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鳴邕邕,白露淒以墜。大夫用為贄,德與長者配。或謂之鵝,南遊青春背。況乃上虞縣,民力遂可廢。春銜拔草根,秋啄除其穢。悵焉忽單飛,孤鳴中腸碎。傷彼水中鳩,關關和其喙。
題釋
當作於雍正三年(1725),吳敬梓二十五歲丁憂之時。借鴻雁喻自己,本來“德與長者配”,可以造福於“民”的,卻落得“孤鳴中腸碎”!
句釋
“鴻雁”句:《詩·邶風·匏有苦葉》:“雝雝鳴雁,旭日始旦。”《毛傳》:“雝雝,雁聲和也。”
“大夫”句:《禮記·曲禮下》:“凡贄,天子鬯,諸侯圭,卿羔,大夫雁。”孔穎達疏:“大夫雁者,鄭注《宗伯》雲:‘雁,取其候時而行也。’《白虎通》雲:‘雁,取飛則行列也。’”
“或謂”兩句:同。揚雄《太玄經》卷三《裝》:“鵝慘於冰,翼被南風,內懷其乘。”司馬光注引王涯曰:“鵝,雁也。”引《方言》曰:“飛鳥曰雙,雁曰乘。乘,匹也。為避寒就溫,自北徂南。猶人之去危就安也。”
“況乃”四句:《十三洲記》:“上虞縣有雁,為民春拔野草根,秋啄除其穢,縣官禁民不得妄害。”
關關:雎鳩鳴聲,見《詩·周南·關雎》。此以雎鳩之“關關”和鳴與單雁之“悵焉”“孤鳴”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