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時入山林
此聯懸掛於山東泰山觀音閣。
傳說鄭板橋有一天去深山訪友,路過一座古寺院,看到牆壁上寫了一則單聯:“。”他感到這則聯語很有文采也很生活化。“寸土”者,小地方也,自謙之辭。而“寸土”合起來,恰巧是“寺”字。“言寺”合起來恰巧是“詩”字。最後又回到了開頭的“寺”字。單聯極盡離合、頂真之技巧。他心裏十分讚賞,回家的路上,一路苦苦思索下聯。看到路旁樹木茂盛花草扶蘇,他觸景生情,下聯脫口而出:“兩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時入山林。”
“林”字為兩個“木”,合“林”、“示”為“禁”。聯中拆字合字各自有意,寸土累加而成寺廟,木木累加而成樹林,且合乎於理,寺旁吟詩,自然雅致;林下示禁,合乎常規。上聯借唐詩“明月送僧歸古寺”,下聯借《孟子·梁惠王上》之句“斧斤以時入山林”,上下對得天衣無縫。
也有傳說是紀曉嵐陪乾隆皇帝遊泰山的時候,乾隆出句上聯,紀曉嵐對以下聯而成。不管是誰而對,此聯充滿生活氣息,這便是生活禪。
生活禪,即在生活中悟禪。以禪宗的觀點,生活中無處不有禪,禪無時不在生活之中;以禪的精神、禪的智慧融入現實生活中,體悟禪的意境、禪的風采,於普通生活中與時俱進,實現愉快的人生美景。
禪宗將小我融入大我,融入宇宙生命。鄭板橋也好,紀曉嵐也罷,山間古寺、林下示禁,在他們眼裏都是充滿詩情畫意。他們以自然之眼觀自然之景,將戰國時孟子之言與相隔近千年的唐詩珠聯璧合,使境界升華到光風霽月的澄明之境。這既是禪宗所追求的曠達之境,又是禪宗所謳歌的審美境界。禪宗總是借著藝術的觀點來美化人生,要求對人生采取曠達樂觀的態度,忘乎物我、泯滅主客。聯中引用孟子曰:“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其意為:砍伐樹木有定時,木材也會用之不盡。而禪宗也是崇尚自然、順勢而為的,這是一種人生的智慧。萬事皆有定律,違背順勢法則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懲罰。這,亦是現代人應從中得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