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為
2348是一段令人懷念的曆史記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2348工程指揮部——作為中國石化巴陵石化公司的前身,對今天年輕一代的巴陵石化人來說,可能是知之不多的一個曆史代號。弄清楚巴陵石化這一段曆史,要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
《遠望,那黃茅山峰——2348軍工建設紀實》這部長篇報告文學,就是李茂春同誌給廣大巴陵石化人認知企業曆史和文化傳承的參考資料,是研究湖南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史和了解湘北“三線建設”、軍工文化的一扇窗口。翻開書頁,既可以當企業曆史來讀,也可以當企業文化來研究;既可以回眸“三線建設”的時艱歲月,又可以從中找尋“文革”年代的風雨印記;既可以感受當年老軍工的激情歲月,更能體會老一輩建設者的人生追求。這本書應該說較為完整地再現了有關2348工程建設的這段曆史。
我曾兩次接待過解放軍6538部隊戰友回訪2348老軍營的聚會。第一次是2010年10月,一下子從北京、安徽、浙江、廣東、遼寧、江蘇彙集了70多名老戰士;第二次是2012年11月,從全國各地趕來了120多人。頭發花白幾近耄耋的老人,一見當年的戰友,一踏上2348的工地,一望黃茅山巔,他們擁抱、雀躍,沉思、凝望。麵對草長鶯飛綠蔭滿目的大山,他們敞開肺腑盡情地歡呼,回望雲山溪水那一草一木,他們細細尋覓腦海深處的曆史印痕。
當年,6538部隊和一大批知識分子、知識青年、複轉軍人、民工團體,響應祖國“三線建設”的號召,從四麵八方彙聚到雲溪山溝,為2348軍工建設嘔心瀝血、艱苦奮鬥。6538部隊的盛粉林、楊順林、金南清等烈士為工程建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那一代人,是共和國建設者的傑出代表,他們心胸開闊、格外勤奮、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們講奉獻、能吃苦、敢擔當;他們將自己生命黃金的年華耕耘成了國家發展需要的土壤,共和國建設的偉大成就裏,也凝聚著他們激情燃燒的青春熱血。
正是有這樣一代又一代老軍工和石油化工工人的共同努力,從2348發展到今天,巴陵石化已經成為了一家大型石油化工、煤化工聯合企業,也是國內最大的鋰係橡膠、己內酰胺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環氧樹脂生產企業。擁有固定資產近200億元。主要生產、輔助裝置61套,包括5條產品鏈:一是煉油和年產12萬噸苯乙烯、6萬噸MTBE等裝置的煉油產品鏈,二是年產35萬噸鋰係橡膠的合成橡膠產品鏈,三是年產50萬噸己內酰胺裝置及配套環己酮、雙氧水的己內酰胺產品鏈,四是年產12萬噸環氧樹脂、7萬噸燒堿、5.2萬噸氯丙烯的環氧樹脂產品鏈,五是日耗煤2000噸煤氣化和年產42萬噸合成氨的煤化工產品鏈。生產50多種170多個牌號的化工產品,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各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己內酰胺核心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鋰係橡膠綜合技術進入世界先進水平,特種環氧樹脂、化工型煉油、煤化工生產技術居國內前列。
如果說以1969年9月正式籌建軍工2348工程為標誌,巴陵石化開啟了第一次創業;以1995年原料工程建設為標誌,開啟了第二次創業;那麼,現在可以說公司已進入了第三次創業階段。回味2348這段曆史,就是要我們從中學習老一輩創業者“排除萬難、艱苦奮鬥”的軍工精神,就是要傳承好“三老四嚴”、嚴細實的石油石化優良作風,以舍得“流一身汗、脫一層皮、掉一身肉”的追求極致幹勁,推進公司十三五發展規劃落地,努力建設一流化工材料企業。
跟隨父母工作調動來到2348工地後,我一直在這片熱土上生活、工作,目睹了2348早期建設過程,見證並參與了從2348發展到今天的巴陵石化的整個曆程。翻閱書頁,常被裏麵一些情景感動,那也是我人生的一段時光、一段記憶,似汩汩清泉浸潤著我的心田,當我覆上書冊的最後一頁,浮現眼前、縈繞耳畔的是那八號溝的篝火、一工區的蘆棚、二工區的高音廣播、工地上的紅旗、五七廣場打通流程萬人慶祝大會的場景,還有那悠揚嘹亮的軍號聲……感謝當年2348的軍工建設者,也感謝像茂春一樣在業餘時間研究2348曆史的企業文人、宣傳工作者、老照片拍攝者,為我們企業留下寶貴的精神食糧。
留住曆史,記住鄉愁,才能弘揚傳統、傳承文化。讀茂春寫的紀實,更增添了一份對2348的特殊情誼,2348在我心中、在我夢中。建設好、發展好今天的2348——巴陵石化,已成為我們新時代巴陵石化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奮鬥目標,因為我們愛2348,我們愛巴陵石化!
茂春雅意,邀我為《遠望,那黃茅山峰——2348軍工建設紀實》作序,盛意難卻,以情代序,讓我們一起為巴陵石化的美好明天加油!
(作者係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原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