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明(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讀書是人類永恒的追求,那麼讀一本書,你有多少期待?或沉思,或深省,或振奮,或新知。
讀完本書,我有半晌沉吟,一些思考。僅此一本書,我讀出了三種境界:這是一本口腔醫學的科普讀本,生動形象;這是一本紀實文學的創業讀本,激情勵誌;這是一本科學探索的研究讀本,引領未來。
開卷有益,更要開卷有趣。通常,益和趣不易兼得,然而,本書的敘事是從口腔醫學發展史開始的,從遠古到現在,從國外到國內,娓娓道來,句句珠玉;通俗易懂,忍俊不禁。
與其說本書是牙科簡史,不如說本書是牙科創業的曆史—記錄了艱難,言明了機遇,有思考,有反省,有狂喜,有悲哀。作為創業者,黎昌仁追求理想的執著讓人讚歎。掩卷靜思,發現黎昌仁創業發展的主線,深刻探討了非公立醫療企業的走向及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怎樣處理好資本與醫療,醫生與患者,盈利與質量的關係,做了比較深入的探討。
創業,是推動時代發展的動力。因此,創業者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當下,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創業好時機。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9.5萬家,其中醫院3.1萬家,包括公立醫院1.1萬家,非公立醫院2萬餘家。
非公立醫院之所以發展迅猛,原因有四: 第一,國家政策好,近幾年,國家支持加快社會辦醫文件頻頻出台;第二,資金豐足。投資者對醫療行業的投資熱情遠超其他行業;第三,民眾覺醒。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不斷刺激了醫療市場的增長;第四,人才流動。醫生的自主性不斷加大給非公立醫療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
誠然, 醫療技術是醫院的立院之本,非公立醫院概莫能外,要解決與公立醫院的技術差距,僅靠自身培養是困難的。引進技術和人才是非公立醫院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事實證明,黎昌仁的眼光為拜博口腔打造了無與倫比的優勢—築巢來引鳳,好風憑借力。拜博口腔作為一個優質的醫療平台,讓國內眾多專家來此實現自己的理想,是國之大事,民之幸事,人之盛事。
黎昌仁,一個勇立創業潮頭的時代人物。拜博口腔,一個書寫創業曆史的經典案例。事實證明,非公立醫療機構通過醫療服務與技術資源的整合,發揮群體優勢,將帶來無限的潛力和無窮的活力。
當健康中國戰略日漸深入人心,當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的健康需求日趨強烈,優質高效,品牌卓越的醫療健康服務,一定會成為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一顆閃亮明珠,持續發光,萬物生長。
這本書將會開啟你的思維之窗。
聽風聆雨,共話未來。
任何一個年齡,創業不晚。
任何一個時代,創業永恒。
此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