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張黃和長籲短歎,在沙發翻騰一宿,間接導致餘歡喜意外失眠。
直到天光大亮,她堪堪睡著,連他上班關門走人都沒聽見。
一覺醒來日上三竿。
餘歡喜眼睛還沒睜開,先摸手機。
十來個谘詢回坊路線的私聊,七八個好友申請,就是沒有一條係統轉賬提示。
一夜過去,臨時群聊安靜如雞。
記錄還停留在她昨天下午的那句“坐等尾款”。
她揉揉眼睛,半直身坐起,後腦勺抵住床頭,雙手敲字加快處理回複。
熟悉的多線程工作。
餘歡喜盯著屏幕,陷入沉思。
離吊孝尚不足24小時,催尾款似乎不近人情,可是,顱內警鈴大作。
吃過的虧告誡她,不要試圖考驗人性。
不是騙就是演。
她不由想起剛嘗試做野導的時候。
-
三年前。
餘歡喜從西北師範畢業,兜裏揣著僅有的兩千塊錢,來到鳳城打拚。
俗話說母弱出商賈,父強出侍郎,望族留原籍,家貧走他鄉。
學中國史出路很窄,被戲稱為“情懷學”,好不容易考出小鎮,她不想再回去。
還好。
這座千年古都,開放熱情,兼收並蓄,包容著無數如她一般充滿野心的年輕人。
她喜歡閱讀。
因為對草根來說,閱讀,算得上是最低成本的愛好了。
邁克爾?桑德爾的書,刷新了她對叢林世界的認識。
餘歡喜目標明確,想做導遊。
她喜歡鳳城。
......
鳳城博物院門口,才結束講解,她被一對外地口音的中年夫妻喊住,說請求幫忙。
詢問緣由,得知兩人頭回來鳳城,女的手機早上落酒店了,男的恰好沒電了。
本打算請講解,但沒辦法掃碼轉錢,想借她的充電寶用一用。
鳳城人民熱情好客。
餘歡喜二話不說掏給他,“先充電,我一趟講完估計也充好了,到時再給錢。”
夫妻倆滿口答應。
鳳城博物院館藏文物11萬餘件,由博物館、唐薦福寺遺址、小雁塔三部分組成。
從西周王朝都城,到秦漢唐,再到宋元明清時期城市重心南移,展覽主線是鳳城這座城市的曆史變遷,物換星移。
人工講解按人頭收費,10人一組,分三個檔,普通講解200塊,高級講解300塊,金牌講解500塊,官方允許拚團,30一人。
有時候散客拚不到人,或遊客嫌收費貴,就有了餘歡喜的用武之地。
講解詞大同小異。
她算野導,收費25,表麵上與正規的相差無幾,實際另有乾坤。
官方講解隻講博物館的部分,她提供額外服務,多加5塊,還能講外頭的小雁塔。
服務意識也是一種態度。
一趟倆小時,賺個辛苦錢。
馬上該出館付錢。
博物館負一層沒空調,出口人多,眼瞧夫妻倆還在跟前,她還揚聲提醒注意安全。
然而人潮擁擠,一轉臉,不見蹤跡。
“......”
餘歡喜氣得哭笑不得。
她講的口幹舌燥,連瓶3塊的礦泉水也舍不得買,結果倒好,一毛沒掙,還搭進去一個充電寶。
善良被消磨。
社會狠狠地給她上了一課。
餘歡喜罵罵咧咧回到景區門口,咬牙買了瓶水,三兩下牛飲完,伸了個懶腰,繼續蹲遊客。
與其糾結自責,不如重整旗鼓,權當熟悉解說詞了。
後來,餘歡喜複盤。
見錢辦事,隻提供情緒價值,不提供物質支持。
再心軟就是狗。
-
人生像一門課程,一路全是老師。
尾款不結清,實在不算她心急。
事實證明,一個人頓悟99%靠千刀萬剮,靠別人提醒的那1%,根本不值一提。
餘歡喜收回思緒。
翻翻群聊,A哥在其他幾個群火熱發言,顯然,這裏他刻意避嫌。
若按常規操作,為方便聯係和收款,餘歡喜一般會主動加客人好友。
那天,她卻破例了。
理由很簡單。
這單生意是A哥轉介紹的,沒收茶水費,他又特意拉了群,用意不言而喻。
私聯老板合法,但不講道義。
他們這行,長久生意做的是口碑,她才不會為1500破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該她的一毛不多拿,該她的一分別想少。
反正不能坐以待斃。
餘歡喜盯著手機。
老板這號明顯是小號,保不準貴人事忙,忘記切換上線也說不定。
她點開A哥頭像,轉了一百塊,旁敲側擊,【哥!吊孝茶水費!尾款到賬再算。】
要追回1500,還要弄明白老板是誰。
同一個坑,摔一次是路不平,鞋不好,看不清,摔兩次就是帕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