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大周表情大周表情
周瑄璞

一路走來

中國最小的行政單位,名曰行政村,相當於政府部門的股級。每個行政村下轄幾個小一些的村子,叫作自然村。自然村一般有十幾個生產隊(後來叫村民小組),這些村民小組三三兩兩地分布於自然村內。那麼行政村、自然村和村民小組,就是中國最為微小、最為末梢的一個現實存在和組織形式。

其實農村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往來,除親戚之外,大多是在自然村內甚至是本生產隊。我們小的時候就很少跑到別的生產隊去玩。

大周行政村,下轄四個自然村,從東到西依次為:西安莊、張尹、賈井、大周。這四個自然村又分為十三個生產隊,西安莊東頭是一隊,大周西頭是十三隊。

在臨潁縣檔案局地名辦於20世紀80年代內部印製的《河南省臨潁縣地名誌》上,我找到了大周村的相關介紹。

關於大周行政村,是這樣說的:

在台陳鄉西南部。因村委會駐大周,故名。轄大周、賈井、西安莊、張尹四個自然村。365戶,1913人,均漢族,耕地2871畝。

清屬南呂保;1921年屬南區毛家村;1934年屬第三區王曲聯保;1941年屬杜曲鎮第十保;1949年屬杜曲區;1958年屬王曲公社;1962年屬台陳區;1965年屬台陳公社,為大周大隊;1984年元月屬台陳鄉,為大周村委會。小學一所,中醫診所、衛生所共三處。

小小的一個行政村,隨著時光流逝,歸屬也變來變去,好在六十多年來,再無變動,穩穩地屬於台陳公社,現在叫台陳鎮。

大周行政村四個自然村從東到西,簡介如下:

西安莊,在縣城西南9公裏,濱潁河故道。清朝初期,安姓由本鄉潁河故道東的安莊分居此處,亦以姓氏定村名,1986年更名為西安莊。聚落同張尹一體,為長方形,十字街縱橫全村,多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以農為主,有建築、運輸等副業,種植蘋果有名。

我們平常一直稱為安莊,其正式名為西安莊。西安莊跟西安市沒有關係,它是指潁河故道西岸的安莊,區別於東岸的老家安莊。相當於現在的美國人是由幾百年前英國遷去新大陸。當初一個姓安的因為兄弟矛盾,出走向西,過了潁河故道,尋找新家園。目前西安莊主要姓氏有安、崔、徐、趙。

張尹,在縣城西南9公裏,潁河故道西岸。明朝初年從荒張村遷此一戶張姓,之後尹姓遷入,兩姓以南北路為界建村,合稱為張尹。

我記憶中穿過張尹和安莊的街裏,一路向東,走過潁河故道,就能到達王曲北街,穿過北街,抵達王曲十字路口——我童年的繁華之地。無數次夢中我回大周,走到張尹西頭,遠遠看到大周的樣子。張尹還有兩戶姓牛的,我是寫作這本書時才得知。

賈井,在縣城西南9公裏,潁河故道西岸。明朝初年,賈姓從城東南今陳莊鄉賈太石遷來定居,始名賈莊;後很快富裕起來,嘉靖年間蓋起八所樓,名聲大振。賈閣老得知後,即讓他們在村頭打一眼磚井,並送一對石獅子置於井旁,人稱賈井,並以村名。因距王曲集較近,生豆芽為主要副業,久有盛名。有一處診所。

我們平常將其稱作賈莊,主要有三個姓氏:賈、王、吳。

大周,在縣城西南9.5公裏,潁河東岸。明朝初期,周氏自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定居,名為周村;以後發展為大莊,遂稱大周,屬台陳鄉,為大周村委會駐地。聚落呈長方形,麵積76200平方米,一條東西街長600米。村委會、學校在村東端。以農為主,建築、運輸業較興旺,新興玉米皮草編發展迅猛。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一、六月二十九有古廟會。

這裏的“潁河東岸”,指的是新潁河。20世紀50年代潁河改道,人工取直,大周由潁河西岸變為東岸。

我們大周的姓氏最多,有周、張、陳、朱、孫、師、梁七個。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