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中華口腔醫學會名譽會長)
在我的電腦裏傳來了口腔頜麵外科同道蔣澤先教授書寫的《醫海“牙”舟》書稿,並要我為之作序。我並不熟悉蔣先生,但是他作為口腔頜麵外科專家,又筆耕不輟,出版了許多口腔醫學話題之外的著作,成為我國口腔醫學界少有的作家,既讓我感到驚喜,也讓我敬佩與感動!更何況這本“醫海‘牙’舟”是記錄我比較熟悉的一位老朋友黎昌仁先生25年創業,打造“拜博口腔醫療集團”的人生軌跡。自然義不容辭,寫下下麵的一些話,還請蔣先生指正。
認識黎昌仁先生是出於黎先生與中華口腔醫學會的一段緣分。2005年,學會準備購置辦公用房,那時學會的經濟狀況十分拮據,我們希望得到曾經的合作夥伴的支持與幫助,籌措購房資金。學會幾位老同誌曾出麵和幾家大的廠家商家見麵會談,希望他們出資幫助,遺憾的是我們曾經支持過的幾家大廠家商家最後卻選擇了沉默。此時正在創業初期的黎昌仁先生個人向學會捐贈了8萬元人民幣。這在當時不是一個小數目,對學會來說真是雪中送炭。正是這個緣分,讓時任中華口腔醫學會會長的我記住了“黎昌仁”這個名字,也對他後來的事業發展給予了一份關注。
正像黎昌仁先生所感恩的一樣,我始終認為,我們應該首先感恩我們所處的這個偉大時代。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引領了這個偉大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祖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與成果,使得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正是這個大環境,奠定了我國口腔醫學事業蓬勃發展的基礎。試想在貧窮、饑餓困擾的日子裏,老百姓能改變“牙病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的落後口腔健康觀念嗎?我國口腔醫學曾經所處的極度落後麵貌能有今天的改變嗎?結論隻能是國家的發展和進步為我國口腔醫學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曆史機遇。但是如何抓住這個機遇,發展好我國的口腔醫學,為我國老百姓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做一些實實在在的貢獻,這是問題的另一方麵。《醫海“牙”舟》所記錄的黎昌仁先生和他的團隊為發展中國口腔醫學所呈現的理想和不懈追求,正是中國口腔人抓住這一曆史機遇的最好見證。
1993年,一位來自江西貧困縣城的口腔醫生懷著自己的創業夢,辭職南下,來到深圳,身揣1000元,開始了艱辛的創業之路。初期他來到一家隻有一個椅位的診所打工,40天後,他承包了一家口腔門診部,曆經三年,淘到了自己創業的第一桶金,遂後逐漸擴大承包點。不久又轉戰珠海,東去上海,成功地創建了六和口腔醫療集團。經過20年的努力,六和先後易名為拜爾、拜博,打造了中國最大的口腔醫療連鎖機構。其創辦的連鎖機構,從黑龍江到海南三亞,從大連到大理,覆蓋了全國50餘個城市,擁有口腔醫院、口腔門診部、口腔診所共213家,擁有口腔椅位2789台,員工6000多名。他的理想和目標是:創民族品牌,做百年老店。
我相信在這25年的創業路上,黎先生一定經曆過無數的艱辛與困難,經曆過成功與挫折,但是他畢生心係口腔,為中國老百姓提供優質口腔醫療保健服務的拳拳之心值得敬佩,他不畏艱難勇於創業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口腔疾病幾乎是全人類的疾病,我國居民的口腔健康意識仍有待提高,我國口腔疾病的發病率仍居高不下,我國口腔醫學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發展中國口腔醫學任重道遠。和黎先生一樣,我們此生的命運已經和中國口腔醫學緊緊地聯係在一起,盡管我們前行的路上仍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我們中國口腔人會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發展好中國口腔醫學,造福中國老百姓。
我衷心地祝福黎昌仁先生創建的“拜博口腔醫療集團”發展得越來越好!祝福黎昌仁先生事業發達,健康幸福!感謝蔣先生為“中國民營口腔人”樹碑立傳,弘揚一份正能量。
2018年11月26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