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口中的麗昭儀我雖沒見過,但在王妃殿裏聽到過,說她是南安國送去的貢女裏最得寵、位分最高的,也是最有希望懷上龍胎的。
可這樣一位承載了南安所有希望的美人卻在大盛後宮裏突然不明不白地死了,還惹得皇帝大為不滿,嚇得父王趕緊又送了好幾個貢女去大盛賠罪,可惜無一再能似她生前那般得寵。
回到番國使團住的會同館,南安國的送親使得知我被皇帝賞給了三皇子寧王,立時就吐了血,直勾勾地瞪著我半晌,最終還是一言不發。
當晚他就跳井自盡了,死前留下兩封遺書,一封給我,另一封托人帶回南安請罪。
我打開了遺書,內容並不長,隻是簡短地說明因我未能被皇帝選中冊為嬪妃,他無顏回南安麵見國主,但也讓我切莫灰心,定要牢牢抓住寧王楚鬆遠的心,大盛還未立儲,若三皇子能登基為帝,南安何愁不能興旺。
看完之後,我默默用燭火燒了信紙,送親使的意思我明白,但此事談何容易。
皇帝把我給了寧王,不是賜婚,而是“賞”給了他的兒子,就像是把一個物品說送就送了出去。
連指婚的聖旨都沒有,一句話就把我和一個素未謀麵的男人綁在了一起。
我是父王的長女,堂堂南安國的大王姬,可我們南安女子,當真隻能做大盛皇室的妾嗎?
不等我多憤恨幾日,京城就變了天。
皇帝駕崩了,死因是被選上的新嬪妃入宮,天子年邁,連著挨個臨幸了幾晚,最後在河越國送來的宗室女身上得了馬上風。
事發突然,連傳位給哪位皇子都沒來得及交代就咽氣了。
皇後和貴妃開始為了誰的兒子登基大打出手,一個占了嫡,另一個占了長,兩方勢力鬥得不可開交,首當其衝遭了殃的就是會同館。
在皇帝駕崩當晚侍寢的美人早就被絞殺了,連次日的太陽都沒見著,可還是被懷疑皇帝之死是有人故意勾結外藩所為。
會同館被裏裏外外翻了個底朝天,一會皇後下令來查,一會又是奉貴妃之命來找,就連我這個沒被大行皇帝看中的南安王姬也受了牽連,被請出房舍供他們翻箱倒櫃。
就在這時,寧王府來人尋我,說這段時日京城恐生動蕩,我從南安大老遠過來,眼下定是多有不便,特派人接我到府上去住。
無媒無娉就這般去了才是真的不便,但我想到了父王他們送別我時殷切的眼神,想到了送親使留下的遺書,終是咬咬牙帶人收拾東西去了寧王府。
從前我隻覺得南安王宮就已經很大了,雖然在見識了大盛的皇宮後方知天外有天,卻不曾想皇子府也能如此氣派。
也是,南安王隻能享郡王規格,皇帝的親兒子如沒犯大錯皆可封親王。
王府管事安排了偏院供我等居住,比不上王妃才能住的正房,但離寧王住的地方不遠。
這會我學聰明了,一個眼神,王妃送給我的侍女月兒立刻就奉上了一個大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