梁柱的你病倒了,甚至失去工作能力,你的整個家庭就會沒有收入,馬上陷入財務困境,這就是你不敢停下腳步的主要原因。
當我們以人均月收入為修煉刻度的進度條,來查看你的修煉晉級的關注點和大方向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非常精準地鎖定作為讀者的你,當下這一兩年最應該去做的事情是什麼了。
當自己的家庭人均月收入還停留在1萬元人民幣以下的時候,這時候你需要思考的是謀生級別的修煉,這個階段主攻專業知識的修煉;當自己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萬~2萬元人民幣的時候,你可以開始考慮中層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修煉,這個階段主攻項目管理的投入產出比,以及組建團隊的修煉;當自己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萬~3萬元人民幣的時候,你可以開始考慮眼界和格局的修煉,這個階段主攻戰略地圖中的項目組合收益和成就他人的修煉;當自己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萬元人民幣以上之後,你可以試試看去做一些有情懷,實現自我價值的事情了。
本著“先生存,再發展,後實現自我價值”的三步驟,來分別完成家庭人均月收入“1萬元,2萬元,3萬元”的三步走方針,即使自己再笨,也可以花上五年到十年去夯實一個階段,三十年就可以改變一個家族的命運。
一旦以這個“家庭人均月收入”為“北極星指標”進行努力修煉的時候,很多雜亂無章的知識體係架構,就可以變成線性思維,先後順序就可以被我們整理出來,你的行動軌跡和發展方向將會被多方位對標,你就可以預見自己的未來。
2.2.4 五個常見的人生裏程碑,定位自己的奮鬥進度條
當你要開始踏入社會修煉,或者離開社會準備不工作的時候,請記住以下五個裏程碑,時刻提醒自己,現在在哪兩個裏程碑之間。
第一個裏程碑:累積50萬元。第一個50萬元的財富獲取,代表你在這個社會上存活下來的標誌。
我知道讀者中的90%不是拆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紅二代、商二代,多是沒有太多底子,一窮二白的家庭出身的,所以在這個階段的修煉,往往就是你能多久,你能多快爬出苦海的修行了。如何才能拿到自己累積的50萬元,對於有些人來說隻要兩三年,有些人可能需要四五年,有些人需要十多年,但是有些人一生都拿不到。
作為剛踏入社會的你,一窮二白三不靠,隻能是你靠辛苦,靠花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獲取,所以在這個階段,我的個人建議就是:在能吃苦的階段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因為你的任何工作經曆都是快速增加你經驗值的手段,犯錯積累常識也是。
在這個階段你唯一能夠和同行拚的能力就是:反饋速度和反饋效率,以及結果的專業度,然後逐漸讓自己變得值錢。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能達到操作工具的快捷鍵能背誦出來,純鍵盤流工作,而不是鼠標點擊嗎?如果你的工作中,經常會用到做PPT或者Excel表格來檢查數據,這些活動用的PPT模板和Excel表格模板都有對應的半成品嗎?作為設計師,UI設計的素材庫有多少GB的大小?作為程序員,你自己每天寫的代碼有多少行?累積代碼有多少萬行?作為新銷售的你,前三個月陪客戶吃晚飯有多少回?作為房屋中介的銷售,你有沒有一年至少拜訪200個客戶?
而這些一切從0到1的努力奮鬥過程,幾乎都要靠人工親自處理和大量時間補償的方式來夯實基礎,所以在這個階段如果你偷懶了,10年後,會有什麼樣的禍害?
這就是你在經曆第一個50萬元裏程碑之前,必定會經曆的過程,請問剛踏入職場,或者已經工作好多年的讀者,你這一個關卡過去了嗎?
