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大周表情大周表情
周瑄璞

經濟收入

農民沒有工資,沒有社保,更沒有退休金。老年人六十歲以上每月發放一百多元,名曰養老金,真不知是誰製定的這個發放標準,也不知製定依據是什麼,九十歲以上每月再加六十元。一百歲以上每月發放五百多元。可要知道,能活到一百的人,畢竟少之又少,想拿到這每月五百多,極不容易。其餘他們的所有產出和收入,有賴於自己的操勞程度和幸運指數。

想摸清大周人的有一點難度,無工資卡工資條,沒有切實數據,收入一般也無跡可尋,隻能依賴於他們自己的講述和我的估摸。對於收入他們願意道來,但對於家庭存款,很少有人願意說。隻有一個人明確表示,家庭存款十萬元,還有好幾個人說,沒有存款。

青壯年外出打工掙錢,老幼婦留在家裏吃吃玩玩。那些在外麵混得稍微好些的,把妻子孩子帶出去,共同經營個小事業,有自己的一間屋子、一套房子,能夠全家一起生活。能力差的,兩口外出掙錢,把孩子放在家裏,交給老人,爺爺奶奶年紀大,管孩子力不從心。周嬌有一個同村女同學,上學放學無人接送,搭同學爸媽的電動車,周一早上家裏沒有早餐可吃,來喊周嬌一起上學,亞軍便讓那女孩在自家吃了早飯一起走。大部分男人,一個人離家在外,一年回來幾次,與親人短暫團聚,平常時間,他們混跡於城市,家裏人不知他們在外過著怎樣的生活,隻需他們按時打錢回來。

也有一些人,在縣城有營生,每天開電三輪或騎電動車早上出去,晚上回家;還有一些人在附近村莊從事蓋房粉刷裝修,哪裏有活兒去往哪裏。這是最為理想的工作狀態,既掙了錢,也不用遠離家鄉。

安冠友一家五口人,七十七歲的他在附近打工幹活,每年能掙一萬五六,兒子打工每年掙四五萬,孫子在北京幹活,每年八萬多。全家年收入大約十五萬元,平均到月收入,每人兩千多元。

徐洋從記事起都是爺爺帶著他,所以他對爺爺徐春感情很深。徐春在世時帶著兩個兒子做人工樓板。後來,父親叔叔兩兄弟分家,徐洋還是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那時雖然年齡小,也能感覺到自家生活條件相對於周邊來說比較好,他的童年無憂無慮。直到爺爺徐春去世,家裏出現了大的變故,爸爸和叔叔之間產生矛盾,不再合作,兄弟兩家生活條件也直線下降,那幾年是家裏最窮的時候,他父親徐栓城迫於無奈,到徐洋舅舅那邊重操舊業,做起樓板生意。隨著時代發展,由原來的人工作業,改成了機器製造,徐栓城找到了門路,也正好趕上世紀之交農村泥瓦房改建平房樓房的時代,生意做得不錯,目前在大周村後開辦了樓板加工廠。叔叔徐雪城隻在家種地,沒有其他收入來源,便在臨街的家裏做起了超市,既能掙錢又能顧家,挺不錯的。後來徐洋去部隊服役,退役之後在南方發展。他說,爸爸叔叔都上了年紀,以後家裏的事情我就要擔起來了。全村人都知,栓城、雪城兩兄弟不說話不來往。其實人的大多矛盾,都起源於經濟。也不知當年怎樣的經濟糾葛,讓親兄弟成為路人。雖然後來日子都富裕了,但卻沒有解開心結。

牛春付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嫁走,兒子在建築隊打工,兒媳幹點零活,兩人收入每年約十萬元,勉強顧住自己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人均月收入不足兩千,沒有能力接濟父母。牛春付和老伴靠地款和養老金生活。大周像他這樣的老人很多,大部分子女打工掙錢險些不能自顧。身體好的老人湊合幹點季節性輕活,比如剜蒜、摘秦椒、栽紅薯苗,多少掙點,其餘就是地款和每月一二百元的養老金。

周建民每月退休金三千四百元,老兩口省吃儉用,花不完,貼給兒孫。他不等兒孫張口要,每次主動給。村裏偶有當年的工人和幹部,現在每月兩三千的退休金按時打到卡上,就屬於富裕老人,可以資助子女。“啃老”這詞在農村不是貶義詞,老人但凡有點錢,都願意讓兒女來啃。

