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魯文公十一年

公元前616年,。

十一年春,楚子伐麇。成大心敗麇師於防渚。潘崇複伐麇,至於鍚穴。

十一年春,楚穆王討伐麇國。成得臣的兒子成大心在防渚打敗麇軍。此後,楚穆王的老師、太師潘崇再度率軍討伐麇國,到達鍚穴。

夏,叔仲惠伯會晉缺於承匡,謀諸侯之從於楚者。

夏天,魯國大夫叔仲惠伯和晉國的缺在承匡會麵,商量怎麼對付那些跟隨楚國的諸侯,也就是陳、鄭、蔡、宋等國家。

秋,曹文公來朝,即位而來見也。

曹共公於前年秋天去世。曹文公去年正式即位為君,今年來朝見魯文公,所以說是“即位而來見也”。

襄仲聘於宋,且言司城蕩意諸而複之,因賀楚師之不害也。

公子遂繼續活躍於外交舞台,受命出訪宋國,祝賀去年楚國大軍壓境卻沒有造成危害。全天下人都知道,楚軍之所以“不害”,是因為宋國屈服了,宋昭公成了楚穆王的小兄弟。魯國和晉國“謀諸侯之從於楚者”,宋國首當其衝。所謂祝賀,既是試探,也是施壓。春秋時期的外交,講究一個“禮”字,遮遮掩掩的,拐彎抹角的,指桑罵槐的,欲說還休的,總之就是不說破。

借此機會,公子遂還向宋國人提起了大前年流亡到魯國的司城蕩意諸,促成其回國。

瞞侵齊,遂伐我。公卜使叔孫得臣追之,吉。侯叔夏禦莊叔,綿房甥為右,富父終甥駟乘。冬十月甲午,敗狄於鹹,獲長狄僑如。富父終甥其喉以戈,殺之。埋其首於子駒之門,以命宣伯。

初,宋武公之世,瞞伐宋。司徒皇父帥師禦之。班禦皇父充石,公子穀甥為右,司寇牛父駟乘,以敗狄於長丘,獲長狄緣斯。皇父之二子死焉,宋公於是以門賞班,使食其征,謂之門。晉之滅潞也,獲僑如之弟焚如。齊襄公之二年,瞞伐齊,齊王子成父獲其弟榮如。埋其首於周首之北門。衛人獲其季簡如。瞞由是遂亡。

瞞是狄人的一支,又稱長狄。

這一年冬天,瞞入侵齊國,順勢討伐魯國。魯文公為派叔孫得臣追擊而占卜,得了一個“吉”字。於是叔孫得臣出兵,侯叔夏為禦戎,綿房甥為戎右,富父終甥為駟乘(一車四人,有別於當時一車三人的戰車編製,駟乘相當於戎右的助手)。十月初三日,叔孫得臣在鹹地打敗瞞,俘虜其首領僑如。富父終甥以長戈抵住僑如的咽喉,將他殺死,並把他的首級埋在曲阜城西的子駒之門下。

有意思的是,叔孫得臣為了紀念這次戰功,就將他的長子命名為僑如了。原文中的“宣伯”,便是叔孫僑如,宣為其諡,伯為其排行。後人看來,此舉未免離奇,而且也不太吉利。但在春秋時期,這種“待事而名之”的命名法,還真是百無禁忌。假如某人出門踩到一堆牛屎,是很有可能由此給兒子取名的。

關於瞞,有必要多說兩句。據《國語》記載,多年後吳國討伐越國,在會稽得到一根異常長大的骨頭,僅骨節就載滿一車,無人能識,於是派人把骨頭帶到魯國,向博學多才的孔子請教。孔子認出這是防風氏的骨頭。上古時期,大禹治水的時候,命群神會集會稽山,防風氏遲到,被大禹處死,骨頭埋在會稽。防風氏的後人,在商朝為汪芒氏,到了周朝則被稱為長狄。也就是說,瞞乃是防風氏的後裔。

瞞為害中原,非近年之事。早在一個半世紀之前,就有瞞入侵宋國的記錄。宋武公曾命司徒皇父充石帶兵迎擊,班為禦戎,公子穀甥為戎右,司寇牛父為駟乘,在長丘大敗瞞,俘虜長狄緣斯,也就是長狄僑如的祖先。皇父充石的兩個兒子戰死。戰後,宋武公論功行賞,將城門賞賜給班,讓他享受城門稅收,並將城門改名為門。

長狄僑如之死,是瞞滅亡的開始。後來,晉國消滅狄人建立的潞國時,俘獲僑如的弟弟焚如。齊襄公二年,瞞討伐齊國,王子成父又俘虜了僑如的弟弟榮如,將其首級埋於周首的北門。瞞退兵,經過衛國,僑如的另一個弟弟簡如被衛國俘虜。瞞由此滅亡——老左的這段記載,有一個大大的問題:齊襄公和王子成父是一百年前的人物,僑如的弟弟榮如怎麼會在一百年前被俘呢?司馬遷寫到這件事,改成“齊惠公二年,瞞伐齊,齊王子城父獲其弟榮如”,也就是九年之後。這便說得過去了。

由此可見,即便是正史的記載,也不能全信。

大子朱儒自安於夫鐘,國人弗徇。

國太子朱儒自把自為,居住在夫鐘,自以為安定,國人對此很有意見,不服他。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