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第十回

判貞婦被汙之冤

斷雲:

貞娘詩句預悠揚,查生失答欠分張。

逆惡汙貞情可惡,包公明見播昭彰。

卻說河南許州管下臨潁縣,在州南六十裏,有一人姓查名彝者,乃文雅士也。少入縣庠,與學友顧守義為友。宋仁宗慶曆二年冬,父母憑媒,與其娶到近村尹貞娘為妻。畢姻之日,顧守義作詩一首,以賀之曰:

伉儷天然締好緣,才郎之子兩青年。

綺筵光景春如許,花燭熒煌洞有天。

情思交孚琴瑟美,彝倫攸敘室家全。

從今早葉熊羆夢,百歲相期福壽綿。

當時查生得詩,笑容可掬,未及賡和。參拜祖宗父母諸親,家宴已罷,夫婦合巹,二人如魚得水,歡入洞房。花燭之夕,查生正欲解衣而寐,尹貞娘乃止之曰:“妾意郎君幼讀儒書,當發奮勵誌,揚名顯親,期於遠大,非若尋常俗子之比。今日交會,可無一言而就寢乎?妾今謬出鄙句,郎君若能隨口應答,妾即與君共枕同衾。若才力不及,郎君宜再赴學讀書,今宵恐違所願矣。”言訖,查生固請命題,貞娘乃出詩句曰:“點燈登閣各攻書。”查生思了半晌,未能應答,不覺麵有慚色,遂即辭妻,執燈徑望學宮而去。是時,學中諸友見查生寅夜而來,麵有漸色,鹹皆向前問曰:“子今宵洞房花燭,正宜同伴新人,及時歡會行樂,今獨拋棄新人至此,敢問其故何也?”查生因諸友來問,即以其妻所出之詩句,告之諸友。鹹皆未答而退。內有一人姓鄭名正者,為人平生極是好謔,聞聽查生此言,隨即漏夜私回,徑往查生房內與貞娘宿歇。原來貞娘自悔,偶因出此戲聯,實非有心相難,不期丈夫懷羞而去,心中正自懊悔不及。及見鄭正入房之時,貞娘隻謂生回家宿歇,不知其為鄭正也。乃問之曰:“郎君適間不能對答而去,今倏爾又回,莫非尋思得句,能對其意乎?”鄭正默然不答。貞娘忖是其夫懷怒,亦不再問。鄭正與貞娘極盡交歡之美,未及天明而去。

及天明查生回家,乃與貞娘施禮言曰:“昨夜瞻承佳句,小生學問荒疏,不能應答,心甚愧赧,有失陪奉,獲罪良多,望乞容恕。”貞娘曰:“妾意君昨夜已回,緣何言此以誑妾也?”再三詰問其故,查生以實回答之,貞娘細思查生之言,已知其身被他人所汙,遂對查生言曰:“郎君若實未回,意郎君前程萬裏,從今可奮誌讀書,不須顧戀妾也。”言罷即入房中自縊。移時查生知之,急與父母徑往救之。時已不及救矣,查生悲不能言,昏絕於地數番,父母急救方醒。當日查生悲不知其故,無詞告理,隻得具棺殯葬已訖。

不覺時光似箭,又是慶曆三年八月中秋節至,包公按臨潁縣,直升入公廨坐下。因見月色明朗,遂吟詩一首曰:

太和元氣耿中秋,解卻襟懷積累愁。

笑見團團離海角,喜瞻漸漸出雲頭。

袁宏有興歌詩艇,庾亮歡心上酒樓。

借問廣寒宮裏事,桂花多為狀元留。

包公吟詩已畢,其時公廨庭前旁邊有一桐樹,樹下蔭涼可愛。包公即喚左右將虎皮交椅,移倚在桐樹之下,玩月消遣。包公仍出詩句雲:“移椅倚桐同玩月。”包公出罷上聯,尋思欲湊下韻,半晌不能湊得,遂即枕椅而臥。似睡非睡之間,朦朧見一女子,年近二八,美貌超然,昂然近前下跪曰:“大人詩句不勞尋思,妾雖不才,隨口可對。”包公即命對之,其女子對曰:“點燈登閣各攻書。”包公見此女子對得有理,即問之曰:“汝這女子住居何處?可通名姓。”女子答曰:“大人若要知妾來曆,除究本縣學內秀才可知其詳。”言訖,化陣清風而去,包公醒來,乃是南柯一夢。輾轉尋思:“此事可怪,莫非其中必有冤枉?”是夜,宿於公廨,思忖一計。

次日出牌,吩咐左右,喚集臨潁縣學秀才,來院赴考。包公出《論語》中題目,乃是“敬鬼神而遠之”一句,與諸生作文。又將“移椅倚桐同玩月”詩句,出在題尾。是日諸生赴考已畢,內有秀才查彝,因見詩句偶合其妻貞娘前語,遂即書其下雲:“點燈登閣各攻書。”諸生作文已畢,包公發令出外伺候。包公正看卷之間,偶然見查彝詩句符合夢中之意,即喚查彝問曰:“觀汝文章亦隻是尋常,但對詩句大有可取,吾諒此詩句必他人為之,非汝所能作也。吾今識破,可實言之,毋得隱諱。”查彝聞言,即以其妻前言、以致死於非命,一一稟之。包公又問之曰:“吾想汝夜往學中之時,內中必有平日極是善戲謔之人,知汝不回,故詐脫汝身,與汝妻歇宿,汙其身體,汝妻懷羞以致身死。汝可逐一說來,吾當替汝申冤。”查彝稟曰:“生員學中,止有姓鄭名正者,平生極好戲謔,其他非生員所知也。”包公聽罷,言曰:“據汝所言,則汝妻被鄭正奸汙無疑矣。”即命鄭強、李千拘喚鄭正,到台審勘。鄭正初猶抵死不認,後至受極刑,隻得供招:“因見查彝懷羞到學,鄭正不合起情造意,故脫身奸汙,以致貞娘之死,甘罪招認是實。”包公取了供詞,即將鄭正依擬因奸致死,發往法場處決已訖。後之貪淫好謔者,可不以此為戒。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