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收錄的多為描寫學生時代閱讀經曆和故事的篇章。這是值得讚美的盛開,這是不能忘記的心雨。誰的成長中沒有溫暖而甜蜜的閱讀,誰的學生時代沒有難以割舍的幾本書?那是一個人長長一生的開頭,但卻是非常重要的出發,正是那一本本好書,在我們抽穗撥節的時候,為成長營造了獨特的精神家園,使我們饑渴的身體得以安歇,使我們狹隘的心胸得以擴展。人都有脆弱的時候,在那受傷而迷惘的日子,總希望有一雙堅實的手,理一理鬢邊的憂鬱;總希望有一個寬闊的肩膀,靠一靠疲憊的身軀。一花一世界,一書一天地。好書是我前行的向導、可以敞開心扉的朋友。我得以陶醉在書海裏,暫且忘掉此岸的苦惱;我得以擁有一方明朗的天空,盡情地飛揚。對那些優秀文學作品的閱讀,成為成長中寶貴的滋養和激勵,對當時那神秘而甜蜜的閱讀經曆的回憶,總能給疲憊的身心注入熱力。
一枕書香
我的床頭櫃上,有一本摸得很舊的小說,顏色有些斑駁,有的頁碼鬆脫,這老版的《青春之歌》已伴隨我20多年,當年曾在我和相識後的她之間傳來傳去。十年來搬了三次家,書房裏也擺滿了簇新的中外文學名著,可我對這本書仍情有獨鐘,時不時地躺在床上翻翻。
這本書伴隨了我的成長,見證了我們的天真和純樸,收藏了我們的幸福、痛苦和追求,記錄了我們的愛情和甜蜜,甚至記錄了生命。好的書猶如黑夜的燈盞,仿佛旅途中的路標,給人以靈魂的燭光和引領。在人生有限的空間裏,走進書中男女主人公奇崛的個性、跌宕的命運、堅毅地追求,無異跨進神秘的寶藏,領略到名利場中未曾有的風光。人物形象的美言嘉行,如江河裏泛起浪花,如天空中瑞雲飄蕩,如曠野上樂曲突奔。
我的中學生活是在鄂西北一個偏僻的山衝裏度過的。如饑似渴的年月趕上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貧窮和封閉,如醉如癡的青春遭遇沉悶寂寞的環境。成長的煩惱、青春的迷惘,飄遠又飄近。母親吃力地為兒子遮風擋雨,盡其所能使兒子不挨餓不受委屈,但窮困的天網很難掙破,心力交瘁的母親常常蹲在屋角徒自焦慮歎息。
這時我從姐姐那兒得到了《青春之歌》,這簡直是個奇跡,一個新的世界在我麵前驀然打開,我由衷地感謝被迫綴學務農的姐姐。姐姐天資聰慧,書念得很好,可當時父親在外,隻有母親一人掙工分,年年欠下口糧款。極明事理的姐姐高小一畢業就毅然挑起養家糊口的重擔。那時姐姐的難過和母親的心酸是可想而知的。我開始了如饑似渴地閱讀,它使我對大自然、對生活充滿無言的眷戀和熱愛,每逢假日,白天下地幹活,晚上就一頭紮進書裏,一遍遍地撫摸那書,無法表述對它特異的、深長的摯愛,一個人的時候,我特別滿足於傾聽這種撫摸的聲音。
夏日多狂風暴雨,田地裏下不了腳,書便如輕盈的蝶,在我掌上舞動。豆大的雨點打在小青磚上,打在門前的梧桐、苦楝樹、桃樹李樹上,有雨打漁舟的意韻。頭枕母親用篾匠刨出來的竹絮填充的枕頭,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竹香和著書香,它們不聲不響地便烘托出一簾又一簾的幽夢,呼喚出一個又一個的守望。多年以後,這些和諧的聲音、蒼鬱斑斕的色彩,不時從記憶中湧出,衍變為精神的寄托和支撐,填補了多少生活的遺憾。
冬天,天黑得早,又徹骨地冷,霄罷夜後,我就擁著留有姐姐手澤餘香的被子,就著淡淡的燈光看書。尖厲的北風順著門縫、窗縫、瓦縫闖進來,趕忙掖緊被子。靜坐讀書,心境變得平和,暫且忘卻塵世的憂愁。在一個人最脆弱也最強大的一瞬間,書的精彩之處像梵高的向日葵、像畢加索的和平鴿,帶給我視覺以強烈的衝擊,留下深深的劃痕。一枕書香,一方溫暖,一片光明。
現在,當我提筆寫這篇小文時,又是冬雨飄落的時節,思緒如雨,思念如雨,心緒,遊走在時間之雨的外麵。這個雨夜,所有的細節都已彙集,卻沒有什麼能夠改變。辛辛苦苦一生,卻發現一切都須從頭再來。時光在一次次幹淨的落體之後,所能感覺到的僅僅是一絲淡淡的苦澀。幸有那經年的朋友陪伴床頭,幸有母親新做的竹枕陪臥,我得以在滿腹的心事中抽身而出,以旁觀者的超脫欣賞自己,在一枕書香中安然入睡。
消逝的和將要消逝的,我們無力改變,但那一枕書香所凝聚的青春時光,將如日月星辰,永存在我渴望飛翔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