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芳趁村裏做戲,把宴請賓客這件事知會尹老爺子。宴請名單除了有自家親戚,還有老村長和尹德芳的發小樓貴根。
能夠請到村裏的這兩個能幹人,尹老爺子當然高興啊,老村長是他的發小,樓貴根是自己兒子的發小。
他覺得自己端鐵飯碗的兒子做東,請親戚和朋友來家聚會,最合適不過了,而且倍有麵子。
忽悠尹老爺子這件事,尹德芳可謂做足了功課。他請老村長——也即尹老爺子的發小時,尹德芳就把自己的想法也告訴老村長了。
老村長也是見多識廣的人,村裏的年輕人想創業,這是非常好的事情,他當然持支持的態度。村裏誰辦廠需要土地的話,他都提前和新任村長以及鎮長打招呼,預留土地。
但一聽到尹德芳要他幫忙勸尹老爺子,老村長還是有些猶豫。畢竟穿開襠褲都和尹老爺子在一起,非常了解尹老爺子,他是一個固執的人,他眼裏隻有五金手藝。
因為尹老爺子對於兒子辭去公職創業這件事,多次在公開場合說,他一直是持反對態度。
萬一尹德芳這小子創業失敗,發小尹老爺子可要罵他了。而且,如果尹老爺子翻臉了,他那可怕的大錘,不是鬧著玩的,雖然他從來都沒有真正錘過人。但是,那把嚇人的大錘還是讓他有些害怕,甚至膽戰心驚。
尹德芳當著老村長的麵,他把自己一些想法和盤托出。畢竟老村長是自己妻子的親堂叔,還有一層親戚關係在裏麵。
不看僧麵看佛麵,作為親戚的老村長,不幫忙也說不過去。
老村長看著尹德芳這小子長大的,他大腦聰明得很,做事情踏實肯幹。能夠吃公家飯的人,即使辭去公職在社會上打拚,肯定也會闖出一片天下。
尹德芳真的不是一般人,他向幾個叔叔和姑爺姐丈,但凡請到家的親戚統統做了思想工作,隻有尹老爺子一個人被蒙在鼓裏。
一切準備妥當後,親戚朋友如約而至。他家裏安排了四五桌宴席。
親戚朋友們名為看戲,其實都是來幫尹德芳做他老爺子的思想工作的。
老村長,樓貴根,幾個叔叔,尹老爺子和尹德芳他們坐主席,大家邊吃肉麥餅邊聊天喝酒。
尹德芳的哥哥和弟弟非常支持他,主動在宴席上忙前忙後,為藍彩霞她們一幫婦女打下手。
離晚上看戲時間還有好長一段時間。大家都非常開心,尹老爺子也是開心至極,笑容滿麵,他喝得也是紅光滿麵。
酒過三巡,看時機成熟,尹德芳向發小樓貴根遞了一個眼神,意思是說,可以開始表演了。
尹德芳的發小樓貴根和老村長會意,他們開始暢談創業的事情。
尹老爺子也拉開話閘門:“想當年,我年輕那會兒,也是有機會創業的,不過怪自己膽小,格局不夠。當時確實貸不了款,現在年歲大了,又不敢瞎折騰。再說,這古老的五金技藝也需要像我這樣的傻子傳承。”
“尹老伯,對的,創業要趁年輕。現在創業形勢一片大好,隻要敢於闖,肯定也能闖出一片天下。”尹德芳發小樓貴根見時機已經成熟,頻頻向尹老爺子舉杯敬酒。
“尹老哥,我兒子他們那時候創業,我雖然沒有金錢支持,但是精神上還是比較支持,好在兩個兒子都很爭氣,現在也是小有所成。我負責帶孫子和享清福即可。”老村長故意拿話刺激尹老爺子。
“······”
尹老爺子雖然沒有接過話茬,他聽得出自己的發小老村長有些故意嘚瑟。他朝自己的尹德芳飄了一眼,自己的兒子也是萬裏挑一的人才,在單位也是骨幹,他覺得很驕傲。
錢,兒子尹德芳雖然掙得不多,但是他的工作倒也安穩,過日子還是可以的。
不過,看到村裏人個個發家致富,特別是在老村長和樓貴根麵前,尹老爺子內心還是有些隱隱作痛。老村長和樓貴根,他們現在在村裏的地位很高,說話一言九鼎,村裏人隻認他們這些創業成功的人。
後悔當初自己不敢踏出自己五金作坊的小圈子,空有一身技術,沒有把握好創業時機,隻能原地踏步踏。
這個社會還是得靠錢說話,有錢既能撐得住麵子,還能撐得住裏子。
發小老村長,他有錢了,胸脯可以拍得鼓鼓作響,說話聲音就比別人有底氣。
這個時候,尹德芳看到時機成熟,他端著酒杯走到尹老爺子的麵前,笑道:“爹,我想回來,在您的作坊當一個五金工匠徒弟,如何呢?”
