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碎
“宣——”
“宣——”
隨著宦官們一聲聲獨有的尖聲起了又落,起了又落,一個滿身血汙,狼狽不堪的小兵卒被宣了進來。
這人是跪行進這玳瑁筵中,芙蓉帳裏,在一片酒氣脂香酒氣裏哭道:“陛下——陛下——小臣乃朔方軍郭子儀將軍帳下,泣血稟告,叛賊史思明率叛軍二十萬從魏州攻來,以援安慶緒鄴城之困。我朔方軍雖盡力抵抗,卻不敵叛軍兵多將廣,終究還是敗了!戰馬萬匹,僅存三千,甲杖十萬,遺棄殆盡。”
眾臣聞言皆驚,雲鬟等樂伎也都“啊”了一聲,不敢相信——他們今日所演的前三曲,還都是在慶祝唐軍的大捷!
現在宴會未結束,竟敗了?!
太子李豫目光銳利冰冷,輕哼一聲罵道:“區區小卒休要胡言!叛軍不過二十萬,哪裏稱得上兵多將廣?我大唐有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河東節度使李光弼、關內潞州節度使王思禮……一共九節度聯軍,泱泱六十萬大軍。這才是兵多將廣,名將雲集。大好局勢,如何能敗於叛軍區區二十萬烏合之眾?”
太子之言非虛!
別的不說,隻說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帳下的朔方軍,便已經是英勇無匹,曾將叛軍打得節節敗退!更別提還有河東節度使李光弼、關內潞州節度使王思禮等九節度使軍。
可是,又有誰敢於上巳節時,闖進芙蓉園紫雲樓裏,在陛下與民同樂之時,謊報軍情於禦座之下?
既然軍情非假。那李豫之言,於眾人聽來,就明明是在大讚唐軍,卻句句似是在譏諷!
梁國公李峴濃眉一揚道:“我唐軍分明已經將安慶緒圍困於鄴城兩個月,城中百姓皆已投降,縱使安慶緒求援於史思明,六十萬大軍也斷斷沒有敗的道理!”
那兵士泣道:“我唐軍有六十萬大軍不假,可沒有統帥,九節度大軍何時進,何時退?進退無度,鄴城又久攻不下,軍心早已渙散,上下解體!那史思明援軍來到時,先是一直觀望,隻派遊騎頻繁刺探,大軍本已疲憊,有遊騎散兵攻來,又無一個清楚的軍令指揮,軍心更是散亂。郭子儀將軍雖一直警醒,卻也實在不敵。”
雲鬟雖不懂領軍打仗,卻也知九路大軍卻沒有統帥,那豈不是一盤散沙!
當今聖上怎可如此糊塗!
雲鬟小小樂伎,自然是不了解大唐天子的才幹。
不過,昨夜她與太子李豫匆匆一見,從他那果斷幹脆的談吐,便覺太子李豫英明果決,就算陛下糊塗,太子也不會糊塗,怎會不勸阻呢?
想到這裏,雲鬟偷偷瞥了太子李豫一眼。隻見他立在那裏,垂下的臉上,分明有一絲嘲諷的笑意……
雲鬟陡然醒悟,亦一下子便想明白他昨夜為何親至水榭,要他們多演一曲了!
他應該是阻攔過皇上,讓皇上立下統帥,卻沒能成功。
他亦怕是早知道兵敗的消息,就是想拖延一首曲子的時間,好讓這消息在最奢靡迷醉的時候來到。
他就是要刺痛陛下的心!
足夠痛,才足夠讓大唐天子記住教訓!
如此大敗,陛下自然痛心憤怒到極點,指著堂下跪的傳令小卒道:“魚朝恩呢?朕封他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監領九個節度使的六十萬大軍!”
李峴道:“魚朝恩一個閹人,原不過是個小黃門,天寶之亂時,雖護送太上皇出逃有功,又侍奉陛下得宜,但他從未領兵打仗,何來將帥之才?既然隻是監領九軍非統帥,怕他也沒有這個才幹!”
說到這裏,李峴又想了起來,望著那兵士道:“鄴城為何久攻不下?之前不是說,城中百姓無糧,老鼠也沒得吃了,怎會不投降?百姓投降了,大軍再無後顧之憂,便可揮師入城,一舉拿下!”