第二個裏程碑:累積100萬元。第一個累積100萬元的財富獲取,是代表了你核心能力的形成,也就是你開始介入任何一個工作崗位項目的核心崗位層,而不是去做外包工作了,因為這時候的財富積累,不是前一個50萬元的累積時長的“積少成多”,而是經驗累積之後業務能力和業務價值的上升加速了。
當你在職場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後,下一輪一定是效率放大級別、管理優化級別、工具加速級別的工作來獲取報酬了,也就是你一個人可以搞定五六個人的工作量,你一小時的出活量能夠相當於七八個人的產量,在計算機行業,尤為明顯。
你自己工作的價值,合同單子,服務人次,時間成本,為公司創造的(累積)營業額,已經過100萬元了;你工作的內容而創造出來的價值,已經讓公司收到累積回款100萬元了;你自己慢慢接觸到的人,身價過百萬的人數有一定程度了;你自己的身價慢慢過百萬了;你自己在行業、圈子中的身價,開始慢慢提升了;你自己的簽單單價超過百萬了。
到了這個層級之後,試著慢慢增加時間頻次,這就是你需要去做的事情。比如:以前是一年內完成的,後麵是半年,一個季度,一個月,一個禮拜,等等。
假設你賺到第一個50萬元花了7年,也就是平均每年7萬元年薪,時間有點兒長這個當然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當你賺到第一個累積100萬元,也同樣需要繼續花費7年的話,你需要反省一下你的賺錢途徑了。
因為從你在22歲開始工作,到賺到第一個累積50萬元的話,差不多快30歲了。而你如果還用這樣的方法,熬到35歲才賺到人生的第一個累積100萬元的話,很多人雖然用了笨辦法,熬了好幾年賺到了第二桶金,那你想在第三輪發力的時候,就已經被淘汰了,沒有人願意和這麼慢的人一起玩。
所以當我們到第二個階段的時候:你的賺錢效率至少是專家級別的程度,而不是大老粗的苦力活程度了,於是我們會問一下谘詢者,你看了多少本關於自己行業所在的崗位專業書籍,理解程度是多少?每月看多少本專業書?
在其他的職業生涯規劃中,幾乎很少有哪家培訓機構、社群會和你好好說:你得回歸職場,看相關行業的專業書。大家都在說:你要看好玩有趣的書籍,去做感興趣的事情,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殊不知這樣的話,害人不淺。
因為你需要明白:在你的收入不夠多,還沒有立穩腳跟的時候,你的興趣有時候不是你的良性資產,有可能是你“資不抵債”的惡性負債。
為什麼專家收入高,專業知識很難學?因為這套知識體係架構的難易程度,就擋掉了不少貪便宜的、急於求成的門外漢和急躁的人,所以在前幾年你能否靜下心來,成為你能不能成為專家的前提條件。
也就是說:當你還在生存期(賺50萬元辛苦錢)的時候,你最難能可貴的抉擇就是坐冷板凳,來完成自己的輸出和自己的知識體係架構的進化。
第三個裏程碑:累積500萬元。第三個階段:賺到這個500萬元,是代表了你的圈子、你的人脈,以及你所處的時代,因為等你突破了賺辛苦錢和技術錢的時候,你的賺錢速度就開始突飛猛進了。
既然你的核心技術能力能讓你賺錢能力達到100萬元的話,你的能力當然也是不容小覷的,所以你身邊的專家和“牛人”,以及各種需要資源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了,那麼你和他們合作賺錢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因為你是具備某一項稀缺核心技能的專家。
到了這個階段,是開始衝刺累積1000萬元的階段了,有些人會很快賺到,但是有些人一輩子都掙不到這筆錢,畢竟資源協作分工的時候,總資源就這麼點兒,這就是現實。
所以你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因為任何一點兒小的差池,都會讓你的生意資源損失30%,這是非常有可能的。畢竟一開始賺錢靠自己是沒問題的,但是越到後麵你會發現,你的成功是靠別人來完成的。這就是你修煉的三個裏程碑:如果按照這樣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問題的話,你會發現你自己的修煉路徑從來沒有這麼清晰過。
第四個裏程碑:負債清零點&退出勞動市場時間點
我在聽他人財務自由的傳奇故事的時候,我一般會聽對方的兩個關鍵財務裏程碑:一個是負債清零點,另一個是退出勞動市場的時間點。這兩個關鍵裏程碑,最終決定了他是誰,他將會成為誰。
第四個裏程碑因人而異,它的基本判斷標準就是:當你填補完了所有的生活負債,從此以後賺一筆錢是一筆錢的時候,你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我現在多少歲,我還能工作多少年?我能為我將來不賺錢也能生活得很幸福做多少準備工作?