秀叔秀嬸全家現在七口人,女兒出嫁走了,兒子小良有三個小孩,大的十四五歲,小的五歲。小良前些年在上海送外賣,近幾年回到家裏,在縣城送啤酒飲料,夏天旺季月收入五六千,秋冬淡季月收入兩千多。兒媳小平在縣城一個公司打工,每月收入一千八百元。秀叔平時在附近幹點零活,遇到誰家蓋房需要勞力,他去臨時加入,每天掙一百元。當然這樣的工作不是常年都有,隻能偶爾為之,再加上他年紀大了,有時候還腳疼,幹不了那麼多重活,於是也加入吃吃轉轉玩玩的隊伍。平時夫妻二人用地邊地頭種點農作物,夠全家吃了,養幾隻鵝幾隻雞,下了蛋給孩子們補充營養。小平因前些日子得了股骨頭壞死,辦了殘疾證,現在和孩子吃著低保,每月有五百元,秀叔秀嬸養老金每月三百多。全家月收入不足萬元,七口人平均下來,差不多千元上下。他家用的還是旱廁(如今旱廁在大周很少見到),院子裏蓋了簡易洗澡間,冬天最冷時用不成,還得到幾裏遠的公共浴池洗澡。秀嬸賢惠溫柔,晚上做好飯必等兒子回來才吃。有時候兒子活兒多了,秀叔會去幫著他送飲料,啥時送完啥時回,晚上秀嬸在家做飯,兩個小孫女在黃昏的村頭玩耍,等待爺爺爸爸歸來。

小偉一家六口人,夫妻二人,兒子兒媳,兩個孫輩。小偉之前曾在外打工,幾年前幹活受傷回家休養,再加上年過五十,不想再外出,便在附近幹粉刷裝修活,每月能掙七八千。兒子幹跟他同樣的活,每月收入六七千。兒媳在上海一個工廠幹活,管吃管住每月四五千。全家月收入接近兩萬。聽起來很不錯,但他說,花銷也大,孫子每月奶粉錢將近一千塊,他父子倆的人身保險、車輛保險每年要兩萬。我說:那你每年也能存下至少十萬元吧。他笑說存不了,但那喜滋滋的表情說明,能存得了。因為農村人吃穿方麵花錢很少,主要是孩子成長上學的費用。隻要全家人不生病,消費主動權都在自己手裏。

我因為經常住在亞軍家裏,對她家情況較為了解。夫妻二人先是有一個兒子,不敢再生,怕再生住兒子。總想要個女兒,兒子十歲後,決定冒險一試,還算命好,如願生下女兒,起名周嬌。男主人周衛中,也就是我喊爺的那個人,在縣裏幹裝修和水電,每天清早五點多起床出門,在外勞作一天,晚上六七點回家,吃完晚飯早早睡覺,每月近萬元的收入。妻子亞軍在鎮裏超市上班,每月兩千多元。兒子在鄭州不知跑什麼業務,每月有近萬元的收入。他們家人均月收入大約五千元,在村裏應該算中上,人口結構也是最為理想,家裏房子蓋得很好,又在縣城按揭了單元房裝修到位,用於兒子結婚。可這樣的小康生活也得計劃著過,不能放開了隨便花銷,要攢錢給兒子結婚,給女兒上學。亞軍是個愛美的女人,注重自身形象,梳妝台上也是瓶瓶罐罐,出門上班也是臉上抹幾層子。對我說,璞你穿得太樸素了,我要是有你這樣收入和條件,就買好多衣裳,可著勁兒打扮。她是個很會過日子的女人,平日裏精打細算,杜絕一切不必要的開支,用的手機是兒子用過給了丈夫,丈夫用完又淘汰給她的,時常死機,一天能死十來回,一直湊合著用,直到有一天死得再也打不開了,才徹底扔了,在手機店裏花四百元買了一個二手機,說是小年輕們淘汰下來的,質量還很好,型號也挺新,可年輕人不喜歡了,她買了來,期待能用兩年。

小美夫妻有兩個女兒。丈夫在大城市開公交車,單位給交五險一金,隻身在外,自己租房住,沒有家務拖累,不用接送孩子,時間寬裕,有精力加班,時常替同事出工跑車,這樣下來每月收入萬元左右。小美也有工作,屬於招聘性質,月收入兩千元。婆婆每月有三四百元的補貼收入。全家五口人,再加上每年的地款,家庭月收入有一萬二三。人均兩三千,聽起來不是很高,但看其家庭生活狀況,在村裏算是較好,也或者因為是兩個女兒,不必像別人那樣操心將來兒子結婚成家,非要攢錢買房,所以顯得輕鬆。

時代發生了變化,人們雖然想要兒子,可也認識到閨女的必不可少。中國人幾千年來多子多福的老思想,竟然被房價和彩禮給治住了,養兒防老也靠不住了,女兒也能給父母養老。現在供養出一個兒子,前麵吃穿上學都不算,隻給他結婚成家,沒有五六十萬根本不行。那些兩個兒子的,更是哭笑不得,幹死幹活,總也弄不棱正。兒子一個就中,多了麻煩。眼見著日子過得輕鬆舒坦的,都是有閨女的,於是頭胎兒子的人,都幻想著再要一個閨女。村西頭一個年輕媳婦,為了要個女兒,先後做掉三四個男孩,直把自己做得黃皮寡瘦,終於得到一個寶貝小閨女。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