陛下與李峴一起發問,小卒一時不知該從何處作答,不覺間便仰頭望著太子。
下意識的動作,最能反應出一個人的真心。
雲鬟一下子便明白,自己應該是猜對了。
這麼一個小小卒,能夠來到上巳節宴會之上,將軍情呈報給陛下,怕也是有太子的協助。
太子不露聲色地點點頭,這小卒亦想到措辭,將兩個問題一並回複:“魚觀軍容使,乃是陛下親派,九軍莫敢不從。初圍鄴城時,便是魚觀軍容使下令,引水淹城!此法雖有效,卻大有隱患呀!”
“是何隱患?”李峴忙問。
“城中水深,淹了好多房屋,百姓們苦不堪言,隻能在房子外麵搭棧道,勉強睡著。他們雖想投降,卻因水深實在無法出城……”
陛下大喜之中,卻聽著這一樁又一件的噩耗,胸中血氣翻湧,一時之間,麵上氣得慘白無華。皇後驚悚,顫著手扶上去,小心翼翼地道:“陛下當心龍體呀!”
那小卒卻顧不上陛下龍體,痛心疾首地道:“城中百姓降不得,出城不得,城中又無糧,百姓們後來連老鼠也沒得吃,隻好吃人呀!”
眾人聞言,盡皆驚駭,有撐不住的人,也顧不得是在陛下麵前,又驚懼惡心之下,竟吐了也來!
陛下驚詫又疑惑地道:“這些軍情,為何現在才說!之前分明都是捷報!”
是啊!捷報接連兩個月傳回長安,此時經傳令兵又一說,卻均是噩耗!
即便這初初戰敗的軍情傳回長安需要時日,但水淹城的實況卻發現在兩個月前,怎麼可能現在才令長安大內知曉呢?
這事,即便雲鬟也察覺到不對勁,抬眸向上一掃,隻見太子、李輔國等人,麵上皆有異色,卻又都不言。
隻有那傳令小卒泣道:“陛下明鑒!此前那些軍情,皆非我朔方軍所報!皆為魚朝恩魚觀軍容使所報呀!小臣今日能來到陛下麵前如實稟報,也隻因我唐軍大敗,魚觀軍容使無暇阻攔,小臣才得以來到長安,覲見陛下呀!”
其中深意不言而喻,乃是魚朝恩貪功瞞報!
魚朝恩乃是陛下親派,如今犯下如此大惡,眾臣卻還是顧慮陛下麵子,均不敢言。
唯有梁國公李峴生性耿直,為人忠義,大步走出,跪於階下,怒聲道:“陛下可還記得咱們在靈武時,親見那叛軍攻下城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更有甚者,還要屠城!頃刻之間,便是數十萬百姓命喪黃泉,大唐盛世轉瞬便是人間煉獄!陛下正是不想百姓受苦,這才即位,為的就是天子領軍,軍心安穩誅殺叛軍,再不想大唐再有如此生靈塗炭之事!可是魚朝恩如此作為,又與叛軍何異!”
皇後此時卻道:“魚朝恩乃陛下親派,豈會不顧陛下愛民如子之心。事實到底如何,還是讓咱們係兒,親去查看的好!”皇後所說的“係兒”正是她的親子越王李係。
聽皇後有心趁機委派親生兒子以要職,太子李豫忍不住道:“父皇,兒臣願親往鄴城,查探虛實!”
皇後卻含笑望著太子道:“太子還是廣平王時,曾領朔方軍、回紇、西域軍抵抗叛軍,所到之處,叛軍潰敗如山倒。彼時百姓、軍士還有胡人,見廣平王如見神明,皆道‘廣平王真不愧是華夷之主’!太子是有將帥之才,可若此時去,隻怕難免偏袒舊部……”
前方唐軍大敗,百姓塗炭,皇後之言,卻是句句在暗示太子曾經功高蓋主,有取陛下而代之的野心。
李峴早已聽不下去了,出言譏諷:“皇後娘娘此言差矣,此時既要追責戰敗原由,更要指派一位統帥!沒有統帥,隻是一位無能的觀軍容宣慰處置使……”
“呀——”忽然一聲,陛下怒吼一聲,抓起麵前的琉璃茶盞砸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