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懷穀。
家道中落前,我們曾一同在蘇州城一所新式學堂上學。
他跟我同屆不同班。
前世我和宋懷穀有過幾麵之緣,主要是在學堂的課外活動中,但我們從未交談。
記憶裏他總愛穿一身青布長衫,右手拎著書冊,目不斜視地穿行在校園裏。
他常常神色匆匆,仿佛肩負著什麼重任,那副眼鏡後麵的雙眼總是炯炯有神。
可誰曾想到,其貌不揚的宋懷穀後來會成為家喻戶曉的革命英雄。
多年後,我才從報端雜誌上得知他不平凡的人生軌跡。
記得宋懷穀入學時,正值軍閥混戰,局勢動蕩。
他雖出身寒微,卻胸懷家國,立誌投身革命。
在別人還在醉生夢死的年紀,他已在學堂內秘密傳播新思想。
據說他後來曾參與組織震驚全國的幾次學生運動和工人罷工。
後來戰爭爆發後,他毅然回到家鄉,在貧苦農民中開展革命活動。
不到三十歲,他已是聞名遐邇的革命領袖。
在革命生涯中,他麵對敵人的屢屢圍剿,仍能勇往直前,屢建奇功。
為了革命理想,他甘願拋頭顱灑熱血,奉獻了自己寶貴的一生。
宋懷穀無疑是大時代的弄潮兒。
他的勇氣和才華令人欽佩,他的理想和抱負催人奮進。
「報紙上沾了土。」
我沒有立刻把報紙還給他,而是指了指上麵的泥點。
「啊,謝謝。」
宋懷穀連忙接過去,用手拍掉汙漬,動作有些手忙腳亂。
那一瞬間,他原本沉穩的眼神閃過一絲慌亂。
借著拂去灰塵的動作,我看清了他的相貌。
劍眉星目,鼻若懸膽,一張玉樹臨風的臉龐。
「真英俊。」
我在心裏讚歎道。
宋懷穀的英俊不同於一般的公子哥兒。
公子哥兒往往是玉麵薄幸,柔媚纖弱。
他則屬於那種正氣凜然,如鬆柏般挺拔不屈的男子漢。
「賣報不易,我來幫你吧。」
我脫口而出,主動接過他的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