“你工作好好的,你的幹部不當,當什麼五金工匠徒弟?”尹老爺子本來笑逐顏開的,立馬變了臉色,一臉陰沉。
老村長看到尹德芳向自己的老爺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按照事先和尹德芳的約定,他立即跟進,趁熱打鐵,開始幫助尹德芳說服尹老爺子。
“尹老哥,德芳想學點你的五金工匠技術,難道你想把你的手藝帶到地下去?”
尹德芳的發小樓貴根也立馬跟進,勸說尹老爺子:
“尹老爹,創業需要技術支撐,德芳想要創業,首先得有一技之長啊,您就讓他當您的五金工匠徒弟啊。老村長說得對,您的技術,如果沒有人傳承,怪可惜的。您百年之後······”
“不行,他放著鐵飯碗不端,來我這作坊討飯嗎?說句不怕醜的話,我這五金作坊已經快要撐不下去了,說不定今明年就關門大吉了。他來湊什麼熱鬧,等著餓肚子嗎?”
“爹,我做工藝銀器,不做錫鉛合金製品,應該有發展前景。”
“拉倒吧,你連作坊裏的錘子都認不完,28歲的人,還說些小孩子般稚嫩的話,你害臊不?”尹老爺子擺著他粗大的手,不停地使勁搖晃著,表示嚴重不同意。
尹德芳知道想說服老爺子,真的很難,他進入自己的房間,拿出他用照相機拍的那把韓國工藝銀壺,讓事實說話,他要讓自己老爺子打開格局。
“您看看,這把韓國工藝銀壺,價值7萬。”
大家湊近一看,這把韓國工藝銀壺,做工精細,圖案精美,閃閃發亮。有工藝,有文化內涵,可以說美輪美奐,大家都看得呆住了。
一把工藝銀壺,真的價值7萬?
此時,尹德芳的發小樓貴根立馬戲精附體,他開始表演了:“尹老叔,德芳想做工藝銀壺,您就同意他吧,萬一他做的像這樣的銀壺賣不出去,我擔保買他的第一把銀壺。你們這五金作坊做不下去了,我打包票,我會請德芳到我廠裏去當經理,您意下如何?”
尹德芳的發小樓貴根,他真的是一個一言九鼎的人,說了就能做到。尹老爺子還是比較信任他的。在村裏,樓貴根的確也是一個靠譜的人,村裏的道路就是他捐資30萬修的,村裏的祠堂也是他捐資120萬修繕的,這樣的人能不信他嗎?
問題是,尹德芳能不能做出,與韓國這把精美絕倫的一樣的工藝銀壺?不過,當年在參觀這把銀壺的時候,尹德芳已經暗暗發誓,外國人能做出這樣的銀壺,我堂堂一個五金工匠世家後代,我也要做出這樣的銀壺。
隻可惜,他當時並沒有把這把壺當場買下。如果買下,照葫蘆畫瓢,精打細磨,要與韓國工匠一比高下。
很多事情,都是好事多磨。
尹老爺子的確找不到反駁的任何理由,他一時噎住,隻顧佯裝夾下酒菜。其實,他也在思考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