一般隻要過了這個負債清零的臨界點,就開始為自己而活了,你接下去所有的收入都是為自己、家人、他人帶來的資金積累。如果你為自己負責的話,可以計算一下:自己按照現在的收入能力,還能為退休後的自己掙多少退休的費用,這筆費用是可以清晰計算出來的。同理可以推算,你想要為自己的家人負責的話,也可以計算一下:你還需要工作多少年,賺多少錢?
我相信不同行業的負債清零點是不一樣的,這取決於多方麵因素,其實有幾種狀態是非常糟糕的:第一種情況是好不容易還清了年輕時欠下的所有負債,自己已經到了五六十歲了,卻又不能頤養天年;第二種情況更加糟糕,40歲被公司辭退,債務還沒有還清,上有老下有小,還沒有人願意給你提供體麵的工作,那麼你還能幹什麼呢?第三種情況最糟糕,那就是“倒”在退休前的前一年,不少有能耐的人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和能力之便,想盡各種辦法薅羊毛,為自己的家庭謀私利而觸犯了法律,最後被行業除名永不錄用,自己也坐牢了,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我也相信不同時代人的負債清零點也是不一樣的,這也取決於多方麵因素,比如有些父母多購置了幾套房產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名下有多套房子,當孩子一踏入社會的時候,沒有必要看老板臉色努力工作,畢竟自己不賺錢也可以活下來,那麼這時候,一個20多歲的孩子就可以放開手腳花錢,但是這可能未必是福音,而是詛咒。
當這個看上去有些錢,但是資產又無法再增值的小孩,不去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工作在社會上站穩腳跟的時候,表麵上沒有這個負債清零點,但是極大可能他連父輩賺到的錢都達不到,這看上去很搞笑,但就是事實。
第五個裏程碑:退出勞動市場之後的臨界點。當你再也無法工作的時候,是多少歲?那時候你有多少資產,銀行卡裏麵還有多少錢?那時候你還有多少“被動收入管道”?那時候你會有多少負債?
為什麼有些人退休之後還可以被返聘成為大學教授、科研機構的主任呢?因為勞動所得可以拆分為體力勞動所得+腦力勞動所得。雖然老教授們體力上不如年輕教授,但是腦子還是非常專業的,如果你不符合這個要求的話,那就意味著你很難建立自己的“被動收入管道”,你的傑出貢獻也很難讓社會的其他機構承認你的價值,你就無法在退休之後,靠自己的被動收入來源和再次工作而得來的勞動所得為自己增加更多的收入,請認真思考你活下去的成本和養活自己的代價。
如果我們說一個極限算法:假設你到80歲去世,工作35年,但是你得靠自己養活到80歲,那麼在這35年的工作時間段內,你平均每年得賺多少錢,才能確保自己以工作一年所掙的生活費能養活自己兩年,讓自己活在這個世上?假設你平均年薪是10萬元,工作35年也就是350萬元,你還得確保自己有足夠的養老金,來養活退休後的自己,這麼算下來是不是發現自己不努力不行啊。
所以我是為數不多,勸讀者們好好上班的一個職業生涯規劃老師,因為80%的上班族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以打工的收入為主,很少有人能在工作兩三年有兩三項非工作收入來源的。
至於怎麼在有限的30多年內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係統工程,我已經在我的書籍中,做了詳細的說明和分析,歡迎再來認真看一遍,你就可以知道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目標變得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